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让”他自律是本事
2023/3/25 20:12:48 十点读书

    

     3月26日晚上8:00

     高考文科状元

     央视英语新闻频道特邀嘉宾杨萃先老师

     分享《跟状元杨妈,

     30小时搞定一家子英语启蒙!》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预约直播

     作者 | 新东方家庭教育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前几天,朋友向我吐槽:

     “终于等到熊孩子开学了,我边工作边陪他写作业,本来以为能工作带娃两不误,母慈子孝,岁月静好。没想到才两天,我俩就相看两生厌了。”

     仔细想想还真是,理想中的陪娃学习画面:我工作来他写字,我做饭来他读书,和和气气共相伴。

     实际画面:写作业,不催着,就不动;玩手机,不骂着,就不关……”

     陪娃学习前,老母亲内心:“不发火,不骂娃,多尊重,多理解。”

     陪娃十分钟后:“算了,我先去读会《活着》。”

    

     有时候网上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不用父母催,自己每天回家主动写作业,完成后还加几套练习题,父母平时啥都不操心,孩子次次考A+。

     每次看到这些,老母亲都羡慕到流泪:“这样自律自觉的孩子,能不能给我来一打。”

     确实,自律性强的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强,主动性强,不需要父母太过督促,自己就能管好自己。

     不自律的孩子,时时刻刻要父母在旁监督,父母少唠叨一句,他立马能“摆烂”给你看。

     但其实,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的镜像。

     孩子身上的区别,也大多和父母的引导有关。

     “自律的孩子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孩子一定自律。”

     我们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或许只差了“自律”这个距离。

    

     网上曾有人列出如何逼孩子自律的十条方法,然而评论区的家长们却纷纷留言:

     “内容不错,但让娃做到太难了。”

     “别说十条,我娃能做到第一条就不错了。”

    

     这还真是很多父母的切身感受:培养孩子自律,实在是太难了!

     网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视频,儿子拿着手机玩游戏,爸爸在旁边敲桌子提醒时间。

     儿子却完全沉迷在游戏中,哪怕旁边的老父亲提醒到把手都“砸出血”,孩子也两耳不闻身边声。

    

     评论区的父母们纷纷诉苦:“这不就是我家孩子嘛,一样一样的。”

     是啊,这个孩子表现的,不就是我们身边大多数孩子的真实情况吗:

     自律性差,自主能力低,只要父母管得不够严,他就能一直玩下去,别说主动学习了,能听父母的话放下手机都不错了。

     《清华学霸教子经》里写道: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父母一放养,孩子就“放羊”。

     不要随便放养孩子,也不要指望孩子能主动自律。

     而且,培养孩子自律的过程,不仅要克服孩子的惰性,有时候还得克服父母的惰性。

     很多父母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每次假期,刚开始的几天,和孩子一起制作了各种学习的自律表格,想着努力一假期,开学惊艳所有人,结果坚持了不到一周,大家都心照不宣不再提表格的事;

     每次陪孩子参加各种打卡活动,一开始,朋友圈整得热火朝天,可不到一个月,就偃旗息鼓了;

     报了一学期培训课,实际到课时间不足一半,有时候是孩子不想去,有时候是老母亲不想去。

     间歇性努力,持续性放弃。

     自律,本身就是反人性的,我们做父母的都做不到,更何况孩子呢?

     大多数孩子,天生喜欢的是安逸享受,能做到自律自觉,而且一直坚持下去的,毕竟是少数。

    

     我有一个学生,作文写得非常差。

     因为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直到疫情停工,才第一次见到他母亲。

     和孩子母亲沟通他的学习问题时,我提了很多建议和方法,还宽慰她不用着急,一点一点补起来,哪怕进步速度慢,只要有进步就是好事。

     没想到不到两个月,这个孩子的作文水平突飞猛进,速度快到让很多人惊讶。

     之后在一次分享活动中,我专门邀请她分享方法。

     站在台上的她特别局促:

     其实,我也不懂怎么教孩子写作文,就觉得跟着作文书上的学肯定没错。

     我只是每周给孩子定一个主题,每天早上让他读一篇这个主题的文章,读完一周再换下一个主题。

     孩子读得多了,自己也就慢慢咂摸出滋味了。我现在就希望孩子能一直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就行了。

