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卷了!家里什么条件,就怎么养孩子
2023/4/7 20:08:00 十点读书

    

     作者 | 新东方家庭教育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最近,哥哥和嫂子因为孩子上幼儿园的事起了很大的争执。

     嫂子认为他们两口子文化水平都有限,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坚持举全家之力把儿子送进那所有口皆碑的私立幼儿园。

     而哥哥却认为一年4万的学费对他们来说确实有些吃不消,因为他俩加起来每月工资不到1万,还要还4000多元的房贷和2600元的车贷,还要养老人和孩子。

     嫂子没有松口,说大不了贷款,但儿子的优质教育不能耽误,这是实打实的投资。

     哥哥和嫂子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到了不能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地步。

     其实,很多家长与嫂子有同样的想法,“再苦不能苦孩子”已成为父母的通识。

     没有父母不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富足的养育,可这需要与自家的实际条件相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富养孩子”当做一个家庭的标配,根本不衡量自家的条件,有些完全是从众和焦虑的心理在作祟。

     知乎热榜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我一年收入7万,老婆却让儿子读5万学费的幼儿园,她说圈子很重要,圈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位妈妈执意要送儿子进学费昂贵的幼儿园,把这视为打入贵族圈子的一种捷径,美其名曰“对圈子的投资”。

     可这已经远远超出家庭承受范围,因为她家一年收入只有7万,要还3万的房贷,孩子的保险7千,还有日常开销和人情往来。

     这么算下来,他们根本无法支撑起一年5万的学费,这就是妥妥的“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可类似的事情并不在少数。

     有位妈妈给儿子买了1299元的鞋,引发了家庭大战。

     因为她家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夫妻二人月收入只有8000元,还房贷3000元,养车2000元,还要赡养两位老人和抚养两个孩子。

     这一大家子人每月只靠剩余的3000元生活,而妈妈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眼都没眨就买下1299元的鞋子。

     老公为此和她争论起来,可她仍旧觉得“穷谁也不能穷孩子,要买就买最好的!”

    

     不知从何时起,普通家庭的父母都开始举全家之力,把孩子培养成富二代。

     他们压缩生活开支,只为给孩子多报几个兴趣班;他们东拼西凑,甚至借贷,只为满足孩子的欲望;他们是普通家庭,却硬着头皮把孩子塞进贵族学校。

     我们不禁要思考:不考虑现实情况,不惜一切去富养孩子,真的值得吗?

     无论孩子是不是碎钞机,父母都不是印钞机。

     如今,富养孩子变得越来越卷,结果是榨瘦了父母的钱包,拉低了家庭的生活水平,孩子也容易在所谓的“富养”中迷失了自我。

    

     曾看过一个调解类的节目,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一农村的家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38岁的男子在家啃老,还整日酗酒,将母亲的三根肋骨打断,让父亲给他下跪!

     老两口没有任何招架之力,只能长吁短叹、默默流泪。

     这样的逆子是怎么养成的呢?

    

     原来,小儿子徐贺军小时候发生一次意外,差点没命,好不容易被医生抢救过来。

     从此,父母便给他百般疼爱和呵护,从未给他半点苛责。

     只要是小儿子想要什么,父母都尽力满足他。

     长此以往,徐贺军渐渐养成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性格。

     当他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把拳脚对准了生身父母。

     父母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富养出的孩子,却一点不知道体谅和感恩父母,还把暴力的手脚伸向父母。

     多可悲啊!

