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好,跟天赋只有半毛钱的关系,另外9毛半在这
2022/12/3 20:20:00 洞见

作者:张惠姗
来源: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能走多远。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我家儿子读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他冷不丁跟我说:
“妈妈,班里的王xx说,如果他数学90分以上,就能得到一套乐高;
95分以上,就可以去旅游一次。
同桌李xx说,如果他英语得到满分,就能每天玩半个小时的手机......”
我回他:“那,这些奖励品你能得到吗?”
“能。”
“那你需要拿到某个分数,才能得到吗?”
“不需要。”他笑了。
我告诉他:
“礼物是出自需要和关爱,并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
而且,考试是你自己的事,考得好不好,不是我的事。
这就是为什么,我没因为分数惩罚或者奖励你。”
6年后,他以全校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
进入中学,他仍然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学霸”。
全程,他从未上过任何一个补习班。
我和他,更从来没因为学习讨价还价,或者红过脸。
父母到底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养出一个真正能够自我驱动的学霸?
下面这8点,是我作为一个心理学从业者以及一个母亲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01
不要轻易搞物质奖励
放弃“考100分就奖励你100块”这样的做法,因为这会很容易教会孩子:
我读书不是出于好奇和探索,而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奖赏;
学习不是我的事,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
学习是痛苦的,需要外在物质利诱、补偿才行;
父母不信我能把成绩搞好,得要额外奖赏。
久而久之,父母的奖赏,就会扼杀孩子的主动性。
孩子在没有奖赏和回报时,就会丧失自驱力。
怎么做比较好?
我不会提前允诺奖品,但是如果考试结束后,孩子自己觉得很开心,我就会趁机回应:
“哇,你的努力得到回报了,这真是值得庆祝的一天哦,我们去吃顿大餐庆祝一下吧!”
奖励与庆祝不同,奖励是事前的利诱。
庆祝则聚焦于孩子当下的那个成就感本身,这更容易帮孩子保持兴趣。

02
不要随便惩罚孩子
“你真蠢!怎么一直学不会!”
“75分?别指望我带你出去玩了!”
诸如此类的指责、羞辱不要再说了。
说多了,孩子只会学到“读书太可怕了”“学习等于威胁”的观念。
很多孩子还会变得习惯性拖拉和回避学习上的挑战。
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哪怕你需要教育孩子,也要在孩子不学习时;
学习时,一定别干扰他(除非孩子求助你)。
只有孩子情绪是放松的,觉得读书是安全的,他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喜欢上学习。
当然,你还可以忽略孩子的“问题”,多鼓励孩子,比如:“考了75分,那你75分的知识点是怎么学到的呀?”
“你比别人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哦。”
“你在阅读理解题上正确率很高呢!”
“你的卷面真的很干净……”
就这样,一点点帮孩子建立起信心。

03
时间不要安排太满
若干年前,我给人做家教,遇到过这么一件有趣的小事:
我辅导的那个小孩读五年级,每天写作业都能磨蹭到半夜。
后来,妈妈就跟他约好,只要作业能在晚上8点前写完,就能玩半小时的电脑游戏。
那天,小孩7点过一点就写完作业了。
他妈妈可能觉得那么早放家教回去太不划算,于是又翻出一张试卷,请我盯着孩子做。
孩子满脸沮丧,然后,又启动了无限拖拉的写作业模式。
后来,我发现很多家长都会这么干。
他们总会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很满,看不得孩子无所事事地玩儿。
读书、写作业这个事对孩子而言,就像是“西西弗斯的石头”,永远都没有停下的时候。
面对一个永远都完不成的任务,孩子的积极性会大大被挫伤。
学习纯粹变成了混时间,不磨蹭才怪。
简单一句话,留白非常非常重要。
约定好学习任务和时间后,其他时间最好由孩子自己自由支配。
一定不要人为制造孩子的厌学情绪。

04
尽量提供按部就班的平稳生活
我的咨询室里,接待过很多“乖小孩”。
他们平日里成绩不错,可是某段时间,忽然成绩严重下滑,上课也无法集中精神。
一了解,多半是那段时间,这个孩子的家庭出现了一些问题。
可能是家里有了什么变故,或者是父母出现比较严重且持续的争吵。
当平稳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受到波及。
而一个内心不安的孩子,是很难专心投入到学习中的。
所以我们说,给孩子提供按部就班的生活,真的非常重要。
简单理解,就是该上课上课,该写作业写作业。
该吃饭吃饭,该玩要玩。
所谓学习习惯,早期就是生活习惯。
所以,请确保孩子生活中,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固定不变的。
确保睡眠时间也很重要。
睡前不要训斥孩子,不要让孩子哭,不要做太刺激孩子的事。
大人之间的关系当然也需要是平稳的,尽量和谐的。
平稳、和谐的生活,首先会给孩子带去好情绪。
好情绪带去好的专注。
一个家庭,如果有各种问题,孩子肯定无法专注去读书。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和谐的亲子关系,容易产生成绩优异的学生,而问题家庭里,多的是差生。