     后来,我也有继续了解过,他妈妈外出后,每天早上,仍然会坚持远程陪孩子读作文,风雨无阻。

     果然,这个男孩之后一路向前,不但作文水平提升了,在其它学科上,也慢慢找到了类似的学习方法,用最“笨”的方法练习,并且一直坚持了下去。

     学期末的时候,整体成绩提高不少。

    

     心理学中,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我们因为喜欢,才去做一件事;外在动机,则是我们会因为某个外在原因,而去做出某个行为。

     就像这个母亲,她的引导、陪读都是外在动机,孩子成绩提升后获得正向回馈,最终因为热爱而去学习,是内在动机。

     年幼时,我们容易受外在动机驱使;而越长大,越容易受内在动机的影响。

     从外在到内在,其实就是一个循序渐进地培养习惯的过程。

     所以说,培养孩子自律,实际上是培养孩子养成习惯。

     李玫瑾教授曾说:“自律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

     当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后,再从这些习惯中收获到好的结果,才能加深内在动力,进而形成自驱力,自动自律。

    

     一位作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去拜访朋友时,见到了朋友18岁的女儿,看到女孩和同居男友一人拿着一支烟,刺着刺青,对所有人面露不屑。

     她想起10年前,初见这个女孩时她才8岁,小小年纪就已经显露出了绘画天赋。

     当时她一力劝说朋友要好好培养孩子,朋友却拿各种理由搪塞她,完全不理会她的建议。

     当她10年后再见到这个女孩,看到她如今的样子,作家不禁心中感慨:

     做父母是有期限的,女孩的父母在能管教孩子的年龄,只顾自己,从没重视过孩子的教育。

     如今,这个教育的保质期已经过了,如果他们现在再想去纠正孩子,就很难了。

     是的,孩子小的时候,依赖父母,信任父母,这个时候是教养孩子的黄金期,父母的话,孩子还是能听得进去的。

     但等孩子长大,发现孩子出问题了,再想要回过头教育孩子,恐怕就为时已晚。

     别等到孩子羽翼渐丰,才后悔当初对他过度放养。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说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先天基因,后天塑造行为的环境影响非常重要。

     这些影响里,有生物性的,也有社会性的。

     其中社会性的影响,在孩子成年前,更倾向于父母从小对孩子的行为塑造。

     而不同年龄段,孩子心理特点不同。

     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养,就显得很重要了。

     关于这些,人民日报曾总结了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孩子在不同阶段不同心理特征和养育方法,供父母们参考:

    

    

    

    

    

    

    

    

    

    

     随着孩子长大,很多父母会发现,一些当下的困惑,都能从以往的教育中找到答案。

     尤其在了解过儿童发展心理学后,就会明白孩子目前的问题,都藏着以往家庭教育的失误。

     比如,严重的青春期叛逆,很有可能是小学阶段被管得太严了。

     或者,在幼年时没有被尊重过独立性,没有得到尝试的机会。

     所以,家长朋友们可以结合我们的疑问和目的,在文章分享的表格中寻找答案。

     而且,它也可以帮助我们结合自己孩子的年龄段,和个性特征做好教育规划——

     1、小学一到三年级,孩子的自控力普遍不强。

     这个阶段家长最需要耐住性子,做好规划者,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培养习惯。

     2、四五年级,孩子的主动性开始增强。

     这个阶段,家长可以从规划者转为引领者,邀请孩子参与到养成好习惯的规则制定中来,培养他们的主动性。

     3、六年级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他们的自主意识更加强烈。

     这个阶段,父母可以从引导者的角色转化为陪伴者,把关注点多放在孩子的心理变化上,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孩子一起适应小学到初中学习节奏和生活的变化。

     4、初二到高三阶段,孩子完全进入青春期。

     这个阶段的他们自主意识非常强,如果此时父母在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态度稍有强硬,就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叛逆心。

     所以,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角色可从教育者转变为旁观者,从侧面给孩子建议,多鼓励、多尊重、多肯定。

     有针对性地养育,才能事半功倍。

    

     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特性,前面所说的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养育方法,也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每一个孩子,所以还需要父母耐下心,多了解,多尊重孩子的个性化特征。

     哲学家菩德曼曾说过:“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在父母的放养中长大的。”

     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离不开父母日夜点滴的托举。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悉心养育下,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养成自律的优秀品质,收获光明灿烂的未来。

     点亮【在看】,悉心培养。

     作者 | 牧青野,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 xdfjtjy)。

     主播 | 姗姗,微信公众号:姗姗夜读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星标“十点读书”

     及时接收每晚新鲜出炉的推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十点读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