     可是,没有孩子生来就是白眼狼,也没有孩子天生不懂得疼惜父母。

     是父母从小给的教育,造就“报恩”与“要债”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

     想起在微博热搜上看到的一则新闻。

     父母为了供女儿在西班牙留学,掏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

     为了让女儿在国外过得舒心,爸爸每月给女儿一万一千元,只留下2000元作为生活费,很多时候他的一日三餐是馒头就咸菜。

     但是女儿仍不知满足,嫌弃爸爸给的生活费太少,在网上公开辱骂爸爸。

    

     当爸爸小心翼翼地问她把钱花在什么地方了,女孩语气很冷淡,认为爸爸是在故意找茬。

     当爸爸说出父母在家中的生活,委婉表达希望她节约一些、独立一些时,她丝毫不为父母考虑,直接开骂。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父母硬着头皮给孩子的富养,是非正常的,是畸形扭曲的。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会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只会向父母索取,该自立的时候无法自立。

     这样的孩子即使文化水平再高,也成不了大写的“人”。

    

     1、用真实的生活教育孩子

     想起之前被网友疯狂称赞的,徐州丰县的一个双胞胎家庭。

     家里并不富裕,父母靠出苦力挣得微薄收入,供两个孩子上学。

     不过妈妈从来不掩饰家里的真实情况,假期里还会让孩子去她所在的工地体验一番。

     哥俩儿把父母的辛劳看在眼里,学习上从不让父母操心,都被保送到名校读博。

    

     到了暑假,他们依然会去工厂帮妈妈干活,替妈妈送脚手架,身上沾了污泥,仍一脸开心的样子。

     他们告诉记者:

     “赚钱是其次,主要是因为妈妈,她为了这个家腰都累弯了,我们只有在工地上,才能亲身体会妈妈多年的辛苦付出。”

     智慧的父母都懂得用真实的生活教育孩子,给孩子更直观的感受,比讲一些大道理有用得多。

     可还是有些父母不愿意把真实的家境告诉孩子,而是给孩子创造出一种富足的假象,把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都给孩子准备好。

     所以,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的真实生活是怎么的,不停地挥霍父母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一切。

     2、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暖暖的新家》,被一对父母的做法震撼到了。

     一家三口居住在面积只有10平米的空间里,家里没有厕所,衣橱更是“奢侈品”。

     为了不让过多衣服占用仅有的空间,妈妈一个冬天只有3套换洗衣服。

     当设计师问妈妈,要不要在改造房子时设计一个大一点的衣橱时,妈妈说:“我不需要,如果空间允许,我更希望设计成书架。”

     这样的“陋室”,没有电视,却有万本藏书。

    

     父母不喜欢看电视,不爱玩手机,唯独爱好读书。

     他们认为给孩子最好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读书。

     茶余饭后的闲散时光,一家人各捧着一本喜欢的书,静静地读。

     读到精彩之处,他们还会停下来交流看法,让一个思想变成三个思想。

    

     孩子在父母的感染下逐渐找到读书的乐趣,读书已经刻入这一家人的生命,如同吃饭睡觉那么自然。

     他们的物质生活虽然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很富足的,所以他们从未抱怨过生活,反而感觉很幸福。

     孩子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来源于父母的高质量陪伴。

     一个内心富足的孩子,自然对外在的东西看得很轻,更不会被物质所左右。

     前央视主持人王小骞在新书《妈妈知道怎么办》中说:

     “富养孩子有四个层面,分别是:肯为孩子花钱,肯为孩子花时间,肯为孩子学习,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肯为孩子花钱,是最低层次的,也是最低级的富养。

     愿为人父母的我们不粉饰,不遮掩,把真实的生活展现在孩子面前。

     因为,我们的孩子总要活在现实中,如果毫无防备,他们会在未来与生活短兵相接。

     父母还要给孩子高级的富养,为孩子创造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让孩子无论在何时都有乘风破浪的勇气。

     作者 | 烟花三月,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 xdfjtjy)。

     主播 | 韩丹,原广播节目主持人,视频号:韩丹下午茶。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一双舒适的鞋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4月8日晚19点,

     雅君直播间将带来春季女鞋专场,

     来十点读书直播间,

     为你准备了超多红蜻蜓的爆款女鞋,

     价格都很美丽,

     满额给大家赠送香水或太阳镜,

     还有免单名额等你哦~

     快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预约直播吧。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星标“十点读书”

     及时接收每晚新鲜出炉的推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十点读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