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
2021/11/15 10:55:57 对外传播

     【内容提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全面优化打造高质量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的方法路径包括: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创新培养机制,增加高质量人才源头供给;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存量人才的工作本领;强化激励保障,激发释放人才队伍新活力新产能;积极创造条件,培养更多客观介绍中国的“新时代斯诺”。

     【关键词】国际传播人才队伍 方法路径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作出战略部署,为推进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2021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日报创刊4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要“建设高素质队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

     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担当新使命,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国际传播队伍,全面推动国际传播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媒体竞争和国际舆论斗争,有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一、增强政治自觉,担当加强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的时代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面对“两个大局”背景下国际传播所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和新任务,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和战略自觉,加快打造高质量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全面开辟国际传播工作新境界。

     1.加快打造高质量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新时代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面对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国际社会日益关注始终保持旺盛生机活力的中国共产党,关注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对全球治理和人类文明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立足时代基础、把握时代大势、洞察时代风云、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是国际社会认识理解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发展的“金钥匙”。

     这要求我们建设一支更加强大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把向世界更好地阐释、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魅力、领袖风采作为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时代坐标和丰富宝库,加快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认同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切实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2.加快打造高质量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是在东西博弈大背景下提高国际话语权的应有之义。2020年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加速演变,“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特别是“美国之乱”呈现鲜明对比,美国所谓自由民主体制暴露出“制度之殇”。美西方一些势力为维护自身的政治私利,疯狂抹黑、遏制、围堵中国,打压中国国际传播事业。东西较量成为新常态,舆论斗争成为主战场。

     这要求我们建设一支更加强大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战争、战役、战斗等不同层面破局、设局,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同时要广交朋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快打破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不利局面,形成与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3.加快打造高质量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是构建大外宣格局的重要内容。国际传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面对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各级党委(党组)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指示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抓、亲自做国际传播工作。

     这要求我们建设一支更加强大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包括善于做国际传播工作的领导干部,精通外语、掌握“十八般武艺”的编辑记者评论员,提供新闻观点引导和传播智力支撑的智库学者,熟悉跨文化沟通的人文交流高层次专家,紧跟前沿媒体技术的专业人才,引领国际传播实践的理论研究者和培养培训国际传播人才的师资力量等。有了这样一支强大队伍,将切实增加对国际舆论场的有效供给,提升国际舆论斗争的中国声量,更好地形成展示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大合唱”。

     二、增强思想自觉,准确理解打造高质量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的深刻内涵

     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加快打造高质量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的根本遵循和评价标尺。

     1.政治过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战线“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建强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要以思想引领为根本,大力加强理论武装,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树牢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涵养政治定力、练就政治慧眼,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对于国际传播工作者来说,只有学深悟透才能用外国话说清讲透,要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先学一步、深思一层,做好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的国际化、大众化表达,实现话语传播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表达,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2.本领高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几把刷子是干不了的,没有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出漂亮活的”。建强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尤其要在“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上下功夫。掌握国际传播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向世界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需要我们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使自身的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要增强分析研判能力,在风起于青萍之末、航船刚刚露出桅杆尖头时就对其中潜在的风险、未来演变的趋势作出科学预判。要提高精准传播水平,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把准大局大势、把握受众需求,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要增强话语创新能力,强化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储备,熟练运用外语,在跨文化传播中提炼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识性概念,打造更多加速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新“支点”。要增强融合报道能力,把握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善于在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3.求实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建强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关键是要立足中国实际,增强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创新等全方位创新,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加强国际传播理论创新,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以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阐释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致力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提高我们在世界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实践创新,全面优化、完善、拓展渠道平台,做大做强自主可控平台,充分用好国际主流平台和新兴平台,统筹运用多元主体和多方力量,以新举措新办法破解工作难题、补齐工作短板,以新表达新形式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4.能打胜仗。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建强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最终目的是要在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中取得胜利。当前,国际传播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和复杂环境,处于同美西方长期化、常态化的“舆论战”之中。我们要做持久战的准备,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扎实提高斗争本领,加强战略谋划,深化战术研究,优化议题设置,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面对美西方一波又一波的恶意栽赃、抹黑、攻击、围堵,要敢于斗争,有效“破局”,消除美西方对华攻击支点;同时要善于斗争,长于“设局”,掌握国际舆论斗争的主动权,围绕我国核心利益关切,既始终坚持目标导向,保持战略定力,认清时、势、义在我,又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统筹协调整体目标与具体步骤,不断增强国际传播效能。

     三、增强行动自觉,全面优化打造高质量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的方法路径

     步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紧贴时代要求和发展需求,以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健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机制,为国际传播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1.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要切实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纳入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围绕提高塑造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全局性谋划和前瞻性思考,加快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国际传播人才和专才建设,在“大外宣”框架下加强对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对外交流等各类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将国际传播导向和要求融入各类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将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高水平地转化为传播优势,推动打造一支规模宏大、各有所长、互补互促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国际传播工作水平。

     2.创新培养机制,增加高质量人才源头供给。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针对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存在的短板弱项,健全完善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突出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养成,加强高校国际传播类专业和课程建设。推动重点媒体与地方党委、政府、高校、智库等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设国际传播培训基地,联合研发系列课程,实现叠加效应。着眼长远,面向年轻一代推进“未来工程”,提高青少年的外语水平和国际交往能力,培养国际传播事业后备军。

     3.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存量人才的工作本领。要进一步重塑现有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深入推进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更加注重在新闻采编一线、国际舆论斗争前沿锻造队伍,让他们见世面、经风雨、壮筋骨、长本领,提高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要加快推动现有人才队伍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培养造就一批内知国情、外晓世界、融通中外的名评论员、名记者、名编辑、名制作人,一批精通新媒体产品制作、传播互动、运营推广、技术支撑的全媒体人才,一批既懂内容又善经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一批熟稔国际规则、适应全球发展的复合型领导干部。

     4.强化激励保障,激发释放人才队伍新活力新产能。要突出事业留人,打通国际传播人才的成长路径,健全职业发展通道,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干事舞台,激发人才队伍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激励保障投入,完善适应深度融合发展、与人才价值相匹配的薪酬分配制度,增强人才队伍的获得感、成就感。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做好服务保障,营造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才队伍的归属感、认同感,激励大家为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新贡献。

     5. 积极创造条件,培养更多客观介绍中国的“新时代斯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以斯诺为代表的国际友人见证、参与并积极对外宣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新时代,更需要知华友华爱华护华的国际友人这支“特殊的力量”向世界客观介绍中国,增进中外沟通交流。我们要为来华在华的外籍人士和境外国际友人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深入了解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变化,以他们的独特视角借嘴说话,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尤其要加强同各国媒体人士、中国问题专家等各界人士的交流,发现培养一批“新时代斯诺”,与我国国际传播工作者一道,合力引导各国民众在感受当代中国发展、感知中华文化魅力中,理解中国、亲近中国、认同中国。

     曲莹璞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关注获取更多信息

    

    

     扫码订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对外传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