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党的二十大精神国际传播的关键议题
2023/1/12 11:31:16 对外传播
【内容提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要论述,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关键议题。新时代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国际传播的核心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背景下讲好中国国情故事;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背景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背景下讲好全面发展故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背景下讲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背景下讲好和平发展故事。在此基础上,需要重视指导思想、领导力量和人民力量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保障力量的重要角色地位,以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中国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而识别国际传播关键议题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不仅为中国开启了新征程,也力求为世界创造新机遇,因此,如何让国际社会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让世界各国与中国一道在不确定的世界局势中寻求确定的合作、开创确定的未来,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当务之急。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丰富,涉及方方面面,对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国际传播而言,中心任务提供了关键议题,即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现代化”起源于西方,一定程度上为部分国家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和道路指引,但是西方的现代化模式难以跳脱历史条件限制,且在资本主义扩张和工业化进程中受到工具理性影响,其生命力渐趋消磨。因此,不存在一以贯之的现代化模式,各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不尽相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现代化,又是在开放对话中广泛吸收和借鉴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实践将有怎样的贡献,这是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中国国际传播的关键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内涵,以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依靠的保障力量——指导思想、领导力量、人民力量。本文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保障力量探讨党的二十大精神国际传播的关键议题与核心内容。
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内涵强调新时代国际传播五大关键议题
(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讲好中国国情的故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种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复制的,亦决定了中国式发展必然需要自主探索、与时俱进。因此,讲好中国国情的故事,就是要阐释好中国持续的自我革新与对外开放都立足于以人口规模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国情,就是向世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性、特殊性、差异性及合理性,从而增进世界对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人民的多维认知。
其一,讲好中国国情故事需要讲好人口现代化治理的强国故事。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口现代化治理的强国故事也是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故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国际传播需要助力世界了解中国如何通过现代化治理,将人口问题从“包袱”变成“财富”,再转化为高质量人力资源优势和高质量消费市场优势,通过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其二,讲好中国国情故事需要讲好中国多民族发展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近年来,部分西方国家在民族问题上利用“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对主权国家进行直接或间接干预。目前,西方政客及媒体对中国民族宗教等事务的负面化报道呈现密集性、持续性、极端性、扩展性和引导性特征,因此在国际传播效能建设中,要注重中华民族的整体民族性叙事和少数民族发展叙事,聚焦各民族如何团结一致、理解个性、改善发展状况不平衡的个体故事和集体故事;同时培育一批外向型民族文化企业,打造优秀民族文化品牌的国际传播,讲述好“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较大篇幅明确强调要坚持“一国两制”,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在国内外形成更广泛支持“一国两制”的统一战线,讲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历史故事与现实故事是新时代国际传播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世界理解“中国人”“中华民族”作为集体的精神文化价值、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治理能力的保障。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观。讲好共同富裕故事,就是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故事,通过向世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讲好中国人民共建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故事、中国在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开放中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故事,而以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美好生活正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观。
一方面,讲好共同富裕现代化故事需要讲好中国精准脱贫故事。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对于世界而言,中国的脱贫实践是史无前例地精准到明确“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如何退”的脱贫行动。对于贫困个体和群体做到定点“结对子”,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对于特殊贫困地区开展易地搬迁、生态扶贫等生动实践。向世界讲述中国精准脱贫故事就是传播中国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讲述诸如开展中非减贫合作、发起“全球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等全球减贫行动,发扬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的“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推动从物质共同富裕到精神共同富裕的传播转向。
