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感染和传染的科普认知与思考
2022/3/18 医学科普与人文

     近一百多年来,现代医学科技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传染病的成功防治成为人类平均寿命显著延长的关键,之前大瘟疫过后的惨象环生或成为历史,因为排除纯医学理论与技术上的因素,尚不能确定未知病原产生或社会人为作用影响究竟几何。需要强调现代医学科技的C位角色贡献,而非那些越古老越发神秘的理论或技术,或被重新包装过的理论(近乎哲学)或技术(古法或纯手工)辅助。当今工业化4.0时代背景下,后者上升到个人哲学信仰层面,尚可尊重或不歧视,然而实际应用中相信或推广那些打着科学或道义幌子的理论或技术方法,不是愚昧便是在欺骗愚昧。

     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很难在情绪上去感染别人相信,所以,真大师和高明的骗子有共一点同之处,即深陷迷之自信,被自己洗脑不能自拔,但这份执着信念并不影响甚至造就了他们在某些领域的成功。举例:持有神论个人宗教信仰的大师级诺奖科学家比比皆是(正),已故的"大师"王林以及他不乏名人的众信徒(反)。

     通过现代医学科技的应用很多传染病被成功防治,肺结核与乙肝病毒性肝炎是最具代表性的。为厘清民众对传染病的正伪认知,需要科普以下几个相关的医学概念,并以两者以及当下流行的新冠肺炎为例证。

     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过程。

    

     这些微生物为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卵)等,其通过皮肤或粘膜的薄弱之处进入人体,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划分,为有患病和不患病两种转归或结局,根据症状的程度细分为轻、中、重或危重症患者。不患病即无症状者,其中一部分人体能完全清除病原,无传染性;另一部分则携带病原,成有传染性健康者,他们存在与轻、中、重或危重症患者相互转化的可能。以乙肝为例证感染最终的结局:(1)清除。感染后人体完全清除病毒,获得免疫保护,结局最为理想,疫苗有此主动之功效。乙肝俩对半中的表面抗体阳性同时表面抗原阴性即是这种结局的证明。(2)共存。成为长期病原携带者,例:表面抗原阳性的带毒者,其中有经久不愈改为慢性迁延活动性肝炎,或留有肝硬化等并发症,甚至诱发肝癌;也有无症状肝功正常的健康者,这部分人传染性隐蔽,易被忽视。(3)死亡。病原清除人体,确实是淘汰老弱病残的自然之选,但有违人道。

    

     2.传染。病原微生物从一个人或动物通过特定媒介感染另一个人或动物的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为其三要素。上世纪初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的成功防治,伍连德博士贡献居功至伟,他就是根据所学代医学科学理论,通过分别对以上三个环节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从而取得了成功。除非破损,背覆体表的皮肤屏障保护功能强大,病原多从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粘膜侵入人体,选择靶器官进行繁殖而致病,所以戴口罩、勤通风洗手为基本的预防措施。还有肺结核患者咽下含结核杆菌的痰液,引起自身消化道结核,也是一种有趣的个体内器官间的传播途径。

     3.免疫。主动免疫,通过接种疫苗,引起人体免疫应答,产生保护性抗体,例:乙肝疫苗、结核卡介苗。通过放任群体感染患病,存留下来的获得免疫应答,产生保护性抗体,代价惨重。被动免疫,直接注入含外援性抗体的血清或血浆,来中和病原,时效短暂有限,多为感染发生后的被动治疗之选。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开展常规乙肝病毒疫苗接种,拜其所赐有些高发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由10%降至1%以下。

     4.遗传。多指与基因相关的疾病传给下一代,与感染和传染不搭界的概念。孕妇体内病原透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叫做垂直传播,是传染而非遗传。

    

    5.传染与感染的关系。感染有病原与宿主两大影响要素,其中病原可细化为数量和毒力;而免疫力是宿主方面的关键。传染的发生需要更多环节参与,从而衍生出许多非单纯性医学措施,比如对社会以及个人的不同程度的管控和隔离。6.传染病的防与治。有效的链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发现之前,肺结核是不治之病,一旦感染就听天由命了,但对其防治起最大作用的,还是接种卡介苗,病毒乙肝也是同理。新冠病毒疫苗正在研发中,但结局可能如流感疫苗一样,由于经常发生毒株变异而起不到理想的保护。

     靠强大组织能力与强效的管控措施加持,我们取得抵御新冠战疫的阶段性胜利。但放眼全球其他疫情肆虐地区,灾难临头时,政治家还是骗子,当儿童的天真变为成人的无知,回想人们犯下的诸多荒唐事,才更觉科普工作的任重道远。

     这次疫情,期待的神药未见效,疫苗也在在难产中,我们有过同样的不堪经历。恐慌心理下容易作出不理智的选择,从非典时期哄抢板蓝根到当前新冠疫情期间哄抢双黄莲,人们总是在一遍遍地重演历史,一次次地重蹈覆辙。并非万能的科学难以解释宿命,我想也只能抬高至哲学高度,引用黑格尔的名言: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

     也许是人类欲望以及从众心理使然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科普与人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