最高 50 万科研资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课题开始招募
2023/4/26 19:30:00 丁香园
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临床问题、寻找个体化的诊治方案即是一种科研过程,科学研究也影响着重症医疗行为,推动着重症医学的学科发展。
一方面,重症医学在临床不断寻求早识别、早预警的技术手段以应对突发病情变化,另一方面,科研也在通过一系列技术研发、优化来达到临床补位,因此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是高度统一的。
近年来,我国重症医学科的规模和医护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科研产出却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1]。
在重症医学科,科研究竟在临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如何支撑着学科的发展?来听听大咖们是怎么说的吧!
在重症救治过程中,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病情的突然变化,只有病情变化被突然发现」,在临床救治中如何做到对病人病情的早期识别,早期预警,快速诊断?科研的投入与实施,将起到哪些推动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隆云教授:这句话起初要表达的是重症医师的理想,也就是病情按照医生的想法发展,如果突然出现一个病情的变化超出我们的想法了,如何才能避免?这需要从各个方面付出努力。
例如,监护系统可以提供患者连续的生命体征,通过呼吸机也能获得甚至毫秒级的波形的监测,还有实验室的检查。在综合分析这些连续的数据以后,这其实就是病人的「肖像」、病情的「全景图」,是从这些数据系统里面我们可以获得的,这是实现早期预知病情变化的条件之一。
在重症病房,通过多种设备我们能够获得海量数据,同时应将它们客观地记录,形成客观的可切割的结构化数据库,并建立联系,根据不同的疾病特征、性别、图形特点等进行分析、建立临床队列,比如脓毒症患者队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队列、急性肾损伤队列、手术患者队列等,指导临床更精准地治疗。
在重症生命信息监测与支持领域,比如监护或呼吸方面,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优化与革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蔡洪流教授:重症医学科跟其他学科的不同特点是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会依赖很多监测及支持设备,由此产生了海量数据,将这些数据收集起来,立体、实时地评价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和疗效监测,然后再按趋势回顾,一定样本数量的积累就会形成大数据,指导临床进行更科学的治疗,这对临床、科研和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重症医学领域,信息化建设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让医护人员从繁复的海量数据挖掘分析工作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点燃重症医师科研热情,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课题开始招募
为推动我国重症生命信息监测与支持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提高重症医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推动中国重症医学领域科研水平发展和诊疗水平的提高,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发起、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重症生命信息监测与支持技术研究课题,于 2023 年 4 月 21 日,在山西省太原市隆重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危重病医学研究论坛 & 第六届中国重症治疗技术大会」上已正式启动。
识别二维码
加入你的下一个科研计划
来自重症医学领域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周建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席修明教授、东南大学 邱海波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管向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陈德昌教授、贵黔国际总医院 马朋林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马晓春教授,吴阶平医学基金会 任阳女士、迈瑞医疗 席彬先生参与了启动仪式,共同见证重症生命信息监测与支持技术领域的重要时刻,周建新教授对课题项目进行了介绍。
对于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与迈瑞医疗共同发起的此次对于重症患者生命信息监测和支持技术研究的支持项目,贵黔国际总医院重症医学科 马朋林教授说道:「作为年轻的学科,目前中国医师协会已经开展了系统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其中包括重症医学,不过在各大医院并未列入从业强制培训之列,专业培训以及科研培训也较为匮乏。目前我们对于重症医学科年轻医师的科研培训,最主要的是由导师或科主任牵头,带领年轻医师进行,相互交流合作较少。而吴阶平基金会作为公益性的基金,为年轻医师提供了系统的科研训练平台。
这一次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与迈瑞医疗共同发起的重症医学生命信息监测和支持技术研究课题,尽管是在进行相关的探索和尝试,但是意义重大。通过这样的平台搭建,可以让年轻医师学习到标准化的科研方法学,同时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使其科研设计、选题和实施方法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通过普适性的科研训练为科室培养了更多青年科研队伍,也对今后整个学科的后备人才的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
医学正步入精准医学这一新纪元,在医学模式不断转变的大环境下,已不能单凭个人经验、教材或指南来解决临床问题。因此,由监测治疗技术密集型向科研密集型转变是重症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1]。在重症医学领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临床诊疗和科研不断进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重症生命信息监测与支持技术研究课题将点燃重症医学人的科研热情,带动更多的重症医学医师参与到科研中来,最终提高我国重症医学科研和诊疗水平。未来也需要医院、研发机构、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继续落地相关科研项目。
内容策划:李文婧
内容审核:邵澜媛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黄力维, 邱海波. 中国重症医学的科学研究:创新与突破 [J] . 中华内科杂志, 2016, 55 (9): 665-667.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相关项目申请流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