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货之光”有时候比踢足球还难
2022/12/8 19:50:10 六神磊磊读金庸

    

     文/六神磊磊

    

     这早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国货”的话题了。

     也不是第一次同情“国货”了。

     这几天网上有一个段子,对卡塔尔世界杯,我们贡献了两样东西:马宁和海信。

     他们各自负责了一张牌,马宁负责红黄牌,海信负责广告牌。

     就这仅有的二分之一的海信,还被咱们自己网民给喷了,就因为一块广告牌。

     因为海信是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在球场边打出了一块广告:“海信: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然后人们居然为此吵起来了,争得沸反盈天。

     引起争执的原因很诡异,一些网民觉得这块广告牌是“自黑”:国足都没去,你企业跑去蹭什么热度?岂不是讽刺咱们自己?

     再者,既然是广告,怎么好说第一第二?平时带货直播间没上过?这词是能说的吗?人家老外可都看着咱呐,哎哟妈呀现眼了现眼了。

     还有人指责:广告没有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美感,那么老大的字,不含蓄。

     好比华山论剑,黄药师欧阳锋正比武呢,围观群众却为旁边一块告示争论起来了,连论剑都不看了。

     真是一种典型的现象:我们经常目标是A,做的事是B,争论的是C,然后稀里糊涂就ED了。

    

     首先,就想说一说那个“国足没去,企业跑去干啥”。

     在现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蹭热点”就是一种原罪。

     前些天一个记者朋友就说自己被网民斥责:你作为新闻媒体,怎么能蹭热点!

     您细品,是不是有哪里不对啊?

     世界杯只能足球队去吗?打个比方吧,华山论剑,我们的武术家打不过,没参加,固然是遗憾的。

     但是我们造的兵刃去了、暗器去了、服装去了、器具去了、医药去了,不是好事吗?就得拦着?

     国足不行,就不准别的国货行了,这对吗。

     非得等到国足去了世界杯,别的“中国造”才能登陆世界杯,咱等不起啊。

     有些人会觉得:去赞助一个球赛,掏钱买块广告,有什么了不起。

     那是你不记得早年间的事了。富裕了,就习惯了。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上学时老师说:什么时候我们中国的企业能赞助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大赛啊,那就是我们的企业了不起了。

     顶级世界大赛的官方赞助商,门槛是很高的,必须是实力和美誉度俱佳。你想氪金,那也得有实力和牌面去氪。

     少林派自然也是要收钱的,但我六神磊磊去冠名,人家能答应吗?

     比如今年卡塔尔世界杯,官方赞助商包括阿迪达斯、可口可乐、VISA、现代汽车等,以及东道主国的卡塔尔航空、卡塔尔能源等巨头。

     这其中,中国企业有四家,就包括了广告牌出圈的海信。事实上海信已经是第二次赞助世界杯了。

     这不好吗?给你我丢人了吗?没有吧。可口可乐赞助得,我们赞助不得?

     反过来说,让这些当世的顶级球星们给我们中国品牌“带货”“刷脸”,怎么就不行了呢。

     就因为美国队、韩国队、卡塔尔队去踢球了,所以可口可乐、现代汽车、卡塔尔航空就可以赞助,而我们国足没进去,所以中国公司就不可以赞助了吗?

     这逻辑,不是给我们国足拉仇恨嘛。

    

     掰扯一下那句广告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你说这广告语多么隽永,多么高级,肯定谈不上。

     但是怎么就被自己批判一番,也是让人不解。

     球场边的大广告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世界杯官方总是要把关的。

     否则你打一个“梅西比C罗厉害”“金庸就是比古龙强”,那不乱了套了。

     国际足联都觉得行,世界杯官方都觉得行,偏偏国内一部分网民自发审查了觉得不行。

     怎么就那么爱审查呢。

     对比卡塔尔航空,也是官方赞助商之一,还是东道主国的,他们的广告是硕大的:

     世界最好的航空公司。

     这不比海信的跋扈多了,怎么卡塔尔人又没意见?人家小王子怎么不让拆了广告牌呢。

    

    还看见有一些人说,这话暗含的意思是:“在中国当第一的,在世界只配当第二”,是贬低了我们自己了。

     好家活,这个脑洞真的是大。怎么会去挖空心思这样理解呢?

     网络上现在有句挺有趣的词儿,叫“以碳法”。

     意思是“以上是所有碳基生物的正常看法”,简称“以碳法”。

     “海信: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我想大多数人看了,第一反应认为肯定是指销量、出货量,这是“以碳法”。非要强行去理解成自黑,这就很不“以碳法”。

    

     图:长安街知事

     况且,“天下第二”就是自黑、丢人,这也很难让人赞同。苗人凤、阳顶天、林朝英,都很可能是天下第二。除了扫地僧,乔峰也可能是天下第二。

     先做第二再争第一嘛。想当年电视市场都被欧美日韩品牌霸占的时候,咱们是第几啊?

     我是这样觉得的:一个人如果内心不够自信,非要强行羞臊自己,那怎么都能找到理由。

     现在有个不太好的现象,国产的东西,从书本,到图画,从电影,到广告,明明挺好的,却总有一小部分网民非要从里面刨出“黑我们”的证据来。

     面对自家的任何话、任何事,他都会狐疑地觉得:哎哟丢人了,让外面看轻了。

     外人都还未曾说他半句,自己却平白先羞赧起来:糟糕糟糕,我家定然有什么地方不对,要吃外面的嘲笑了!然后回头责备自己家人:你看你又给我现眼!

     鲁迅有篇小文章,叫《打听印象》,里面就描写了这种不够自信的心态:

     “国人就发生了一种新脾气,是:倘有外国的名人或阔人新到,就要打听他们对中国的印象……恰如求签问卜,自己心里先自狐疑着了的缘故”。

     是不是生动极了?

     要说国货品牌,真的是挺不容易的。

     说起来是“国货之光”,但经常是东也不是西也不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东西档次低了、卖便宜了不行,前些年这叫“洋品牌垄断高端市场”,大家觉得没面子。

     然而真做高端了、卖得贵了、品牌溢价上去了,也不行,大家觉得伤里子,你讹我钱了。

     总之是既要、又要、也要,既想要国产的倚天剑屠龙刀,但又必须“二十年不涨价”、买一送五、老板吐血救厂好让你去直播间花十块钱买刀剑做榜一大哥。

     又比如产品标准,不符合国家的产品标准,当然不行;可是明明符合了标准,也不行,还要符合民科的审查。

     还比如做广告,世界杯官方都觉得行的,咱们民间审了不行;人家卡塔尔航空行的,咱们觉得不行。

     你就说“国货之光”难不难呢?

     我看现在海信改了广告牌了,加上了:中国制造,一起努力。

    

    这下总没问题了吧?熟悉的味道,又正能量又规范。在世界杯赛场上为中国制造吆喝,印象里,在世界杯历年赞助商中,这种广告还是第一次。

     你想可口可乐绝不会打出一个“美国制造,一起加油”。请问之前有意见的那些自己人,是不是笑逐颜开了?满意了没有?

     有一个规律是不变的,但凡你爱任何一样东西,包括国货,最好的就是给它一个宽容、包容的环境,不要去无限上纲。“中国制造,一起努力”,其实你我普通人又不去国际市场竞争,咱能努力啥?

     还不就是努力给人个好环境呗。

     未必人人都有机会坐卡塔尔航空,但是真的人人都有机会看海信电视对不对。

     对国货好就是对自己好。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六神磊磊读金庸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