另一方面,讲好共同富裕现代化故事需要讲好血脉在人民的高质量发展故事。共建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也是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的体现。高质量发展故事,一是体现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叙事。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二是体现在各行业、各群体持续创新、整体富裕的叙事。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发展,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人口结构和产业分布特征,在新发展格局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与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深度融合,加强了各地不同产业间的优势互补,群众幸福感在经济增长中稳步提升。需要把握利益交汇点和情感共鸣点让群众感同身受,并通过一系列优秀影视作品、参加国际影视节展与海外合作、运用互动沉浸式传播技术让可感、可触的高质量发展故事走向世界。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需要讲好全面发展的故事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并举,即人民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全面发展。因此,讲好全面发展故事就是讲好中国共产党如何推动中国经验惠及世界,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故事。
一方面,讲好全面发展故事就是讲好现代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和世界的故事。在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在载人航天、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通过连续召开五届进博会,以高质量发展满足高品质生活,同时链接全球发展机遇、同世界共享中国机遇。在依法治国和关键技术突破的背景下,传播新兴发展成果如何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发展成果如何与世界共享的叙事有助于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凝聚国际认同,推动报告中所言及“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国际共识形成与传播。
另一方面,讲好全面发展故事就是讲好中华文化国际对话和创造性转化的故事。精神富足根植于文化事业的日益繁荣,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需要在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同时寻求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共通性的海外传播。其一,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借助新兴技术,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做到传统与现代、本土性与国际性、人文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其二,寻求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共通性,在交流互鉴中加强以节日文化、体育文化为代表的“共通文化”的整合再造,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共情和意义共同体,让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不再停留于美食、功夫等有限层面,增强中华文化内在意涵和文化各民族文化共繁荣时代意涵的国际感知。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将人与自然视为生命共同体,通过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讲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不仅要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中国现代化建设故事,还要讲好在诸多领域尤其是可持续发展领域与国际社会广泛交流合作的故事。
首先,讲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就是讲好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故事。中国在短短几十年中走完了西方国家百余年的工业化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不能走回“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需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报告第十章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发展路径。从传播的角度而言,一方面,亟需创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为世界生态文明话语体系作出中国贡献;另一方面要注重讲好中国生态文明的历史故事、现实故事、集体故事和个人故事。目前我国环境新闻仍囿于传统新闻业的报道框架之内,注重宏观阐释和媒体自身叙事,个体叙事和平民化视角尚显缺乏,因此需要提升环境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推动内含生态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生态人格”在更多的群体,尤其是在青少年和中小学群体中形成,将生态观念转化为两至三代人的现实行动。
其次,讲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就是深入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好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故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要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过往几年中,中国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持续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我国在可持续发展议题中的投入和努力还需要更充分地转化为国际影响力,国际受众的心理认知不够深刻,需要通过诸如云南野生象迁徙等重要的生态议题媒介事件,提升传播具象性,增强国际传播“软着陆”能力。
(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需要讲好和平发展的故事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同时以自身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因此,讲好和平发展故事不仅是表达中国拒绝走掠夺、战争的现代化老路,而且要通过传达中国的共享性价值观,帮助世界理解中国与世界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愿景与行动。
首先,讲好和平发展故事就是讲好蕴含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关切故事。报告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人类共同价值观是将现代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认定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努力方向。从国际传播的层面考量,西方媒体攻击中国的重点仍是从普世价值观出发,即人权、民主和治理。人权、民主和治理同样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亦可在中国寻得丰厚理论和文化基础。报告中详细阐释了中国如何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增进民生福祉。因此,加强对以人权、民主、治理等全人类价值观的中国解读和对中国体系的国际传播,从价值思想层面加强与国际特别是西方普世价值的对话,是世界理解和认知一个真实中国的重要环节。
其次,讲好和平发展故事就是讲好富含中国特色义利观的国际行动故事和大国外交故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秉持的义利观不是你输我赢、一家通吃的零和思维,而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互利共赢的国家利益观。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对部分发展中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重义轻利,例如修建中老万昆铁路、匈塞铁路,赴马里、南苏丹、黎巴嫩等国家开展维和行动等人道主义援助,这些故事需要重点讲、反复讲。在开展国际间对话中,中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通过创新冬奥外交、熊猫外交等兼具民族性、时代性的亲和力外交话语,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通过面向国际社会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需要在这些议题的多元化、分众化传播中以中国经验讲世界故事,表达中国如何将自身国家利益与维护世界共同利益相融。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力量强调新时代国际传播的故事主角
