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之恶,中国诗词大会躲不开!附带**中学怎么看?
2017/4/16 10:04:50雨果医生 [原创] 医学科普与人文

     前不久遇到一位十多年未见的师弟,提起我当年毕业论文中的古体文致谢,要再发一份电子版的给他。整理时联想到热播过的《中国诗词大会》,感慨颇多,写下来一同发过并与大家共享。

     诗词大会是一档被冠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大型节目,也是一场来自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的大比拼,如引入娱乐化的考试形式,主要考察选手诗词记忆量及应变能力。春节期间,其第二季热播更是引发全民对古诗词的关注,很多人看节目后购买相关书籍重学古诗词,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古诗词的热潮,个人感觉有些夸张过度。

     应试教育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所以片面注重知识以及重点记忆,忽视综合能力培养,繁重的学习量消耗透支学生的精力,并对其创造力造成严重压制甚至扼杀,也是一种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方式。

     我国科举制度始于隋唐,亡于清末。应试教育随科举考试之后产生,并成为中国教育的主流且一直延续至今。应试形式单纯,易统一标准,最体现公平。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加官进爵,完成阶层跨越,故应试教育流传千余年,经久强盛而不衰。

     前人早已认识到以应试为目的教育是最大缺陷,即忽略素质或能力的培养,并在不断尝试着改革,但收效不大。既然考试形式是应试教育的导向,能否在改革中逐渐向素质与能力考察方面倾斜,答案是前人也尝试过改革,但收效也不大。可以说古往今来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史,一直是应试教育一家独大、独领风骚、如日中天。比如现今的典型案例,高考工场中的杰出代表衡水中学,就是一架应试教育机群中飞出的战斗机。

     林语堂说过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于丹老师也准备推出古诗词鉴赏节目,继论语鸡汤余热未散尽之余,期望把混杂国人宗教的千年老汤再熬出新味。诚然,经济高速发展了近40年,人们不免迷失却不及反思,所谓智者都忙着研究向钱看去了,根本来不及创造新的理论,无奈之下,次智者重新阐释古人文化理论,并赋予新意,以填补大众的空虚心灵,谓之供给侧与时俱进。

     不可否认,与其它商业气氛厚重,教育启发潜力匮乏的娱乐选秀节目相比,诗词大会是一股清流。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繁文缛节不实用的古诗文辞不再盛行,并逐渐被抛弃,虽然其作为古人遗留文化中的精华,可陶冶情操,应该保护传承,但充其量为小众文化,要将其发扬光大,就有些过分了;而借复兴国学之名,去挽留那些文化中的糟粕,甚至想让易经中的风水占卜理论死灰复燃,那简直就是倒行逆施了。

     作者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因为没有高考就上不了医学院,也就没有今天的成绩;但也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凭仅有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文功底,出于娱乐好玩之心,心血来潮之际,能写出一篇古体致谢,竟让老师同学点赞,让师弟近二十年后仍念念不忘,也算是活学活用了。那位二季的大会冠军,被人比作李清照再生的花季少女,能否写出一首类似李清照的词,我们不得而知。如果能,那是人家额外素质教育的功,或清照穿越成功;如果不能,就是应试教育的过错了。希望新的一季增加考察选手创作能力的环节,虽然这么做节目很难。

     三十多年来,主导经济发展的白猫黑猫论一直被追赶,可以说从未被超越。用当今大众流行的实用价值决定论批判,花大把精力死记硬背天量古诗词,是完完全全的应试准备,而茶余饭后偶蹦一句前人诗词,就高雅了?值多少钱,能买房?狗屁 !再强大的大脑记忆储备比不过芯片,再机敏算计的小贩也用起了直出价格的电子秤。

     主流社会评判标准乃其实用价值大小。能抓到老鼠,机器猫也是好猫、一只创新的好猫。一贯如此,也难免目光短浅。“炒房误国,实干兴邦”,可理想丰满,现实很骨感。“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只是口号,等同实干的只有目光短浅的炒房,带给了人们真金白银的确切财富增长,一晃就是三十多年。创新的教育改革长期被忽视,相关的学区房概念却被吵翻天,不禁让人感叹。

     用毫无实用价值的应试教育准备毫无创造能力体现的应试形式,社会浪费严重。那么应试教育与发展经济脱钩了?非也,“考试经济”已成我国经济生活的一大亮点,其中黑猫白猫机器猫交织,苍蝇跳蚤老鼠乱窜,对GDP贡献不可估量。比方说,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浪费了超过十年的美好时光,催生了高出十倍的学区房价!

     如果也有一天,衡水中学分校也象新东方一样,呈燎原之势,在全国蔓延开来,那才真的可怕!最最害怕该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自家地盘利益岂容他人侵犯!不错大家细想,现时中的学校绝大多数采用衡水模式,只是不叫衡水而已,有没有恍然的感觉。

     把中国应试教育比作一颗千年古树,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就是古树上发出的一株新芽。但想复兴国学古文,让新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巨大枝干,以遮风避雨,希望只是仅存幻想罢了。

     注:师弟老龚晚我一年入学,却年长于我,也是兄长,成绩远大。谢谢兄长师弟还记得我那篇作文,又引发我那么多感慨,附下。

     致谢

     吾乃凡人,本散漫成性,胸无大志,不堪重任,难成大器。虽不窃以利禄为喜,但微薄功名之欲,一息尚存,公元一九九九年秋,为心仪事业,尽倾心血,只身南下,投师名门。三年苦读,临床型临床机会不多,(习惯传统使然,无可厚非,有情可原)阅病人有限,却也历经磨炼,进步之大,受益之深,若无贤人相助,非吾单薄之力所能及也。故结业之际,为此拙文以言表志谢。

     鸟随鸾凤,人伴贤良。吾师陈积圣,杏林名宿,五十年一遇,高瞻远瞩,数年前立题肝细胞移植,现成绩卓著,国内唯其马首是瞻;纵八斗才高,五车学识;却为人谦逊,待人宽厚;海纳百川,故桃李遍天下。余入其门中,大树底下好乘凉,明灯指路在前,经费支持于后,关怀倍至其间,畅洋浸淫学海,于乐融融矣。师兄闵军、陈亚进、黎洪浩,青出一蓝,正值当打之年,事业蒸蒸日上,长江后浪之势难挡。科研临床有其相助,不枉此行也。博士后顾岩、陈汝福,待吾如兄弟,生活工作皆体贴入微,知遇之恩,没齿难忘。同门余者,卧虎藏龙,能写者会算者有,精明者能干者亦有。有朱如此之近,岂能不赤?研究员周晓东,实验中心主持,尝留学东洋,见多识广,与君交谈一日,胜读书十年。同学罗荣珍、孙颖、丰岩清及侯劲松者,传帮代实验,不计劳苦,情同手足。

     精雕细刻,如是良师用心,瓦石成器;推波助澜,如是益友倾力,扬帆远航、马到功成。唯予已江郎尽才,难以为继、难负重托。更为贤者之众,传承发扬衣钵亦无虞也,稍慰。滴水之恩,当报涌泉,涌泉之恩却难以为报,余谨祝其:身体康健,龙马精神;财源广进,仕途坦坦;红旗不倒,彩旗飘飘,临床科研兼得,鱼与熊掌通吃,物质精神双丰收。

     冰河已开,冬雪消融;雁北归,羽翼渐丰;三年荏冉,春风化雨,苍海桑田;念教化之恩重如山,怅离别情愁,往南拜,独怆然涕泠,如滔滔珠江洪水不绝,连绵岭南山脉不断。若上天再赐机遇,重来一回,余亦择教授为师,学成之后回家,报父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科普与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