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苦事不宣,乐事不扬,闲事不管
2022/12/3 20:20:00 洞见

    

     作者:紫陌

     来源:读书有范(ID: dushu259)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就是懂得缄默。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韩丹朗读音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遭遇痛苦,很想找个人倾诉,希望得到一些宽慰和同情;

     小有成绩,便恨不得昭告天下,来满足自己内心的优越感;

     路见不平,立刻挺身而出,想要帮别人排忧解难。

     很多时候,我们急于去表达自己,但结果却差强人意,甚至适得其反。

     有人说:“在我们的一生中,最难的不是去表达,而是懂得沉默。”

     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不声张,不炫耀,不多事,懂得适时沉默,才是成年人顶级的自律。

     01

     苦事不宣

     关于倾诉,蔡康永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有一阶段,他遇到一些糟糕的事,心情很低落,便试着向身边的朋友倾诉。

     没想到不仅没有换来朋友们的安慰,反而吓到了他们。

     这些朋友说:“连你都崩溃了,那我们怎么办?”

     由此,蔡康永感慨道:“人生不能寄望在别人身上,不管别人是恶意还是善意。”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自顾不暇,没有人能照顾到你的情绪和感受。

     契诃夫小说《苦恼》中的主人公约纳,是一个苦命的马车夫,妻子早亡,唯一的儿子也病死了。

     丧子之痛让他意志消沉,逢人便诉说自己的不幸。

     一天傍晚,约纳拉上一位军人,他小心翼翼地提起自己的儿子。

     出于礼貌,军人回问了两句,约纳诉说着儿子的死因,不想却耽误了看路,险些发生危险。

     军人大声呵斥了他,不耐烦地催促着快点走,并且闭上眼睛,不愿再听他讲话。

     又有一次,约纳拉上三个年轻人。

     在三人谈话的间歇,他又说起自己的悲惨遭遇。

     结果,其中一人无所谓地说:“所有人都会死。”

     他心里很不舒服,这时,另一个人突然问他:“赶车的,你还有老婆?”

     约纳见终于有人愿意听自己说了,便又开始讲起来,可三人已经到站,起身快步离开了。

     约纳渴望诉说自己的不幸,来换取别人的怜悯和安慰,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在意他。

     就连和他一样穷苦的扫地人,都厌恶地驱赶他赶快离开。

     这让我想起《人间失格》中的一句话:“我仍然认为向人诉苦不过是徒劳,与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指望他人的理解和同情,只会收获更多的失望。

     你的倾诉,也许被视为打扰;你的痛苦,也不过是别人口中的谈资和消遣。

     真正的救赎,是坚强自己的内心,让时间去抚平伤痛。

    

     02

     乐事不扬

     主持人孟非曾说:“所有的优越感,都不是来自容貌、身材、知识、家族、财富、地位、成就和权力,它只来自缺见识和缺悲悯。”

     那种不顾别人感受,以自我为中心的夸夸其谈,是一种浅薄无知的表现。

     网友@木木曾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高考那年,他发挥失常,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

     一天,妈妈的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她的女儿也是刚刚参加完高考。

     得知木木考上的是普通大学,那位阿姨毫不顾忌地说道:“这种普通大学以后不好找工作的,我女儿考的是985,毕业后单位都抢着要,月薪至少一万块。

     听说那个学校的伙食和环境都特别好,我跟你说,好的学校就是不一样……”

     阿姨眉飞色舞地说了半天,木木说,自己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那种尴尬的感觉他到现在都记得。

     对于别人的不如意,我们就算做不到共情,也要保持善良,不去触碰别人的伤疤。

     一个人最大的愚蠢,就是喜欢过度彰显自己。

     《人性的弱点》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女士,总是喜欢在朋友面前谈论自己的工作有多出色、效率有多高等。

     开始时,大家还会夸赞一番,可后来,朋友们不仅没有耐心听,还会出言讽刺。

     女士很困惑,只是想和朋友分享一下自己的开心,为什么大家会排斥?

     想起高晓松在《奇葩大会》上说的一句话:“能活得让人喜欢,就别活得让人嫉妒。”

     人生在世,除了至亲,没有几个人会真正希望你过得比自己好。

     相反,你的成功和幸福就像是一面镜子,会反射出别人的不如意,难免让人沮丧怨恨。

     我们在自己开心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别人的情绪。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就是懂得缄默。

     锋芒不露是格局,乐而不言是修养。

    

     03

     闲事不管

     有一个寓言故事,叫“邻父举木”。

     有一个人,他的儿子生性顽劣,整天不务正业,到处惹是生非。

     一天,儿子又闯了祸,父亲一气之下,便拿鞭子狠狠地教训儿子。

     邻居的老翁看见,也拿了根木棒帮着打。

     父亲很诧异,便问老翁为什么打自己儿子。

     老翁说:“我在帮你管教。”

     父亲听罢很生气,对他说:“教育儿子是我自己的事,与你何干,谁要你多管闲事。”

     好心用错了地方,只会遭人嫌弃。

     作家邦达列夫说:“人类的一切痛苦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人与人之间,要保持界限,不随意干涉他人的生活,是一个人最好的自律。

     《闺蜜指南》一书中,有一对夫妻。

     刚结婚时,两个人恩爱有加。

     日子久了,便开始有了分歧和争吵。

     每次跟丈夫吵架后,女人总会跑去好朋友那里哭诉,抱怨丈夫的不是。

     好友总是默默地听着,什么话也不说。

     一次,女人又来跟好友大吐苦水,诉说自己的丈夫有多懒,好友依旧一言不发。

     她很失望,质问好友道:“你还是不是我的好朋友,怎么对我的事情漠不关心?”

     好友说:“你跟我倾诉,是为了宣泄情绪,并不想我加深你们夫妻的矛盾。既然没涉及到原则性问题,我便不会对你的婚姻指手画脚,更不会随意评论你的丈夫。”

     夫妻相处难免会有矛盾冲突,身为朋友,最好的支持就是倾听,而不是草率的为其“出谋划策”或“伸张正义”。

     作家史铁生说:“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变为穷干涉。”

     生活中,总有一些“热心肠”的人,喜欢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

     不是挑剔别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操心大龄女的婚姻,抑或对别人的穿着打扮加以指点。

     殊不知,自己的 “好心”是对别人生活的一种侵犯,只会让对方厌烦。

     不多管闲事,才是对别人最好的尊重。

    

     04

     有人说:“走过半生才知道,侃侃而谈是表象,默默无言才是人生常态。”

     生活中,有些话无人可说,有些话多说无益。

     沉默,并不是冷漠和疏远,而是一种明智的人生态度。

     苦事不宣,是一种思想的成熟;

     乐事不扬,是一种善良的谦卑;

     闲事不管,是一种处事的智慧。

     点亮在看,余生,愿你我都能约束好自己,艰苦时不抱怨、喜悦时不张扬,专注于自己的人生。

     ▽【5天·易经实战营】

     零基础小白也能学易经、提运势

     专注国学11年的知名讲师亲自授课

     教你走对路,遇对人,做对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抢占名额,5天需1元▼ 读懂易经智慧,活出通透人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洞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