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手术≠完美的疗效≠完美的结局—手术标本背后的故事与真相
2017/9/1 21:16:22雨果医生 医学科普与人文
(友情提示:阅读此文耗时3—5分钟)
记录雨果医生外科生涯的一点一滴,以图为证,讲述此例肝癌手术标本背后的故事,简单而通俗地科普并还原隐藏其中的医学真相。
图片是腹腔镜右半肝切除的标本,肿瘤表面灰黄色,呈哑铃状,最大径超过10cm,剖面宛若两颗双粒花生。
雨果医生所在科室于2010年后,开始尝试腹腔镜右半肝切除。这是在探索过程最初几年里,作者协助老师完成的一例堪称完美的手术,不排除个人主观上的自以为是,但病人从微创手术中切实获益,术后疼痛及肠道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常规开腹,住院时间缩短,费用上则有少许增加。
大多参赛的手术影像作品,做过无数次的剪辑修饰,其中大出血、慌乱或失误过程被删除,有些镜头甚至是摆拍,所以在体现技术水平方面应打折扣。此手术耗时近4个小时,出血不到100mL,录像资料有四个版本,分别为全程、40分钟、20分钟和10分钟。之后多次复习全程视频版本,感觉每个步骤流畅如行云流水,那么的按部就班,顺利的如有神助。每次看过后,心情都无比畅快、享受。
在与兄弟省份同行的学术交流会上,此手术视频播放完毕后,整个会场沉寂了几秒钟,鸦雀无声,然后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我不在现场,心想但那肯定是个令人欣慰的时刻。作为对我们整个医疗团队所付出努力的回报,来自同行的由衷认可,才是最实实在在的精神大奖。
以后做的腹腔镜右半肝切除多了,总感觉每例都有缺憾或美中不足,当初的这例完美手术还没在我的执业生涯中再现过。然而医学的局限性就是,完美手术不一定带来完美的疗效,手术后近两年,病人肺上出现了转移灶。
靶向药物费用高昂,病人家庭无力支付,仅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维持,好在靶向药又无奇效,大致延长晚期肝癌半年到一年的生存时间,不用,也是家属可以接受的良心选择。
又好在病人肺上转移灶增长缓慢,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至今肺部复发又近一年时间,肝及其他身体部位没发现新生肿瘤。于病人及家属,与瘤共存,忐忑不安,是最大心疾所在;而于我们医者,病人大肝癌术后三年多,能体面的生活,无大痛苦,竟还在操持家务,或许就是最大的内心安慰了。
所以,完美的手术≠完美的疗效≠完美的结局。
看来完美只是外科医生的追求目标,在现实工作中,却是那么的可遇却难求。我心目中三者分量应是:最佳的结局>最佳的疗效>最佳的手术。
完美是梦,追求最佳,我们一直在路上。
请支持原创,为病人解惑,助同行发声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的微信阅读号
雨果医生的科普与人文

欢迎转载,不须征得雨果医生同意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科普与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