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检查,为什么令她们如此抵触?
2022/7/6 21:06:13 丁香医生

    

     《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 2022 》显示,在调查 31 个省市的 3100 多名女性中,有月经周期不规律、阴部及白带异常等妇科症状的女性占比 71%,但出现妇科症状后选择就医的女性只有 57.5%。

     与此同时,在豆瓣「代表月亮消灭妇检阴影」小组里,有两万四千人在表达自己对妇科检查的困惑,讨论令人沮丧的妇检经历。妇科检查为何如此让女性抵触甚至惧怕?

    

     文|三联生活周刊 实习记者 彭丽

     面对妇科检查:紧张,焦虑,抗拒

     在白带不正常很长一段时间后,小江还是选择了去就医。按照医生开的检查项目,她需要做一个分泌物提取和阴道 B 超。医生让小江脱了裤子躺在检查床上等着,被医生提醒忘记脱内裤后,她只能害羞地下床再脱一次,因为太过紧张,小江腿开始忍不住发抖。

     这不是小江第一次做妇检,但她每次上检查床,都会忘记自己应该做什么。妇科的检查床特殊在它有两个腿托,女性检查之前需要先把裤子脱掉,平躺在检查床上,两条腿放到腿托上抬起来,将下身完全展露在医生面前。

     「鞋得脱吧?裤子全脱吗?是要把小腿放在镫子上,还是把脚底踩上去?」小江觉得每次在这个场景里,自己「大脑就会故意停止运转」,拒绝记住这里发生了什么,那种抗拒、紧张的感觉让她只想赶快走人。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小江的医生拿出了一根比普通棉签更大更长的医药棉签,在小江下体「捅」了几下,害羞、紧张和疼痛之下,小江忍不住叫出了声。「医生吓了一跳,说哪有那么疼,但是对我来说真的很疼。」

     接下来是阴道 B 超,将 B 超探头放入阴道进行超声诊断,可以对盆腔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进行相应检查。在探头上套上薄膜或避孕套,然后将探头深入阴道内 4~5 厘米,再从 B 超机中查看所检查部位的情况。不出意外,不同于棉签的探头同样让小江痛到飙泪。检查结果显示,小江是霉菌性阴道炎,这是很常见的妇科疾病,约 75% 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霉菌性阴道炎,有 40%~45% 的女性经历过两次或以上的发作。

     结束检查后,小江把这个经历分享到了豆瓣「代表月亮消灭妇检阴影」小组,她对妇检的紧张、焦虑和抗拒引起了许多组员的共鸣。小组里有两万四千多名组员,很多人会在上面分享和小江类似的困惑与经历,她们对很少在小组外被讨论的妇科检查有很多的话要说。

    

     豆瓣“代表月亮消灭妇检阴影”小组

     创建小组的人叫顾梨,2021 年上半年,她在一次体验有些糟糕的妇检经历之后决定创建这个小组。当时,顾梨月经不调,决定去一家常去的上海三甲医院挂号看看。在她的印象中,这家医院医生专业、院区很大,服务也不错。

     但这次,排在她前面的患者因为配合不好被医生训斥,轮到她时,她感觉医生的表情已经有些不耐烦,在她陈述病症时打断了她好几次。顾梨觉得不太舒服,但也还能理解。她做的是普通内检,医生借助窥阴器对阴道进行检查。检查一开始,顾梨就感受到了「剧烈的刺痛和绞痛」,忍不住叫了出来。医生听到她的叫声后更加烦躁,抱怨她的检查「难做」。在这种抱怨声中,顾梨的疼痛感加重,想要停下检查。

     「医生开始不停地问你考虑好了吗,实际上她手上的动作又还在继续,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你要干嘛了,你就是把嘴乖乖闭上,再疼都不能一声,这样她态度会平静下来,就会好一些」。顾梨觉得此时的自己毫无还手之力,反抗只能到此为止,那个窥阴器还在她的体内,如果扭动身体将会更痛。

     检查完后,顾梨在检查室里擦干眼泪才出来拿自己的样本,她不敢直视医生的眼睛,怕被发现自己哭了,但「羞愧又委屈」的感觉挥之不去,她躲在医院的卫生间大哭了一场。

    

     《产后调理院》剧照

     由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和媒体八点健闻联合发布的《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 2022 》显示,月经周期不规律、痛经、月经量异常增多的月经症状患病率最高,达 50.8%,阴部及白带症状的患病率为 30.2%,没有任何妇科症状的女性只有 29.90%。

     与大部分女性都要面对妇科疾病的现实相对照的是妇科疾病的低就医率,2224 名出现妇科症状的女性中只有 57.5% 的女性选择就医,42.2% 的女性选择不就医。妇科疾病十分常见,妇科检查却让很多女性避之不及,甚至留下阴影。