在新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民作为保障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角地位,讲好指导思想、领导力量、创造力量与中国式现代化深度互动、融合的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愿景、行动与成效,增强对中国的信任,增强与中国合作的信心。
(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精神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其实质是通过理论的不断创新回应时代之问、解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潮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方面需要在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关系的基础上开展国际传播,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又要注重民族性、兼具人民性,统筹考虑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实现人类的解放和幸福,亦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马克思的幸福观就是实践幸福观、人民幸福观,它不仅体现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许。因此,一切从实际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不仅保障了对于中国现实实践的指导,还有利于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以实现和回应世界范围内“人的现实幸福”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拥有与时俱进、自我革新的能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在发展过程中由传统的执政能力转向现代化治理能力,体现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一方面,“得民心”是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力的集中体现。《2022年爱德曼全球信任度调查中国报告》(3月30日发布)(Edelman Trust Barometer 2022 China)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分最高(91分),其次是企业(84分)、媒体(80分)、非政府组织(77分)。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也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全球传播之中。世界范围内,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所取得的成就对部分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际记者和受众关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模式和现代化治理智慧。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做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全球传播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根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担当有为、清正廉洁、勇于创新、开放包容的执政形象,积极主动、精准立体地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与实践,并积极同国际媒体开展合作传播实践,贡献同世界共通、契合的中国智慧,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公信力。
(三)人民: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大变局下,世界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需要取决于各国人民的选择。”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将各国人民视为命运共同体体现着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化治理思维,因此联动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亦是“中国式现代化”汲取力量的重要来源。
全球化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从人民的角度而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依靠人民,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贯彻“一个也不能掉队”“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人民至上理念,真正回答“人民之问”。同时,面对西方价值观的碰撞,需积极培育中国人民的中国立场和世界眼光。一方面要积极倡导主流的政治文化,另一方面同时要勇于接受全球主义关照下的国家主义,用全球眼光思考全球问题。从世界人民的角度而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还需要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我们需要不仅依靠中国人民的创造力量,更需要依靠世界人民的创造力量。数字化传播技术的普及使得任何一个区域性的事件即刻转化为全球性事件,我们和世界各国的公民一同面对着和平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等一系列挑战。因此,我国权威媒体不仅要提升报道世界的能力,还需要培育一批能够在国际话语场中抒发中国声音和世界声音的个体,通过国际社交媒体、国际媒体合作等路径与世界公众一道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凝聚合力,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治理,实现人民创造历史。
三、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内容,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时代意义的精准把握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起点。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内涵切入提炼新时代国际传播的关键议题,明确了讲好中国国情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讲好全面发展故事、讲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和讲好和平发展故事的重要意义和议题脉络;明确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统合的创造力量对于新时代开展国际传播实践的引领作用。在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在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的同时,积极叙述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为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拓展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在讲好中国如何在实现自身发展和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故事的同时,在新技术嵌入国际传播网络的背景下需积极通过国际媒介平台表达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实现国家与国家之间互联互通、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民心相通,深度推动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新地球村形成。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加快国际传播五力建设研究”(编号:22AZD074)的阶段性成果。
钟新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金圣钧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关注获取更多信息


扫码订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娣団剝浼呮禒鍛返閸欏倽鈧喛绱濇稉宥嗙€幋鎰崲娴f洑绠e楦款唴閵嗕焦甯归懡鎰灗閹稿洤绱╅妴鍌涙瀮缁旂姷澧楅弶鍐ㄧ潣娴滃骸甯拋妞剧稊閺夊啩姹夐敍宀冨閹劏顓绘稉鐑橆劃閺傚洣绗夌€规粏顫﹂弨璺虹秿娓氭稑銇囩€硅泛鍘ょ拹褰掓鐠囦紮绱濈拠鐑藉仏娴犺埖鍨ㄩ悽浣冪樈闁氨鐓¢幋鎴滄粦閿涘本鍨滄禒顒佹暪閸掍即鈧氨鐓¢崥搴礉娴兼氨鐝涢崡鍐茬殺閹劎娈戞担婊冩惂娴犲孩婀扮純鎴犵彲閸掔娀娅庨妴锟�
返回 对外传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