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对你好感倍增的5个细节
2022/11/27 20:20:00 洞见

    

    

    作者:霞光满天来源:书报文摘(ID: shubaowenzhai)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节决定成败。

     它能决定一件事的走向,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

     人与人之间的远近亲疏,往往不是出自三观那么大的分歧,而是源于各种细节的堆积。

     生活中,有哪些细节特别加分呢?

     今天,一起来分享让人对你好感倍增的5个细节。

     01

     于热闹中,关注受冷落的人。

     看过一个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有一次,他邀请齐白石参加京城的宴会。

     一进场,梅兰芳就被他人围着寒暄,而衣着寒酸的齐白石,却无人理睬。

     正在推杯换盏的梅兰芳,看见窘迫尴尬的齐白石,快步走过去说:

     “诸位,隆重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书画老师,齐白石老先生,我来敬齐老一杯!”

     一下子,齐白石从备受冷落成了座上宾。

     “一个人最大的善意,就是看得见别人,热闹之时,尤其如此。”

     或许是在震耳欲聋的KTV中,你发现:有个新同事一直在角落默默地喝饮料。

     于是,你邀请他一起唱歌,即便五音不全,两人却乐在其中。

     或许是在熙熙攘攘地爬山时,你瞥见有个同伴气喘吁吁,远远落在了后面。

     于是,你特意在原处等待,两人一起慢慢地走,尽享悠闲自在。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渴望被看见,是每个人的根本需求。

     当别人被冷落、被疏忽时,一份关注,不仅能拉近彼此关系,更为自己加分,为自己积累善缘。

    

     02

     于尴尬中,主动帮人解围。

     电视剧《人世间》热播,陈道明因为深入人心的旁白又一次吸粉无数,登上微博热搜榜。

     有人说,年龄越大,就越敬佩老艺术家。

     他们的演技自然没得说,但是人品和修养是一般人达不到的。

     一次聚会中,有人提议让一位女演员跳支舞助兴。

     众人纷纷起哄,让女演员陷入尴尬的境地,只有陈道明站出来解围:

     “第一,人家丫头,作为演员,不便跳这个舞;其次,人家穿着高跟鞋,不方便。”

     这一小小的举动,引发全网点赞。

     听过这么一句话:“愚者,遇事避而远之;而智者,善于替人解围。”

     对人漠然视之,就是在为自己埋雷;能够帮人解围,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当朋友表现出局促不安时,你及时制止了别人过度的玩笑,然后会发现:

     当你被人中伤时,会有个人站出来,为你仗义执言。

     当旁人被揶揄化妆过度时,你却中肯地欣赏她妆容的亮点,你也会发现:

     当你满头大汗时,会有人递过来一张纸巾、一瓶矿泉水。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与人之间,总是相互的。

     你付出的每一份善意,不管有心还是无意,总会以另一种形式回报给你。

    

     03

     于平日中,记住别人的喜好。

     前两日,同事出差回来,送了我一罐咖啡。

     我一脸惊喜:“这不是我之前提到的那种咖啡?”

     同事悄声说道:

     “我出差看到有你之前提到过的这种咖啡在卖,就买了一罐回来。”

     人与人之间相处,在意与否,都藏在细节里。

     有人会碰到这样的另一半:

     外出聚餐时,特地点了你爱吃的菜,还让服务员送上你常喝的常温饮料。

     也有人会遇见这样的朋友:

     一群人侃侃而谈时,会在不经意间将话题引到你感兴趣、擅长的领域,让你有话可说。

     还有人会邂逅这样的合作伙伴:

     生日时收到一份礼物,恰恰是自己偶尔提过,心心念念的一本原装书籍。

     凡此种种被“照顾”,都会油然而生一丝欣慰、一念感动、一种温暖。

     与大大咧咧的人相比,能记住他人的喜好并放在心上的人,往往能给人带来惊喜,也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好感。

    

     04

     于相处中,用心对待别人的礼物。

     作家崔璀分享过一件事。

     年后复工,办公室里放满了同事们从家乡带回来的各种包装精美的复工小礼物。

     公司的保洁阿姨拿出一个皱巴巴的红色塑料袋,怯生生地说:“这是老家的特产,给你带的。”

     崔璀一脸欣喜地接过来并感谢。

     当天晚上加班有点饿,崔璀随手拿起来吃了一些。

     下班时,她刚想放回抽屉,却转念一想,特意将塑料袋留在了桌子上。

     第二天一早,保洁阿姨看见分量已经减少的塑料袋,眼睛里竟有一点泪光……

     人与人之间,经济收入是有差距的,不能用金钱去衡量所有的东西。

     面对别人送的东西,价格或高或低,功能或好或差,都值得用心对待。

     新屋入伙:会为大几千的红包而深表谢意,也会为造型别致的百元盆栽而喜形于色。

     孩子生日:会为一件高档连衣裙而真诚感谢,也会为一个普通的布娃娃而欣然接纳。

     逢年过节:会乐于享用他人送来的人参鲍翅,也会用心品尝一些品相不佳的自制食物。

     礼轻情意重。

     贵重的礼物,有情感的深厚;简陋的物品,也有人情的温暖。

     用心对待别人的礼物,既是自己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05

     于下意识中,帮身后人扶门。

     经济学家郎咸平曾说过一件事。

     他曾一度嫉妒学弟比他混得好,怎么也想不通。

     有一次,学弟去中国香港演讲,郎咸平全程同行。

     当一群人经过一扇小门时,郎咸平说:“我傻了吧唧一脚跨出门就走出去了。”

     而作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学弟,却本能地后退一步,用手扶着门,等所有人都过去后才出来。

     郎咸平顿悟:这就是学弟比他“混”得好的原因了!

     扶门,是一个简单的动作。

     夫妻同行,丈夫为妻子扶着门,相视一笑间,爱意满满;

     宾客同行,主人为客人扶着门,微微点头间,合作愉快;

     亲子同行,父母为他人扶着门,人来人往间,教育满分。

     扶门,也是一套“爱的传递”的标准动作。

     在公众场合,当你遇到别人为你扶门时,眼看还有几步的距离,也要加快步伐,切不可慢悠悠地溜达过去。

     接下来,人流若在持续,你也要接着扶,或者有人半途接力,再缓缓放手离去。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点个在看,很多时候,举手之劳的扶门,不仅是一份善意,更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洞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