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InSAR调查监测技术研讨会胜利召开
2018/3/15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新年伊始,伴随着“两会”的春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和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了“地质灾害InSAR调查监测技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共收到中国地质调查局六大区中心、地质环境监测院、水环中心、航遥中心、矿产所、工艺所、发展中心等地灾调查相关单位,各省地质环境总站,以及测绘、遥感、交通、铁路、电力、航天等行业的24个省(区、市)78家单位近150人报名及众多的临时听会人员的反馈。

     在会议的筹备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室、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等单位的指导。

     本次研讨会以“InSAR创新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模式,鼎力支撑地质灾害防控”为主题,会期两天,设地质灾害调查InSAR学术报告、InSAR在地质灾害领域的应用、主要SAR数据源、InSAR软件介绍及InSAR操作交流等多个板块内容。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主任郝爱兵到会指导并作重要发言,他指出“在地面沉降变形监测方面,InSAR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革命性的,这项科技创新技术,大大提升了监测效果,有效支撑了地质调查工作。”地质力学所所长邢树文致欢迎词,表示本次地质力学所 “开门办会”、广纳各方代表意见,目的是搭建地质调查人员与InSAR技术间的桥梁,一方面促进InSAR新技术落地,另一方面让地质理论应用得以拓展,提升我国地质灾害的科技防治水平。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严光生总工程师转达了对会议的关切,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灾害防治处沈伟志处长做了重要讲话。

     在学术报告环节,地质力学所InSAR研究领域的代表姚鑫教高首先做了“InSAR创新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模式”的主题学术报告,报告认为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应用表明,InSAR技术可以在地质灾害识别、调查、稳定性分析、监测预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有望部分代替传统的地质灾害防控技术,这必将带动地质灾害防控工作模式新一轮的创新。随后,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做了17场专题学术报告,内容涉及InSAR测量精度、防灾使用策略、在突变型和缓变型地质灾害的应用、在铁路、公路、电力等产业部门发挥的作用,以及我国“高分三号”SAR数据的性能,国外主流数据产品和软件等方面。会议第二天分两个会场开展了InSAR软件应用操作交流。

     此外,利用会议午间休息时间,与会人员参观了坐落于地质力学所院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四光纪念馆。参观激发了大家要向前辈学习、努力拼搏、不断创新的热情,参观者表示在新时期要将地质力学与新技术新方法深入结合,不断发展经典理论,弘扬李四光精神。

     两天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普遍反映,本次会议力学所立足公益、精心组织、无私贡献技术和成果,搭建一个地质灾害InSAR防控理论方法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下一步在相关地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InSAR技术和减灾防灾开拓了思路、积累了素材、谋划了方向,这必将有力推动了全行业InSAR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与发展。

    

     地质力学所所长邢树文致欢迎词

    

     地质力学副所长马寅生主持会议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郝爱兵做重要指示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防治处沈伟志处长发表讲话

    

     姚鑫教高作“InSAR技术创新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模式”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会议现场

    

     InSAR软件操作技术交流现场1(湖北大厦会场)

    

     InSAR软件操作技术交流现场2(地质力学所会场)

     新闻背景1:何为InSAR——距以千里、感知毫厘

     InSAR(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中文翻译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它是利用微波合成孔径雷达图像(SAR)数据对地表重复观测形成的微波(1毫米~1米)相位差计算地表形变,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

     InSAR技术被公认为是进行地表变形调查和监测的高效手段,它可以大范围、可回溯、非接触的观测地表变形,并且具有“距以千里、感知毫厘”、“无论黑白、风雨无阻”的优势。

     InSAR技术可以克服地质灾害调查中光学遥感易受云雾遮蔽、GPS点位稀疏、地面调查通达不易等困难,极大地拓展了地质灾害信息获取的手段,在地面沉降、滑坡、地震、活动断裂、火山、冰川等方面的研究和地质调查领域取得了显著效果,是发展科技地调、绿色地调的重要技术手段,已经成为现今地表运动过程研究强有力的工具。

     新闻背景2:地质力学所的InSAR研究与应用

     地应力研究是地质力学所的核心业务之一,“应力应变”是地质运动过程中一对相伴共生的要素, InSAR作为变形观测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支撑“应力应变”研究,是新时期发展地质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地质力学研究所的InSAR研究应用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实施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于田地震、阿克陶地震、卡拉库里地震、九寨沟地震和林芝地震等同震构造运动研究和应急救灾工作;开展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多个重要场址工程地质问题的InSAR观测研究;完成了龙门山地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川藏铁路工程地质调查、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调查、西南复杂山体地质灾害监测、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调查等多个科技攻关、自然基金、地质调查项目中的InSAR变形观测任务;支撑了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多处突发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分析和监测预警;承担了四川省、贵州省等多个县的3万余平方千米的地灾InSAR应急排查。

     以此为基础,地质力学所初步建立了一套针对地质灾害的InSAR观测理论和工作流程体系,牵头组织编制了《地质灾害InSAR监测技术指南》(T00CAGHP 013—201),建设了比较完善的地质灾害InSAR数据综合处理能力,储备了核心技术人才,并以此为契机,正在筹建地质灾害InSAR专业实验室。这将助力中国地质调查局InSAR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为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救灾工作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力量。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