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看不懂是幸运,看得懂是人生
2022/11/26 20:20:00 洞见

    

    

    作者:围裙书香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

     和讨厌的世界握手言和,以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村上春树说:“塞林格让我觉得温暖,《麦田里的守望者》不再让我孤单。”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作家塞林格1951年创作的小说,讲述了16岁少年霍尔顿被学校开除后,在社会上流浪三天的经历。

     小说一发表,就在世界文坛引起轰动。

     这本书火到什么程度呢?

     据村上回忆,当时他正读高中,如果哪个学生没有读过这本书,甚至没办法跟同龄人进行交流。

     本以为这是一本治愈系的心灵读物,阅读时却让人惊愕于它粗俗的语言风格。

     这本16万字的小说,光是脏话就出现了200多次。

     霍尔顿像一个戾气满满的少年,看啥都不顺眼,到处横冲直撞,弄得自己浑身是伤。

     可如果你仅仅认为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叛逆期,那么恭喜你,说明你还年轻。

     当你看穿了霍尔顿的“假模假式”,你才真正能感受到作为大人们的辛酸。

    

     成年人的悲哀,是不敢做自己。

     主人公霍尔顿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律师,收入颇丰。

     按理说,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应当知书达礼、温文尔雅。

     然而霍尔顿却是个异类。

     他整日穿着风衣,戴着猎帽,满嘴脏话,到处晃荡,看什么都不顺眼。

     他觉得哥哥很虚伪,怀疑父亲的钱是通过不正常渠道挣来的;

     学校老师看起来是那么道貌岸然,每个同学身上都有一大堆缺点,令他难以容忍。

     霍尔顿从来不好好读书,在来潘西中学读书之前,就已经被其他学校开除了好几次。

     然而,这次他也未能幸免,他五门功课中有四门不及格,又被开除了。

     霍尔顿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少年,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他叛逆的背后,却掩藏着一颗脆弱善良的心。

     他会因为在街头听到小女孩的歌声而深受感动;

     会关心冰湖上的野鸭冬天去了哪里;

     会因自己有鸡蛋和肉吃、而别人只能吃面包而难过;

     也会拿出为数不多的零花钱捐给修女;

     更会因为弟弟的死而久久不能走出伤痛的阴影……

     在这个少年心里,藏着一个天真的梦想,那就是做一个“麦田守望者”,守护着世界上所有纯洁美好的孩子:

     有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在悬崖边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不让他们掉下去,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然而在大人眼中,这个梦想简直是一个笑话。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收藏起这个想法,把真实的自己用桀骜不驯的外衣伪装起来。

     他开始抽烟喝酒,脏话连篇,假装着大人们的成熟,却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有网友说:“碰巧我曾经也是霍尔顿这样的人,厌恶所有事情,不喜欢假模假样的生活,却不得不遵循这样的模式。”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以失去作为代价。

     我们一步步接近约定俗成的世界,却弄丢了弥足珍贵的真挚、单纯和热情。

     生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我们登台的时间越久,越容易变成那个伪装的角色。

     戴上虚假的面具,穿行在茫茫人海中,我们看起来成熟稳重,实则离那个真实的自己渐行渐远。

    

    

     看透了生活的平庸,却无法超越平庸。

     被学校开除后,霍尔顿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

     离放假还有三天时间,他暂住在学校寝室,打算等放假后再回家蒙混过关。

     但是这三天他也不消停,和同学因为小事动手打了起来,直到自己被打得血流满面。

     心烦意燥的霍尔顿只能离开学校,到社会上流浪。

     他住进一家小旅馆,碰到了电梯工莫里斯。

     莫里斯是个皮条客,他为霍尔顿介绍了一个妓女,霍尔顿没有拒绝。

     但当他和妓女身处一室,看到对方是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女孩时,霍尔顿的理智迅速战胜了本能冲动。

     他守住最后的底线,没有越雷池半步,并且按照约定,给了妓女五块钱,把她打发走了。

     但是莫里斯不肯罢休,他勒索霍尔顿,硬说当时谈好的价格是十块钱。

     双方争执了起来,穷凶极恶的莫里斯狠狠揍了霍尔顿,并从他身上抢走了五块钱。

     鼻青脸肿的霍尔顿像一只被痛打的流浪狗,无处可去,无人可说。

     孤单寂寞的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喜欢的女友,于是在第二天,约女友外出散心。

     霍尔顿和女友聊了很久,关于他的梦想,他的未来,女友表现得饶有兴致的样子。

     但当他要求一起远走他乡过田园般的生活时,女友不打算同行,反而以不现实为理由拒绝了他。

     霍尔顿十分失望,两人吵了一架,最后分道扬镳。

     社会的肮脏和虚伪,让这个16岁少年看不到生活的方向,绝望的他,一度觉得自己走到了生命尽头……

     有网友说:

     不只是16岁的霍尔顿,其实满世界都是霍尔顿。30岁的霍尔顿,60岁的霍尔顿。

     他们看透了世界的平庸,但无力超越平庸。

     他们无力成为“我”,但又不屑于成为“他”。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

     当我们激情满怀地描绘未来的蓝图,准备大干一场时,却发现这个世界并非想象那般美好。

     总有事让你失望透顶,也总有人让你伤痕累累。

     很多时候,我们倾其所有的努力,甚至也没法改变现状的一丝一毫。

     在看透了世界的平庸之后,最终我们不得不承认:

