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将去向何处?丨读《枪炮、病菌与钢铁》
2022/11/22 21:44:23 认知演化论

    

     PS:这是斯人读书会《枪炮、病菌与钢铁》共读第一周读书笔记,作者吴葳

     第一周读书笔记参考主题——人类早期的进化节点猜想三个引导问题:1、人类是如何学会制造工具的?2、人类最初制造的工具为什么是石制的?

     3、人类为什么要走出非洲?

     1/

     1、人类是如何学会制造工具的?

     人类今天所有的一切起源于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地球诞生于45亿年前,早期的地球是一个红彤彤的大火球,它用了6亿年慢慢变冷。在38.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细菌级别的生命,叫原核生物,标志着生命的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是如此渺小、 微不足道。但是人类可以用智慧推演到138亿年前的事情,也是非常神奇。从猿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的分类,能很清楚地看到人类的进化,是以使用和制造工具为标准的。当人类可以直立行走,解放双手后,为了生存,提高狩猎能力,能够获取更多的动物性食物,学会了制造工具。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着东非考古发现的奥杜威砍砸器,它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制造的工具,有200多万年的历史。

     2、人类最初制造的工具为什么是石制的?

     石头是大自然中天然可用的工具,最初把石头作为工具,比较坚硬,可以防御,砍砸果实,杀死猎物、切割动物的尸体、撬开骨髓。骨髓不仅能增强体力,还能让大脑更为发达,循环往复,让更聪明、脑容量更大的人活下来,生出脑容量更大的后代,从而制造更复杂的工具。

     根据工具的不断优化,又分为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和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3、人类为什么要走出非洲?

     一种理论认为,现代智人走出非洲是由于气候原因。6万年前,地球处于末次冰期,非洲大陆变得干燥,森林几乎消失,沙漠大肆扩张,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走出非洲,迁移到更加适合生存的地方。另一种理论认为,智人走出非洲,是由于人口膨胀。由于人类智力提高和技术进步,智人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繁衍了更多人口。人口增加必然带来更激烈的种群竞争,自然而然会导致人类开拓新的生存空间。

     也许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合理。人口膨胀要求智人们扩大活动场地,而气候变化创造了迁移的条件。

     2/

     第一周读后感科技真是特别奇妙。5千年前,人们只能围坐在篝火旁聊天,听部落里的老人讲一讲生存的本领,和对这个世界的想象。而现在,即使相隔几千公里,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我们对着手机,就可以做到了。但不管是5千年前还是此时此刻, 我们对这个世界依然感到好奇,依然需要朋友,依然对智慧充满了渴望,需要倾诉、需要分享,这就是人类,这也是斯人读书会的迷人之处。在《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中,提到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类的工具制造,从生存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升级到革命性的审美及精神层次的需求;克拉马努人用优良的武器、病菌传染,杀害取代了尼安德特人;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人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水运工具的人,如果按作者的假设,这里会有巨大的领先优势,但事实是这里发展缓慢,并非发展得比日后文明社会进步得快。西班牙人因为有了马匹、钢铁武器,加上天花的陆路传播流行,总能以寡敌众,当然,在先进文明的冲击下,落后文明不堪一击。人类从驯养的动物那里获得病菌,具有相当免疫力的入侵民族把疾病传染给了没有免疫力的民族,也毁灭了其它大陆的很多民族。直到今天,人类仍然在进化之中。进化的标志,是更为先进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后,停留在军事、占卜、祭祀方面的使用。而阿拉伯人把它传入欧洲,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对工具的不同使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我们习惯用一种固定思维去解决问题,心智成熟的旅程就是要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工具去解决不同的问题。认知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讲述了一个南极探险的斗争故事:“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惨剧,并不在于他们两人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依据丰富的实践经验制定计划,后者凭推理的设想制定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抵御南极的严寒,唯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圈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到南极点去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认为狗的胃口太大,南极没有可猎的动物来补充狗的口粮(事实是,狗可以和人吃同样的食物),于是决定用人力拉着雪橇长途跋涉,终于使自己和四名伙伴在从南极点返程时,因为极圈寒流的忽然到来,在饥寒交迫中死于体力不支。”对于戴蒙德在书中的决定论,我也有些异议。毛利人与莫里奥人由同一个祖先发展而来,却有相反的演化道路,是由于不同的环境塑造不同的族群,岛屿气候、海洋资源、面积等等因素,社会复杂程度分化,政治组织也不同。莫里奥人安于守住一个小岛,宣布放弃战争,技术和武器简单粗陋,也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最后被毛利人所灭。这些小岛屿中的文明在几百年几千年产生的分化,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缩影。感觉孟子2000年前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道理颠扑不破。老莫的观点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没有交流,智能不会高明,知识只有在分享的过程中产生碰撞,才能演化出创新。或许老莫的观点是对的,但我总觉得莫里奥人缺乏一次契机,或者是错过了某一次契机,于是灭亡的宿命不可避免。《百年孤独》里家族的第一代何塞,花费重金,在吉普赛人一次次的启发下,以科学家的忘我精神投入各种实验。巨大的好奇心,牵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勇于开拓、无所畏惧。虽然他穷尽一生,也没有走出马孔多,但这位悲剧人物令人钦佩,心向往之。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渡渡鸟已成为绝种的象征。个人觉得渡渡鸟也是居安不思危的典型代表。早期的非洲岛国毛里求斯生态繁荣,物产丰富,生活在这里渡渡鸟太安逸了,个个膘肥体壮。由于没有天敌,渡渡鸟不知危险为何物,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索性把支持飞行的胸部结构都退化了,渡渡鸟从不怕人,以至于当葡萄牙人在1505年第一次登陆毛里求斯岛时,可以非常容易地捕杀这些鸟,人类的到来宣告了渡渡鸟的厄运到来。与此同时,人类带到岛上的狗、猪等动物,不但侵占这些鸟的领地,同时也猎食它们的鸟蛋。不到200年的时间内,渡渡鸟就灭绝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的毁灭,有枪炮、病菌和钢铁的力量。但今时今日,不能忽视Religion的力量。Religion的力量向来是极为强大:佛教的轮回、麦加的朝圣、十字军东征.....曾经从摇篮到墓地都离不开宗教的欧洲人,从元首到平民,拒绝生育,这是否是发达经济体发展的一个宿命?而大量移民的MSL正在努力生孩子,领救济金。未来几十年 ,会否是欧洲的MSL化与西方的衰落。曾经,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因外部的入侵、内部的堕落,分崩离析;今天,欧洲的欧罗巴民族在昏昏欲睡, 而另一个信奉YSL教的民族在默默积蓄力量崛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谁又会成为下一支“渡渡鸟”呢?智人走出非洲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他们所到之处大型动物纷纷灭绝,其它人种也越来越少;智人甚至在5万年前出现在了澳大利亚大陆,证明他们已经掌握了造船行船的技术;他们甚至在西伯利亚追逐猛犸象.....智人不屈不挠,不断征服,繁衍生息,一步步成为地球的主宰者。

     而今天,核战争一触即发。霍金警告,人类或将毁于高科技。我们总在说拯救地球 ,其实我们是在拯救自己,即使它又变成45亿年前那红彤彤的一坨,但它依然存在,而消失的是我们人类和所有的生物,生命是否会被万物的灵长 ——人类,毁于一旦?

     加入读书会▼穿透表象,洞见生活

    

     /□

     1、《乌合之众》共读会结营感言

     2、《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共读会结营感言3、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4、给思考者的100条线索5、困住你的不是现状,而是观念

     6、老莫日记

     诚邀赞赏,以鼓励本文作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认知演化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