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重点监控30个药品,2023年不纳入三级医院考核!?|2023版三级医院考核指标分析
2023/3/2 17:16:04 医药云端工作室

文:子非鱼在2023版三级医院考核指标中,关于辅助用药收入占比这一指标说明,仅针对第一批重点监控20个品种,没体现第二批重点监控的30个品种。这是否意味着三级公立医院今年仍然以第一批为主?第二批的30个品种是否存在时间上的“缓冲期”?2月27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涉及三级医院绩效考核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55个(定量50个、定性5个)。这些指标体系中,对医药企业在用药、用耗有直接影响的指标有: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这也是2023年唯一新增的指标1个;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
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
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使用比例辅助用药收入占比
三级医院用药考核对基药、集采中选品种是正向引导并要求逐步提高,而对于重点监控药品及高值耗材,则是限制性指标,要进行监测比较。
辅助用药指的是第一批重点监控的20个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2023版三级医院考核对该指标做了说明:在本考核年度,辅助用药收入指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公布的 20 种药品的收入。
而今年1月13日公布的第二批30个重点监控药品则没有出现在该考核指标中。不知道这样的安排是政策的错位?还是存在政策制定的时间差?如果按该考核的界定,那么第二批30个重点监控品种的执行,难道也将在2024年才能执行?第二批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较第一批,数量由20种调整为30种,有7个品种继续留在监控目录中(下表标黄部分)按照要求将加强重点监控,而13个品种则没出现在第二批目录里(下表中标绿部分),按通知规定,这部分品种应当持续监控至少满1年后可不再监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持续提高。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在业界俗称“国考”,这些考核指标的制定及评估是非常严肃的,监管部门重视,医疗机构也不敢怠慢,既关系到医院的评级及声誉,也直接影响了医院负责人的声望。因此,监管部门精心设计各个指标,医院则结合自己的情况积极应对,指标引导工作,投入资源,调整业务。但没在考核范围的业务情况如何评估?在实际工作中,非考核指标一般无暇顾及。因此,我们大胆猜测,第二批重点监控目录中的30个品种,除了7个来自第一批目录,其余23个品种应该不是医院重点关注的,至少在工作的优先级上,重点监控仍然以第一批的20个品种为主。当然,最终的情况以官方通报及执行为准。但不管怎样,2023版三级医院考核,在指标说明上,确实存在与相关政策脱节的情况,也不排除在后续工作中进行补充修订。
18个重点治理的高值耗材仍将受到重点监控而对于重点监控的高值耗材,考核办法也对该指标做出说明,在本考核年度,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指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公布的 18 种医用耗材的收入。考核指标分母,同期卫生材料收入,包括门急诊、住院卫生材料收入。目前,关于高值耗材重点治理清单(18种高值耗材)仅出台过第一批。


基药的重要性加大,从门诊住院部、人次/品种数量、以及金额几个维度考核
关于基药的指标就占了3个,分为门诊和住院处方占比。基药处方占比是从人次来考察,而延伸指标处方使用占比则从品种数量来考察。而基药采购及配备,则从品种数量、金额来考察,这与基药“1+X”用药模式息息相关,这是对基药在不同等级医院“9/8/6配备”的细化。可见基药在三级医院的考核权重在加大,也更加细致,基药在临床实际用药的重要性也会相应提升。



除了基药之外,对集采中选药品的使用和完成情况也是考核指标之一,该指标从中选品种的使用比例出发,并从延伸指标中考核完成比例,要求逐步提高该指标。可见基药、集采品种在三级医院临床用药的重要性。

对药品耗材控费有影响的指标有:门诊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医疗收入增幅门诊次均费用增幅▲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
注:指标中加“▲”的为国家监测指标。对药品耗材控费有影响的指标,下一篇再分析

微信不断修改推送规则,为了不错过重要内容,你只需点“在看”或者分享出去即可,收藏本公众号就不会失联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药云端工作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