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门诊统筹药店2天内增加5000家,处方外流大爆发?no! 更大的可能是药店客流终于止损了!
2023/2/16 21:49:26 医药云端工作室

    

    文:点苍鹤回答标题的结论,先要从两件事,两个政策说起。首先是两件事,一是近期武汉老年人表达对个账改革的诉求,一再引爆公众对个账改革的关注。但遗憾的是,宣泄情绪多于理性思考,尤其是一些医药卫生领域之外的自媒体,真不敢恭维,啥事都能“一夜之间变成专家”,说得貌似头头是道,但遗憾的是,因其缺乏专业背景和对行业政策的理解,这些自媒体的无知完全可以自证为“自霉体”。另一件事,是广州医保对于“个账改革要废止”的辟谣。第二件事和第一件其实是一回事,也就是公众,特别是退休老年群体,对个账改革的理解各异,导致了对这一政策的质疑。

     事实上,个账改革的精髓在于合理、高效应用医保资金。原本医保卡上的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进行结构性变化,非但不会减少参保人的利益,反而因为统筹力度的加大,更加合理的引导参保人就医、用药的合理性。原本以为年轻人会有意见,结果有意见的反而是老年人,这就需要反思这一改革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个账改革,简单来说,就是个人账户的“钱”,由之前个人和企业缴纳,变成只有个人缴纳,企业缴纳的那部分并入了统筹账户。因此,在某些参保人看来,个账上的“钱”变少了,自己的支配度降低了,因此认为自己享受的医保待遇降低了。

     没错,个账上的“钱”确实变少了,但统筹账户相应增加了可支付的基础,参保人可以在医疗机构的门诊、以及实施门诊统筹的药店进行更大范围的运用,其实是参保人的权益扩大了---无论是在医院门诊,还是在核准进行统筹的药店,都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支付报销,真看不出参保人的权益哪里受损了?个账改革是“统筹基金管大病、个人账户管小病”,以广州市为例(注:每个地级以上的城市都是独立的医保统筹区,各地均有不同政策)改革前300元/月,一年满打满算最多报3600元;2023年,按新政策,退休人员限额为10100元/年,提高6500元;在职职工限额为7200元/年,提高3600元。个账改革其实是增加了参保人的待遇。那么,为何武汉的老年人群会表达诉求、广州医保为何辟谣?这个问题很复杂,但其核心,一是认识问题,而是利益问题。认识问题就不多说,国家有所宣传,可以在各地医保局的官网、官微一搜一大把。关键是利益问题,这个与行业有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多药店其实都是违规操作,不仅把非医保的药品当做医保药品从消费者的医保卡个账中消费,甚至把根本不是药品的一些消费品也从医保卡划拨,这就过分了。尽管个账里面的“钱”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根据政策法规,这部分必须是符合划扣的医保支付的药品才行,非医保药品、非药品根本不能从个账中消费。但此前一直都这么操作的,很多参保人(消费者)都错误默认为这个是自己的“福利待遇”,因此在企业缴纳部分从个账中转移到统筹账户时,认为自己的权益受损了。这。。。。。根本不是政策问题,而是人性和认知问题。当然,个账改革确实宣传不到位,医药云端工作室也随机访问了一些参保人群,得到的答复也是觉得自己的权益受损,但具体是怎么受损的?除了“感觉上”、“之前的惯例”上,以及方便程度上之外,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可见,人是观念的产物,一项政策的出台,真的需要好好做好沟通解释,以及接下来政策落地的配套措施。因此,武汉开始调整措施。2月13、14日两天,武汉市将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定点零售药店从原来的29家增加到了5000多家,以方便群众就医购药。

     国家医保局也于2月15日,下发《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医保办发〔2023〕4号),不管国家医保局还是武汉市医保局,新出台的政策和措施,其目的是在扩大门诊统筹的范围,方便群众增加对医保药品,特别是慢性病用药的可及性---医院门诊可以拿药,定点药店也可以拿药,且对慢病患者可以开具最长3个月的长期处方,避免频繁往返医院。这些都是惠民措施。那么,对行业有什么影响?首先,个账改革,对药店是利空。这一观点医药云端工作室在个账改革征求意见出来第一时间就做了分析并表达了这一观点。为何是利空?很简单,个账上的“钱”减少,一定导致参保人/消费者减少在药店的消费,甚至干脆就不去药店,而去医疗机构的门诊,反正医院门诊可以统筹报销,类似住院部那样的待遇,何乐而不为?因此,个账改革对于药店而言,一是客流量下降,二是消费能力的降低,两者叠加在一起,对药店实在是大大的利空。

     而对于国家医保局2月15日出台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医保办发〔2023〕4号,其核心是扩大门诊统筹在药店的范围,典型例子就是武汉,从原先的家药店2天内增加到5000家以上。这意味着药店获得了政策的加持,而参保者也无需到医院,省去了挂号、排队、就诊配药的麻烦,直接在家门口的定点药店就能拿到所需药品。以武汉是为例,常驻人口1200万左右,5000家可以实施门诊统筹的药店,意味着每家药店可以服务2400个参保者,这个服务密度,至少从目前来看,在全国都是相当高的水平。这对于药店而言,至少起到了引流的作用。对于零售行业而言,只有人到店了,才有开展业务的可能,没有人流就没有一切,而有了人流,药店在运营上各种套路多得是。

     而且医保办发〔2023〕4号明确鼓励和支持药店在省级药品采购平台上采购集采中选药品,这对于药店而言,完全是一项优化产品结构,并获得低价药品的政策。

     因此,综合评估:1、个账改革对药店是利空,该政策会导致患者/参保者回流到医疗机构,毕竟医疗机构可以从医疗、用药、医保等方面全面碾压药店的常规服务;2、国家医保局的医保办发〔2023〕4号文件,则是开放了药店在门诊统筹领域的政策,使得药店和医疗机构获得平等的医保政策;3、医保办发〔2023〕4号文对药店的利好,可以对冲个账改革对药店的利空,综合评估,两项政策最终是利好还是利空,还有待在之后运行中观察。4、至于说医保办发〔2023〕4号文能够带来处方外流的爆发式增长,这个说法就有点过于乐观了。事实上,处方外流媒体尽管年年说“爆发”,但在事实层面,从来没有出现过“爆发”的迹象,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超高速发展之后,马上回复正常的轨道。这好比布洛芬在2022年12份的爆红,你不能说这个品种就一直这样红下去。毕竟不是人人都会天天“发烧”,但对减肥的渴望,却是在正常社会下的正常需求。司美格鲁肽还会火爆下去,但布洛芬一定会回归正常的保障用药范畴。药品如此,一项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也如此。5、因此,对于药店而言,与其说医保办发〔2023〕4号文带来处方外流的爆发,不如说这是可以对冲个账改革带来的客流减少、消费降低的政策。经历三年疫情限售四类药、客流严重下降的尴尬局面,药店的客流很大可能要回来了!其他的,基本都是妄念!

     关于长处方+双通道的市场机遇,欢迎咨询18028691034

     关于个账改革、双通道+长处方的分析内容,可点击下方标题:

     覆盖7亿人的长处方,对行业的影响及应对

     高层吹风:带量采购、基药配备、个账改革,将在未来5年不断推进完善

     广东联盟87个慢病常用药7省集采开启,双通道+长处方红利进一步释放(附名单)

    

     微信不断修改推送规则,为了不错过重要内容,你只需点“在看”或者分享出去即可,收藏本公众号就不会失联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云端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