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低维向高维的旅行丨读《枪炮、病菌与钢铁》
2022/11/22 21:44:23 认知演化论

PS:这是斯人读书会《枪炮、病菌与钢铁》共读第一周读书笔记,作者白璧微瑕
第一周读书笔记参考主题——人类早期的进化节点猜想三个引导问题:1、人类是如何学会制造工具的?2、人类最初制造的工具为什么是石制的?
3、人类为什么要走出非洲?
0/第二次拿起这本以前未曾读完的书重新阅读,克服了以前不太适应的英语翻译过来的很长的或双重否定句型的表达方式,想着在老莫的引领下和各位书友的思维碰撞中,期待自己对这本不太喜欢也接触很少的人类学的书能够有新的阅读体验和收获,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对陌生领域的了解。认真的从头读了下去,越读就越有一种思维从低维度向高维度游走的感觉。因为我们从小养成的历史观的思考模型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就拿中华文明为例,就是算上带有神话色彩的三皇五帝时期才五千年左右,我们把自己带入的历史场景也就是大多几代人,一个历史朝代就算是时间跨度很长的了。而这本书的叙事过程动辄以万年为单位,有时甚至以百万年为单位,这就完全打破了了我的历史观构架,从维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提升,站在全人类全地球的角度看问题,让自己的思维可以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游走,有了一种从小河滩到广袤的大洋,甚至到浩瀚的宇宙的感觉。人类为什么要制造工具,制造工具为什么是石质的,人类为什么要走出非洲,人类是如何驯化农作物和家禽的,看着这一个个宏大叙事的问题,我的思维好像进入了茫茫太空,有一种神游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无所不能全知全觉的上帝,猛然醒悟过来,这不就是上帝决定论的观点吗?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人类不过是在践行着罢了,这是不是有神论特别是一神论对世界的看法呢?回到理性思维和我们从小就接受的进化论的观点,我觉得这些问题它都是在亿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而然发生的,比如说使用工具这个问题,就有可能是在人类狩猎过程中,手边恰好有树棒的原始人在和手边没有树棒的原始人的竞争中狩猎成功,想着下次狩猎时也想借助树棒的帮助,过程中又有了去掉碍事的枝干和树叶的想法,这不就是最原始的工具吗?有了这个直接的经验以后,再经过无数代人的经验传承,慢慢发展,就有了工具这个东西,要知道从孔子诞生到现在才七十多代啊,所以说人类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演化,去传承他们的经验。再说到为什么工具是石制的,也是这种逻辑呀,当某一天原始人想要砸开狩猎动物的头颅或是要分开骨肉的时候,手边恰好就有石头,当然也会有木头,但是最终会觉得石头的好用,耐用,这也就形成了一种经验,经过无数代人类的经验传承也就有了后来的新旧石器时代。至于说人类为什么要走出非洲,我是这样理解的,“走出非洲”这个概念本身,是我们现代人发明的,而回到遥远的远古时代,早期的人类可能就是为了食物和安全,也有可能是部族的人口增加而产生的自然迁徙,在现代人的眼中,就有了“走出非洲”的事实。另外一个收获是,在目前的阅读理解中,大幅提高了我对“粮食生产”这个概念的认识,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向前发展,用老莫的话说,最底层的东西,就是粮食生产,只有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社会才有可能养活更多不从事粮食生产的人口,而他们才有了去从事别的和粮食生产无关的事,如手工业,艺术,政治等等的更多可能。这也完美的解释了在近古代以农业社会为主的世界历史中,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华文明曾经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让我对世界史走向的脉络的认识又有了提升。2022年11月21日
加入读书会▼穿透表象,洞见生活

/□
1、《乌合之众》共读会结营感言
2、《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共读会结营感言3、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4、给思考者的100条线索5、困住你的不是现状,而是观念
6、老莫日记
诚邀赞赏,以鼓励本文作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认知演化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