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不药】每天聊一味中药材:板蓝根
2017/11/1 达仁堂健康养生专栏
板蓝根
举杯邀明月,
对饮板蓝根。
十年生死两茫茫,
板蓝根,自难忘 。
在天原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板蓝根!
人生得意须尽欢,
再喝一杯板蓝根。
板蓝根
问君能有几多愁,
因为家里没有板蓝根。
洛阳亲友如相问,
给他一包板蓝根,
气死华佗李时珍,
包治百病板蓝根
这是2013年H7N9出来后板蓝根被疯抢的各种段子。相信每个人都知道“神药”板蓝根,不知道是不是和板蓝根的的传说故事有关,故事是分享大家,只是帮助记忆。
板蓝根ISATIDIS RADIX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相关名
板蓝根、大青根、板兰、蓝根、大蓝根、蓝靛根、靛根、靛青根
产地
主产于河北、江苏、河南、安徽。 此外,全国许多地区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
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l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饮片
呈圆形厚片。外表皮淡灰黄色至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胃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解,入心、胃经,功与大青叶相似,尤善凉血利咽。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证
(1)温病发热、头痛或发斑摩。
(2)咽喉肿痛,痄腮,痛肿疮毒,丹毒,大头瘟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板蓝根的传说
东海龙王和南海龙王在从天宫返回龙宫的路上,看见人间尸首遍野,又惊又疑。经打听,原来是瘟疫流行造成的。如果不控制,还会蔓延到海里去。两位龙王着急了,连忙商量对策。宅心仁厚的南海青金龙主动请命,发誓不除掉瘟疫,决不回龙宫。龙王十分高兴,便派他去与东海龙子协力同心,除灭瘟疫。东海龙王的小龙孙紫银龙得知消息,便蹦蹦跳跳来到老龙王面前,硬要龙王爷答应他随青金龙叔叔到人间去。龙王爷正愁找不到龙子去人间(因为龙子正忙于修建海底乐园),便一口答应了。青金龙和紫银龙辞别龙王,扮作郎中模样,来到人间。两叔侄先到药王菩萨那里取了药种子,遍地撒播,又教人们细心理药苗。
不久,药苗发育茁壮,长得像湖边芦苇一样茂盛。两叔侄教人们用这种药苗的根煎水给患者服用。这种神药居然具有奇效,患者一个个迅速康复。于是,人间无论男女老少,都把青金龙和紫银龙奉若神灵,待若上宾。叔侄俩深受感动,决定永留人间,专心防治瘟疫。转眼到了八月十五。晚上,叔侄俩来到海边,双膝跪地,叩谢龙王的养育之恩。然后,携手没人海边的神药丛里,变成了两种特别茁壮的药苗。人们知道这药苗是龙子龙孙两叔侄变的,便把它叫做“龙根”。后世医家们著书时把它改称为“板蓝根”。
板蓝根趣闻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对医药也很精通,其所著《传信方》两卷,曾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在《传信方》中,刘禹锡特别记载了一种名叫“大蓝”中药的神奇疗效:大蓝汁加雄黄、麝香治疗蜘蛛咬伤。一位叫张荐的判官被斑蜘蛛咬伤后,仅两天就头面肿痛,几欲不治。情急之下,他以重金四方延医。一位并不出名的医生揭了榜。这位医生把蜘蛛投到一碗大蓝汁里,蜘蛛碰到大蓝汁就死了。医生又在大蓝汁里加麝香、雄黄。这次,被投进去的蜘蛛竟然化为水了。张荐感到很神奇,就把加了麝香、雄黄的大蓝汁点于被咬处。几天后患处就消了肿,创口也变得像小疮一样。没过多久,张荐就痊愈了。
注:部分内容摘自药圈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达仁堂健康养生专栏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