     那个不可一世的自己,原来也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

    

    

     真正成熟的人,能忍受任意一种生活。

     就在霍尔顿难过绝望,想逃离这个世界的时候,妹妹是他唯一的不舍和牵挂。

     和虚伪的成年人不同,妹妹天真纯洁得像一颗晶莹剔透的钻石。

     她聪明,活泼,善解人意,是霍尔顿唯一聊得来的人。

     霍尔顿决定在逃离之前,回家看看妹妹。

     他拦了一辆车,趁父母不在,偷偷溜回家中。

     看到风尘仆仆的霍尔顿,妹妹一眼便知他又被开除了。

     事已至此,霍尔顿也没什么可以隐瞒的,他把这几天的经历,遇到的挫折一股脑儿全部倒了出来。

     他还告诉妹妹,接下来想去西部流浪,远离这个喧嚣的城市。

     听到哥哥的计划,妹妹没有阻拦,立刻拿出所有的零花钱给哥哥做路费。

     接过妹妹的钱,霍尔顿感动得泪流满面,一股暖流从内心悄然升起,让他觉得不再孤单。

     出发前,他跑到妹妹学校,想再看妹妹一眼。

     然而,当他见到妹妹的时候,霍尔顿彻底惊呆了:妹妹已经收拾好了行囊,准备和他一起去流浪。

     妹妹心意已决,霍尔顿反而打起了退堂鼓:

     如果自己不满现实,去西部流浪,做一个又聋又哑的加油工人,苦一点倒没什么关系,但是妹妹怎么办呢?

     是和他一样做一个又聋又哑的工人,连累她受尽生活的磨难吗?

     为了不让妹妹重走他的老路,他决定留下来,守护妹妹的成长。

     在小说的结尾,画风一转,出现了感人的一幕:

     吊儿郎当的霍尔顿一瞬间变得成熟了,他像个大人一般,带着妹妹去公园玩,为妹妹买旋转木马的票。

     当他看着身穿蓝色大衣的妹妹,在木马上像一个天使般,一圈圈飞转的时候,一向戾气满满的霍尔顿由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守护着天真纯洁的妹妹,不让她坠入苦难的悬崖,在妹妹的身上,霍尔顿找到理想的落脚点,也找到了重启生活的支点,成为一个真正的“麦田守望者”。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

     一个不成熟的人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则是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

     生活是一个大煎锅,你得耐受烈火的炙烤,也得忍受苦难的煎熬。

     因为撑不下去而找个理由放弃的人,只能算个逃兵。

     生活也是个大染缸,你要能够抵抗五颜六色的熏染,又要能承受苦难的反复侵袭。

     始终保持初心,坚守生命底色的人,最后一定能得到幸运的垂青。

     当你不再傲慢地抗拒、逃避,而是试着与生活握手言和。

     当你看清现实的虚伪真相,依旧愿意热气腾腾地活着。

     你就会发现,那个你埋怨的世界,原来也藏着,另一种你从未看见过的幸福。

    

    

     有人说:“叛逆少年霍尔顿,就是作者塞林格。”

     塞林格对此作了回应:

     我的少年时代,与小说里的男孩几乎是相同的,把这些告诉读者之后,心里很舒服。

     塞林格出身于美国一个富裕家庭,虽然条件优渥,但生活并不一帆风顺。

     他从小想当一名军人,然而在参军体检中查出他有生理缺陷,这成为他一生的隐痛。

     后来,他在外人帮助下如愿成为一名军人,但是战争却让他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

     他的感情生活也不顺利,女友另嫁他人,让他精神备受打击,塞林格讨厌这个给他带来多重创伤的世界,但他却无力改变什么,只能关起门来,沉浸在文字里,以写作的方式为自己疗伤。

     历时十年,《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

     这本小说发表后,塞林格迅速登上世界文坛荣誉殿堂,受到无数人的追捧。

     然而,他却不喜欢抛头露面,谢绝一切宴会和采访,并用稿费在乡下买了一栋老宅隐居起来,成为一名遁世作家。

     塞林格最终活成了霍尔顿,和讨厌的世界握手言和,以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不得不承认,生活中,很多人身上也都曾有过霍尔顿的影子。

     年少时意气风发,却又脆弱得不堪一击,一次次碰壁失败,让我们学会了认怂,并用厚厚的伪装来保护自己。

     我们也曾想过像霍尔顿一样远远地逃离,但生活的责任不允许我们放下这一切。

     唯有选择坚强面对,勇敢地与生活和解,在绝境中寻找希望,才会在生活的夹缝中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地。

     最后分享一段我特别喜欢的话:

     人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接受,接受分道扬镳,接受世事无常,接受挫折孤独,接受突然来的无力感......

     然后发自内心地去改变,去寻找一个平衡点,和世界好好相处。

     点个在看,愿你守住内心的底色,也能爱上这光怪陆离的世界。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洞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