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疫情低水平流行,医院复苏,行业回暖在即
2023/1/30 17:25:28 医药云端工作室

    

     来源:华泰证券

     编辑:子不语

     兔年春节收假,开工大吉。今天(1月30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进入新的一年的工作状态,各家企业都开始安排判断2023年政策、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作为药品、器械企业的基本盘---医疗机构究竟走出疫情带来的影响没?这不仅关系到医疗机构或者患者就诊,也关系到企业今年的销售情况。医院诊疗没复苏,没有患者就诊,再大的医院都白搭。在疫情常态化的那个阶段,很多医院看着空落落的门诊大厅,稀松的住院部,很多医生不免有些落寞。而后出现的“医疗挤兑”,也是非正常状态,发热门诊、急诊、呼吸科爆满,恨不得内科全部转成呼吸科。

     而今,疫情随着三十条、新十条的颁布,以及“乙类乙管”的落地实施,社会逐渐恢复活力。春节期间各地出游人数暴增、餐馆、电影院爆满就是一个明证。那么,2023年的整体情况如何?下面这篇分析文章可以看出2023年的一些积极的信号。医保结余充裕,政策触底回暖尽管疫情防控下 2022 年医院诊疗延续疲软态势,但医保结余创历史新高(华泰证券预计 2022 年结余有望超 6000 亿元,累计结余有望超 4.2 万亿元)。随着新冠疫情影响减弱,患者就诊意愿 2023 年有望强劲恢复,国家医保中短期有望展现强有力的支付能力。

    

     政策层面,华泰证券认为 2022 年为触底转向年,首先药品与重要高值耗材的国家集采已基本结束且降幅不断收窄,集采对企业的负面影响边际递减,其次药审新规下中国创新药的内卷格局有望大幅改善,展望 2023 年,政策回暖趋向显著,板块估值压力有望逐步解除。

     新冠疫情对 2023 诊疗影响预计减弱,医院端有望强劲复苏国内疫情防控优化,新冠疫情较快演绎,华泰证券预计 23 年新冠疫情对诊疗的影响将逐渐式微:1)新冠病毒存在再感染的风险,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表明再次感染一般有间隔期,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 2022 年 10 月 1 日~14日期间 70%左右的重复感染者距上次感染间隔在 7~10 个月。预计短期再感染风险较小,后续新冠疫情对国内诊疗的影响有望边际减弱;2)随着新冠疫情影响减弱,我们预计医院诊疗有望迎来 3 个季度以上的修复期,2023 年医院端有望呈现强劲的需求恢复与供给恢复。

    医院诊疗:压制的需求将于疫后复苏回顾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诊疗量,华泰证券复盘出以下时间段表现,看好2023年诊疗量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1)疫情之前(2020年前),全国医疗机构诊疗量随着人口及人均卫生需求支出的增长而稳步上升(19年同比增速5.5%);2)疫情爆发期(2020年),新冠肺炎开始传播,原始株时期症状偏重,多地施行较为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公立医院除发热门诊外较多科室出现停诊,因此诊疗量明确下降(同比降幅约12%);3)疫情防控进展期(2021年11月前),2021年为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的一年,国内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2021年医院诊疗量在低基数上呈现一定程度复苏(同比增速22%)4)疫情散发期(2021年11月-2022年10月),2021年11月中国出现新变种毒株Omicron,传播力大幅提升,疫情多发散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均在2022年内不同阶段受到疲情影响(全国诊疗人次分别下滑8%/4%);5)疫情防控优化期(2022年10月-2023年),随着国家 10月因时因势出台疫情防控优化新二十条和新十条,各地防控政策逐步优化,预计疫情影响减弱后,国内诊疗恢复到疫情前增速水平。

    

     医院准入(进药)呈现什么样的新情况和特点?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可以参加2月11日-12日在广州举行的《市场准入的12项修炼:从认知、技能到方法、案例》公开课,欢迎提前报名,享受早鸟价,详情可按下图联系方式咨询。

    

     微信不断修改推送规则,为了不错过重要内容,你只需点“在看”或者分享出去即可,收藏本公众号就不会失联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云端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