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仁堂医院里走出的抗日军官
2017/8/22 达仁堂健康养生专栏
民国时期的达仁堂医院(下)
达仁堂医院里走出的抗日军官
达仁免费诊所,还得到了两位热血青年的支持,他们一个叫洪麟阁,一个叫连以农。洪、连两位青年,1924年毕业于直隶法政专科学校商科,两人联络了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成立了一个名叫天津青年勉励会的组织,专门办一些为劳苦大众服务的事情。此时他们一边在勉励会创办的平民学校教书,一边到达仁诊所帮忙,还随黎宗尧先生每周一次往天津公园后面和新开路一带,为那里的地毯工人免费治疗砂眼。
那时候天津地毯工人工作条件极差,工资非常低,资本家大量雇用童工、女工充当临时工,工人往往从早上五点干到晚上十一二点,而且经常遭到工头打骂。后来成为北京劳动模范的张秉贵,小时候在天津当地毯工人,就因为不堪工头打骂,偷偷跑回了北京。一年冬天,三条石张公祠后边英商平和洋行地毯厂,在荒毛(下脚料)堆里,曾发现一具童工死尸,显然是不堪忍受的童工躲在那里冻饿而死。达仁诊所给地毯工人送医送药,虽然说是杯水车薪,但是也聊胜于无吧。
达仁免费诊所在黎宗尧先生和洪麟阁、连以农等人的协助下,办得很成功,当时河北一代工厂作坊的工人患病或受伤,到达仁诊所都得到了及时治疗,达仁诊所在社会上有了一定影响。
1927年,洪麟阁离津去河南,黎宗尧兼任永久医院眼科医师,常去塘沽,达仁诊所于上世纪30年代前期就停办了。但是对黎宗尧、洪麟阁、连以农在达仁诊所的工作,达仁堂十分满意,后来黎、洪、连三人投身抗日斗争,达仁堂曾在物质上给予支持。黎宗尧、洪麟阁和连以农也在达仁诊所结下了深厚情谊,此后他们时常联系,畅谈救国救民的共同理想,并于十年后干出了一番震惊全国的大事。
七七事变以后,黎宗尧在天津基泰大楼挂牌行医,洪麟阁和连以农在河北工学院任教,他们共同目睹了日军铁蹄践踏天津,天津各机关及南开大学、河北工学院被敌机炸毁,津门父老置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惨况。抗敌御辱,匹夫有责。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他们走出书斋,不顾个人安危,投身到抗日斗争之中。洪麟阁、连以农参加了华北人民抗日自卫会和“工字团”,经常利用黎宗尧的诊所联络抗日志士。1938年6月下旬,中共冀热边特委宣布建立冀热察宁抗日联军,高志远任司令,李运昌、洪麟阁任副司令;抗日联军兵分三路,洪麟阁兼第三路司令。1938年7月,在抗日战争爆发一周年之即,洪麟阁、连以农和河北工学院教授杨十三等人,在洪麟阁老家——河北省遵化县,组建了一支有两千多人的游击队,由洪麟阁任司令,杨十三任政治部主任,连以农任军需处长 ,主要活动在丰润、玉田、遵化一带,曾一度攻克玉田县城,给冀东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令全国人民深受鼓舞。同年10月15日,洪麟阁在马伸桥以北台头村率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6岁。
洪麟阁牺牲后,连以农和杨十三等同志历尽艰辛,到达八路军总部,向朱德总司令汇报了冀东抗日暴动的情况,受到朱总司令的表扬。
连以农同志解放后曾任天津市人民政府交际处长、全国政协秘书长等职务。黎宗尧先生解放后先后任河北医学院教授、天津烟草公司医务主任、天津第二中心医院眼科主任,1975年因患脑血管病去世。
洪麟阁(1902——1938),号洪侨,天津法政学校毕业后曾任国民军军法官,西北军第二集团军军法处长,唐山《工商日报》总编辑,河北工学院教授。洪麟阁牺牲后,长眠于冀东烈士陵园。
达仁诊所开办时间较短,但是在达仁诊所工作的黎宗尧先生、洪麟阁烈士和连以农同志那种为民族、为民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将在天地间长存。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达仁堂健康养生专栏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