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一道菜名,戳中千万人:所有的父母,终将是远方
2020/6/7 21:19:13 洞见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亦云白

     我们与父母,终究会走向时间的两岸。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楚翘朗读音频

     01

     父母,是求而不得的远方。

     前几天,李子柒上传了一个全新视频,主题是土豆。

     其中,她用土豆做了一道再普通不过的菜,一盘酸辣土豆丝。

     然而,许多网友看完,却被戳中泪点。

     这盘土豆丝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想念土豆丝”。

    

    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呢?

     旁边坐着的奶奶一边吃,一边道出了其中扎心真相:“你老汉儿也喜欢这个土豆丝。”

     “老汉儿”在四川话中,是“父亲”的意思。

     原来,李子柒,她想爸爸了。

     其实,熟悉李子柒的人都知道,这不是她第一次做这道菜了。

     早在2016年6月20日,父亲节,她一边哭一边做了一盘爸爸最爱吃的土豆丝。

     那一天,她微博里写下令人潸然泪下的几句话:

     “听奶奶说你喜欢吃这个,就临时做了,22年了……我很想你……”

    

    字里行间,都是对父亲的思念,又满是“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李子柒年幼丧父,在她四岁那年,爸爸就离开了。

     这一盘简简单单的土豆丝,大概就是她关于爸爸最重要的回忆之一了。

     小时候,家徒四壁,贫困落魄,被继母虐待,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

     现如今的李子柒,全球粉丝超过3000万,年收入几个亿,和袁隆平并肩当选“中国农民丰收节大使”。

     但是,四年过去了,她还是那个会在每年六月默默想念着爸爸的小女孩,遗憾所有的骄傲与幸福,无法与爸爸分享。

     都说,当父母离去,无论一个人走向何处,思念便会伴随一生,成为逃不离的遗憾。

     一如评论区里的网友所言:

     “好想离开我26年的爸爸,他走的时候我都不会走路,现在的我都结婚了,遗憾没有他见证。”

     “我想起还在读书时候爸爸带我去种土豆,那时候是清明假期。他离开我两年了。”

     ……

     成长的故事,是一场轮回。

     上半轮,父母捧着一颗心来,害怕我们磕着、碰着;

     下半轮,换我们用心牵挂着父母,思念父母,求而不得。

     从前,我们记忆朦胧,不知年少几何,如今,父母化作尘土,不知今夕是何夕。

    

     02

     父母,是悔不当初的记忆。

     任正非曾在一封书信里谈起自己对母亲的想念。

     过去那些日子,他忙于事业,有几年甚至一直扎根在伊朗,每次回家飞机一落地,就得去见客户。

     忙来忙去,忙到上飞机离开的时候,才匆匆进家门,和父母告别。

     妈妈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能和她唠唠家常,却一次又一次落空。

     无数次转身离开,最后成了一生的悔恨。

     一个普通的早上,妈妈从菜市场出来,被一辆汽车撞成了重伤。

     任正非心如煎熬,从伊朗多次转机回到昆明,已经是深夜。

     那时,妈妈整个人已经不行了,仅存的气息全靠药物和机器维持着。

     看着妈妈一声不响地安详地躺在病床上,任正非后悔莫及,如果他给妈妈打一个电话,拖延她一两分钟出门,也许妈妈就能躲过这场灾难。

     回忆起妈妈的那一句句唠叨,任正非心痛难忍:

     “非非你的身体还不如我好呢!”

     “非非你的皱纹比妈妈还多呢!”

     “非非,你糖尿病参加宴会多了,坏的更快呢,你的心脏又不好。”

     ……

     正如毕淑敏所说:我们有时是那样健忘,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我们都以为父母会一直在那里,从我们呱呱落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开始,会一直看着我们步入学堂,学成毕业、成家立业、生育后代……

     却不知,原来,在某一个时间节点,或晚或早,缘尽、灯熄。

     等到大多数人才明白过来,刚想回家,父母已经老去,甚至已经不在了。

     越过山丘,蓦然回首,才发现,背后已经空无一人。

     我们与父母终究会走向了时间的两岸,余生只有思念才能将我们联系。

    

     03

     父母,是渐行渐远的背影。

     有人求而不得,饱受思念父母之苦;有人悔不当初,痛失至亲,不堪人生无常。

     而生活中,多少人任由父母与自己渐行渐远。

     任由昔日为自己遮风避雨的父亲母亲,在岁月的捶打下,活得犹如孤独的小孩一般。

     前段时间,我难得地回了一趟娘家。

     在家里坐了半刻钟,妈妈已经起身为我倒了2次水,问了我四五次“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类似这样的话。

     我恍然惊觉,以前那个大大咧咧,不分青红皂白就对我一顿猛骂的妈妈,已经变成了小心翼翼,在默默讨好着我的人。

     我妈性子向来很急,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她几乎很少听她好声好语地和我说过话。

     大概从我嫁人离家开始,妈妈每次打来电话,都好像在哄着我回去:

     “放假了,有时间多回家啊。”

     “家里的玉米都熟了,都给你留着。”

     “回来住几天呗,我给你做好吃的。”……

     兴许是觉得子女独立了,母亲慢慢没了往日那种叱咤的气焰,语气变得弱弱的。

     这种转变,令人心酸不已。

     网上有一段描写父母心情的话:

     3岁,你上幼儿园,小小的孩子,第一次离家;

     7岁,你进入小学,认识了一群朋友,开始渴望外面的世界;

     12岁上了初中,住校一周才能见一次,和爸爸妈妈说话越来越少;

     18岁上了大学,一年回来两次,一回来就忙着各种局聚会;

     后来结婚了,见一面更难,因为你也有自己的家了。

     从那以后,你口中的“一家三口”,不再包括爸爸和妈妈。

     父母目送孩子长大,看着孩子越飞越高,内心雀跃,但不免也会有些许感伤:我的孩子好像不需要我了。

     我们读不懂父母的心,而父母只觉得自己不配,不配子女放下工作陪我去一趟医院,不配子女花一些时间教我用一下手机,不配子女坐下来和我说说闲话家常……

     真正的分别,不是生离死别,而是父母明明就在我们的身边,却活得越来越谨小慎微。

    

     04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哪一刻,你觉得父母突然老了?”

     下面的回答很催泪。

     “突然发现妈妈两鬓斑白了。”

     “爸爸烧伤住在医院,我签病危通知书的时候。”

     “妈妈上楼梯很吃力要扶扶梯。”

     “奶奶去世了,爸爸抱着我在我耳边大哭:爸爸没有妈妈了。”

     父母的老去,都是悄无消息的,藏在日常细细碎碎的反复之中,然后有一日猛地涌现在眼前。

     都说岁月不饶人,原来,最先不绕过的是父母。

     所有的来日方长,都经不起挥霍消耗。

     柳岩在父亲去世后,曾说:

     “如果亲人健在,有什么都给他们吧,我不想让他们觉得,他们不配拥有这一切。”

     父母想要的不多,一通电话,一餐饭,说几句话,看你几眼。

     愿我们,都能好好珍惜当下。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洞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