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脐疗养生——处暑养生
2016/8/23 大医传承健康管理连锁机构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处暑时节,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养生要记住三个关键词:防暑、防燥,不贪凉。
处暑养生四个注意事项
一、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处暑节气期间,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二、多吃清热安神食物,少辛多酸
“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当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三、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四、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还可出现闭经、不孕。
处暑饮食精选
百合莲子银耳汤:
材料:干百合50g,干莲子半碗,冰糖适量,银耳100克,枸杞少许。
准备:把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后冲洗干净。银耳泡发洗净。
做法:同时将百合、莲子、银耳放入清水锅内,大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起锅前加入枸杞炖15分钟)。
功效:其可安神养心,健脾和胃,滋阴润肺补气美容养颜,多好啊,爱美的女士们赶紧多喝点。
大医传承祝您在暑往寒来的季节里五谷丰熟 !
大医传承,传承大医精神,传承厚德文化!
关注脐疗养生,健康一生!!
大医传承,传承大医精神,传承厚德文化!
大医传承·“脐康元”,纯中药材熬制,针对性调理人体七大体质(阴阳两虚型、阳虚型、气虚型、血瘀型、气郁型、湿热型、痰湿型)外科
“脐康元”使用方法:将脐康元药膏挤到肚脐,然后配合艾灸仪温灸1小时;3次即可见效,10次明显改善,60次见证奇迹。本产品适用范围特别广,脐疗不吃药不打针,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无后顾之忧,是妇科、内科、儿科、慢性病康复和亚健康调理的最佳选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医传承健康管理连锁机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