     抵触:来自生理和心理

     上海长海医院妇科医生顾仲毅向本刊表示,妇科检查的体位有些特殊,医学上称为膀胱截石位,患者脱掉裤子,把腿分开,需要在别人面前暴露隐私部位,这里面夹杂的羞涩、不安和焦虑本来就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医生使用器具伸到阴道里面把它撑开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对患者来说,妇检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一种折磨,当然大家都很抵触,医生也是可以理解的。」

     心理上对暴露隐私部位的抵触是女性选择妇检需要跨过的第一道坎,有很多女性停在了这里,选择忍耐或自行用药。《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 2022 》的数据显示,出现不适的妇科症状后,选择自我护理的人中自行用药的比例为 39.3%,不处理的人占比 19.4%。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有一本书叫《疾病的隐喻》,她在书中考察了诸如艾滋病、结核症等疾病如何一步步被隐喻化,从身体的疾病转换成一种「道德评判或政治态度」。患者不仅要面对身体上的折磨,还必须考虑疾病背后所连结的道德意涵。在中国的社会语境下,妇科疾病常常与性和不洁相连,患者从决定就医、与医生讨论到进行妇检每一步都背负着隐形的道德压力。

     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来说,跨越的难度更大。

     ……

     做妇科检查时,遇到男医生该怎么办?

     当你觉得不舒服而医生又很强势时,如何表达自己的不适?

     面对焦虑的患者,妇科医生又有什么难处?

     文章比较长,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三联生活周刊」后回复「妇科检查」即可阅读。

    

     这是一个阅读越来越轻,生活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事件的描述更简单,新闻交替得更快。我们看见,我们议论,然后我们忘怀。太阳底下的新事往往未及观瞻,就原地消散。碍于有限的精力,我们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关注时间也逐渐被分散。

     作为一本记录事件和生活的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有句口号——「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这不只是局限于眼前的一方天地,更是对一个更广大世界的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采用日更形式,每天三档,每周七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始终陪伴在读者身边。

     如果你正在关心女性群体所面临的困境,不妨看看下面几篇文章。

     被禁忌的妇科手术

     2020 年 6 月份,我在我们当地最好的三乙综合医院被确诊为宫腔息肉。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症状就是经期之外异常出血。

     问诊的时候,医生说得很隐讳。她先问我:「你是未婚?」我说是。「没有性生活?」「是。」接着她想了一会儿,建议我去杭州的医院做,因为需要弄清楚息肉长的位置,就得上宫腔镜,「杭州的医院有细宫腔镜,用细的不会破坏什么」。她拿起她的钢笔向我比划,「普通的宫腔镜要比这个笔杆再粗一点,你是未婚女性,撑开会很痛。」

     我确实怕痛,所以第一反应就是听医生的,去杭州做,但我到杭州的医院才发现,细管要比普通的贵一万多,还必须自费,我犹豫了。不过杭州的医生没那么多顾忌,他对我说,也可以用普通的宫腔镜做,都由我自己决定。他还在病历本上注了一句:「必要时可进行处女膜修复。」我这才明确地意识到,我们县医院的医生顾忌的原来是我的处女膜。

     涉及到转院手续等繁琐的事宜,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和僵持,我最后回到老家一家二乙妇保医院做了息肉切除说手术。签手术同意书的时候,我在医生桌子的桌角看到透明胶布贴着的一张纸条:「我父母/配偶/男朋友已知晓手术风险。」那一刻,我觉得「男朋友」这几个字像是一道阴影一样。我忍不住想,为什么我的身体不能由我自己说了算?

    

     我们遇到的困境可能各不相同,但彼此分享和知晓是能给予彼此力量的。

     ▲长按二维码进入 三联生活周刊

     回复【1】阅读文章

     被忽视的孕产期抑郁:

     你永远不知道她有多难受

     直到孩子出生的 4 年后,崔璀才意识到自己生产后的焦虑、低落、挣扎、无所适从,可能和产后抑郁有关。

     2014 年,崔璀怀孕。那一年,她 29 岁,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首席运营官。怀孕并没有影响她的工作节奏,她依然可以每天开会到晚上 8 点,怀孕 7 个月时还可以飞奔赶火车出差。这一切依赖于她的努力和井井有条。

     但之后的状况很快让她措手不及。伴随着生产而来的焦虑、张皇失措,乃至自我否定,让她现在想来都觉得暗无天日。生完孩子后,崔璀觉得自己掉进了另外一个世界。她所有的一切都被手边嗷嗷待哺的娃娃占据了,她要时时看着他,给他喂奶、洗澡,哄他睡。

     这些使得她情绪越来越低落,变得不爱说话,不想出门见人,也不想朋友到家里来。

     崔璀感受到的挫败和无所适从的情绪,可以归纳到一个概念中去,即「产后抑郁」。精神病学专家布莱斯·皮特(Pitt.B)在 1968 年的《英国心理治疗》(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杂志上首次提出了产后抑郁症这一概念。

