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大小论英雄—手术标本背后的故事与真相
2017/4/29 10:06:12雨果医生 医学科普与人文

     (友情提示:阅读此文耗时3—5分钟)

     记录雨果医生外科生涯的点点滴滴,以图为证,讲述手术标本背后的故事,简单而通俗地科普并还原隐藏其中的医学真相。

    

     不以标本体积大小和重量多少论英雄

     这例巨大的腹盆腔畸胎瘤CT片最大径39cm,切下来估算30多斤,由于助手先前对其重量的低估,结果端起盆子的一刻,身体突然前倾了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切除肿瘤耗费40分钟,但开关腹壁耗时一个小时,因为切口从剑突下一直延续到耻骨联合上,是腹部外科应用最长的手术切口。其实资深外科医生仅从标本就能查觉到,因为本例手术操作不高的技术含量,所以,术后我也无从将标本称重并合影显摆一下。

     很多时侯手术技术含量与标本大小及重量无关。

    

     不以标本数目多少论英雄

     这是一例盆腹腔多发侵袭性纤维瘤。

     女性病人,3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当时病理汇报: 子宫侵袭性纤维平滑肌瘤。

     因低度恶性,此次手术缘起病人原有肿瘤切除后的种植转移。我们从病人盆腹腔切下大大小小肿瘤十几个,总重量至少十几斤,其中最大一个直径达17cm,然而手术只是暂时切除了看的见的肿瘤,并不能阻止其以后的复发或转移。

     所以端着沉重的半锅的战利品,我内心同样沉重。无法快乐起来的原因是,复发犹如无法拆除的定时炸弹,何时引爆也仅能靠经验去推测。

     瓜与瘤的挖与切之难度类比

     西瓜、甜瓜有蒂, 摘,对瓜农,难吗?

     大多巨大畸胎瘤、纤维瘤也有蒂,就是瘤体进出血管地方的组织结构。呈“蒂”的形状,都比较细长,切,对外科医生, 还真不难!

     大家设想一下,以上肿瘤长得象什么?

     换做挖地瓜、芋头、生姜、土豆或山药蛋,又不能挖破,难度那就大多了。

     切肿瘤还真有非常类似的情况,堪比秘史传说中的挖人参,根须不能有破损,挖完还要回填土壤,以保护环境生态;同理不能切破肿瘤,完整切除后,周围的组织与器官被破坏,还要重建其结构,以恢复功能,这才有难度,与瘤的大小无关。

     医疗技术的难度和风险以及收益

     某百科里收益的解释有营业收入和得到益处两方面。

     至于手术操作,难度预示风险。高难度的外科手术同时或之后,往往伴随高风险并发症机率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及民众传统认知上的偏见,在现实医疗行为实施过程中,高难度高风险的操作带不来与之相匹配的收益,一旦搞杂了并由此发生纠纷,后果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更何谈收益。表现最为突出的例子是小儿科与急诊科,近几年许多医院儿科出现的用人荒就是警示。同理,面对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没有与之相应的收入或利益作为回报,外科医生的选择会受影响而趋于保守。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是近年流行的励志句,用来勉励当下的医务工作者,最为合适不过。

     单纯手术角度小结真英雄

     抛却疗效的顾虑,病人状况于临界,医生状态至极限。手术过程充分体先进理念与技术的应用,关键时刻的每一步都在走钢丝,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步步惊心,必须全神贯注,稍微的疏漏都可能让病人命悬一线、覆水难收。好似文学作品的描述,但这才是我心目中的高难度手术。然而人是有适应性的,做多了久了,就不再那么惊心动魄了,所以创新与挑战尤为重要。

     请支持原创,为病人解惑,发同行心声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雨果医生的微信公众号

     雨果医生的科普与人文

    

     欢迎转载,不须征得作者同意

     已开通留言功能,期待专业外朋友参与

     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科普与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