05
要会设置目标
读书当然需要一定的规划和目标,但是,很多家长误把“愿望”当“目标”。
比如一个180斤的人,定下目标“我要瘦成90斤”,这更多只能算一种“愿望”。
愿望很美好,但难度太大,想要实现太困难了。
很容易半道放弃:算了,听天由命吧。
而定下目标“我要每顿饭吃8分饱,每天坚持运动10分钟、喝500ml的水”,这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它更能让人坚持下去。
学习也如此。
一个英语考试总是70分的孩子,你要求他考到90分,这是你的愿望和期待。
但是,如果你陪孩子一起约定:“每一次测试提高5分,每天背5个单词,每天读5分钟课文。”
这才是目标。
这样的目标,具体又容易实现,才能真正突破英语成绩。

06
提高记忆力是有方法的
尖子生与差生之间,差的并不是智商,而是记忆力。
而在我们的大脑里,掌控记忆力的那个东西叫海马体。
所以,要想提高学习能力,就要在海马体上好好下功夫。
1. 制造快乐。
人在快乐的时候会分泌多巴胺,这个物质会刺激海马体,让它的记忆能力更强,从而学习更高效。
2. 利用好记忆规律。
今天学的知识,24小时后、48小时后再看一次,一周后再去看一次。
某个信息来了又来,海马体就以为很重要,信息就会被保留下来。
这就是复习的重要性。
学习不是反复一直读某个信息,而是读完放一边,隔一天、两天、一周、一个月后,再看。
3. 跳出舒适区。
举个例子。
看书的时候,在书上写注释、荧光笔画重点,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大脑对这种轻松的重复方式并不感冒,放下书,你可能很快就忘了。
换个方式:看完一本书,放下。
第二天,回忆这本书的内容,画个详细的思维导图出来。
大脑在经过回忆、思考挣扎后得到的知识,才是我们学到的。
从这个角度说,做题目和测试也是有好处的。
它需要思考,会挑战大脑的舒适区。
大脑在适度的紧张和挣扎过后,知识就记得更牢固。

07
重视输出
学到的知识,通过输出,能更深刻地保留下来。
什么是输出?就是把学到的,再演绎一遍。
方法一:做出来。
蒙台梭利有句名言:
“我听过的,也许会忘记;我看过的,可能会不记得,我做过,我就懂了。”
特别是数理化,很多可以动手操作起来,常动手实践的孩子,脑子更灵活。
方法二:说出来。
盯着孩子写作业、抓着机会给孩子讲解知识,不如趁闲暇时间,让孩子来教你。
“这题你是怎么学会的?能给我讲讲吗?”
“这方面的历史我很有兴趣,但我不懂,想请教你……”
让孩子成为会讲题的小老师,知识会更加牢固、学习更有乐趣。
方法三:写出来。
看了某个文章后,隔一会,把它写出来。
富兰克林的写作之路就是这样开始的,看文章,再凭记忆写出那个文章。
如此反复。
因为大脑更重视输出。

08
提供资源和支持
双减后,父母到底能为孩子做什么?
不是催逼孩子,而是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资源和支持。
比如,坚持亲子阅读,尽量拓宽阅读面;
多陪孩子去逛各种博物馆、有趣的展览,多参与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我家儿子小的时候,我最经常带他玩的,就是各种有趣的科学实验小游戏。
孩子们是识货的。
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和探索资源,孩子们更容易感兴趣。
当然,课堂知识仍然是重要的。
双减后不上补习班,孩子课堂知识学得不扎实怎么办?
国家其实已经为大家把资源准备好了。
下面这个“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请大家一定记好:

(该平台原名“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3月1日开始升级,新增更多丰富资源。)

这是教育部牵头打造的线上学习平台。
集齐了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年级和各主要学科课程资源,孩子们用来复习预习、查漏补缺都很好。
还有丰富的心理健康讲座、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纪录片,以及各科教辅电子书,和家庭教育专题知识等。
无论大家的孩子多大,都能用得上,强烈建议直接转发收藏。
最后我想说,成为学霸,当然不是人生的终点。
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能走多远。
点亮在看,相信孩子,相信的力量,可助孩子抵过岁月漫长。

家有小男孩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育儿平台
男孩派(微信号:boy666dj)
每一个男孩,都是妈妈的软肋,也是铠甲。
养得好聪明又绅士,养不好费心又劳神。
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男孩,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洞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