     数据显示,在中国,觉得自己有产后抑郁情绪的产妇多达 80%。崔璀没有关注过这个方面的信息,在她整个孕期产检,到最后的生产阶段,包括医生和父母在内,没有人跟她提过这几个字眼。

    

     大约7个产妇中就有一个会遭遇孕产期抑郁症困扰

     ▲长按二维码进入 三联生活周刊

     回复【2】阅读文章

     生育后遗症,

     原来当妈都有不能说的秘密

     记得我刚生完孩子的时候,42 天例行去医院检查。检查盆底时,医生建议我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你看,你的肌张力不足,不但有憋不住尿的风险,这对你们夫妻生活也会有很大影响。」

     后来我妈听说这事后,无比坚决地要求我去医院治病。「憋不住尿可麻烦了。等你再过几年就知道了。」作为一个感同身受的过来人,她在 50 岁左右的时候做过一个小手术,改善了盆底肌,自此以后,人生才算跟 Ella 一样松了口气。

     可在此之前,我从不知道漏尿跟生孩子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有 30% 的可能性会尿失禁,你会选择生孩子吗?

     ▲长按二维码进入 三联生活周刊

     回复【3】阅读文章

     一个妇产科医生眼里的生育故事

     我们医院每年接收的流产孕妇都有几千例,接近妇产科的 10%。来流产的孕妇也分几类,一种是有疾病,比如严重的心脏病或者血液疾病,医生会建议不要生产,这类孕妇不多,一年也就几个;另一种是自己不想养,或者在不想有孩子的时候怀孕了,这种情况的孕妇,各个年龄段都有。有的是年纪比较大,已经有过一个或两个孩子了,也有不少未婚的小女孩。

     流产对女性的身体,有比较严重的危害,主要就是会影响之后的生育,包括一些妇科疾病。而频繁的流产现象,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避孕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人的避孕措施不到位,意外怀孕,其中不少还是未成年人。

     我甚至见过一个不到 14 岁的女孩,被家长发现怀孕,带过来流产。女孩是外地人,一个人在上海念初中。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与 14 岁以下的未成年少女发生性关系,都按强奸处理,所以我们当时就报警了。

     根据女孩自己的说法,她并不是被强迫发生性关系,而是不懂得如何做好保护措施,才意外怀孕。这样的案例虽然不多,但是一旦出现,对女孩本人的身心伤害是非常大的。

    

     希望那些想要生育的人,能得到社会、政策和医疗上的支持、照护,而那些不想生育的人,则可以有充分的知识,保护自己免于受到意外的伤害。

     ▲长按二维码进入 三联生活周刊

     回复【4】阅读文章

     30 岁,我得了「不死的癌症」

     凌子的痛经最严重的时候,她曾听母亲唠叨过,这个病,生了孩子就好了——对于「巧囊」来说,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根据。1998 年在魁北克的国际子宫内膜异位症大会(WEC)上,专家强调内异症的 5 个最佳治疗是:腹腔镜是最好的治疗、卵巢抑制是最好的治疗、「三期疗法」是最好的治疗、妊娠是最好的治疗、助孕是最好的治疗。

     但对于凌子来说,怀孕的建议无疑是一个死循环。因为患有巧克力囊肿,所以很难成功怀孕,但怀孕又是治疗巧克力囊肿最好的方式。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她为了怀孕曾喝下十几副中药,最终还是只能借助西医进行囊肿剥离。

     她和丈夫打定主意,如果这次手术后还是无法怀孕,「万里长征」的下一步计划是做试管婴儿。届时,又是无休止的打黄体酮、促排卵、取卵、穿刺……在手术前,凌子专门请医生为她做了卵巢储备功能评估,她最担心的是,万一手术不慎,进一步损伤卵巢,她就再也不能做妈妈了。

     「做妈妈」究竟意味着什么?凌子说不出来,评价自己的人生时,她习惯用「随大流」这个词。她不是天生喜欢孩子的那类人,也听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们描述过怀孕生产的种种辛酸苦楚,听到要「做试管」还是倒吸一口凉气,但她无论如何还是想要孩子,觉得那是评价女性是否「完整」的另外一项指标。

     在「巧克力囊肿」的阴影下,这些被月经、卵巢、子宫所困扰着的现代女性们又开始重新思考女性身份的定义。不能做妈妈,从妇科诊室到互联网话题小组和线上交流群,那都是「巧囊」患者们最恐惧的事。

    

     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卵巢囊肿,作为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达到 10%~15%。

     ▲长按二维码进入 三联生活周刊

     回复【5】阅读文章

    

     在「荐号」栏目中,丁香医生会不定期推荐优质公号。非盈利性质,文章、图片以及其他内容均由对方提供。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关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丰富的内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丁香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