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没有停歇,世界奔涌向前丨读《枪炮、病菌与钢铁》
2022/11/25 23:10:02 认知演化论

PS:这是斯人读书会《枪炮、病菌与钢铁》共读第一周读书笔记,作者梵唱
第一周读书笔记参考主题——人类早期的进化节点猜想三个引导问题:1、人类是如何学会制造工具的?2、人类最初制造的工具为什么是石制的?
3、人类为什么要走出非洲?
1/本书中第一章中,从人类起源到一些地区出现落生活,几百万年的时间用了二十多页的篇幅,这个节点是从人类有语言以及有精神生活开始转折的。所以,我觉得吧,会说很重要,要不你就得有趣,至少还能装一个小数点儿呗。
从大约7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我们从树上—陆地,从生存竞争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从采集—使用工具—制作简单工具—复杂工具从只能发出声音到现在的语言及文字交流人类还能进化吗?如果还能进化的化,是往哪个方向?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其它的动物或者植物没有像人一样演化到极致呢?
2/最近看的《不止考古》中提到有一个坑壁的三星堆时期的文化层堆积一千多年的活动沉积就只有两米左右,在漫长的宇宙中,人类何其渺小。由于太过久远,想要对史前史和没有文字时期的文明历史上的因果关系做综合分析十分困难,大多数历史学者对人类历史这个课题往往忘而却步。因此现有形容世界历史的著作,往往更关注近5000年欧亚大陆上有文字的文明,之前的文明也只是简略带过。作者最初写书的想法是因为受到麦克阿瑟基金会的邀请以及孩子的出生,让作者萌生了为孩子们创造美好世界,以及思考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而这一本书的成因是关于作者在新几内亚研究鸟类演化,和亚力的一次同行的交谈中被提及的一个问题。而在此之前作者已经具备了成书的大从数条件:母亲是一名钢琴家、语言学家,还是一名教师—6岁开始学习弹钢琴,10岁开始学习英语语法和散文创作,11岁学习拉丁语,16岁学习德语;父亲是一名医学家,受父亲影响,对科学产生了兴趣,以及后来的求学之路,让作者成为一个爱好广泛,学识渊博的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感觉受到束缚的时候,能放下一切去体验生活。爱好:观鸟——去新几内亚岛。这本书成形的条件都具备了,仿佛提前安排好的一样。从人类起源到现代人,生命的演化没有停歇,环环相扣的近因带来结果,循着同样的因果链循环往复引领着世界奔涌向前。有时会让人有一种宿命感~~~
偶然出现的契机是怎么样悄无声息的影响我们的命运的呢?
3/《时间的针脚》里的希拉,原来的人生大概率就是做一个裁缝,找一个合适的人相伴一生,但是姻缘际会成为了特殊时期的那一小撮改变了历史的没有名字的人。我们的命运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完全不一样的结局。因为我们的生活没有在任何的地方被记载下来。也许我们真的没有存在过。或者存在过,但是没有人知道。不管怎样,我们都在历史的背面,在密密麻麻的时间针脚中,真实而隐形地活着。世界就像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而我不是那个知道最终完成形态的人
世界就像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而我是那个搭建图形的人
加入读书会▼穿透表象,洞见生活

/□
1、《乌合之众》共读会结营感言
2、《斯坦福极简经济学》共读会结营感言3、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4、给思考者的100条线索5、困住你的不是现状,而是观念
6、老莫日记
诚邀赞赏,以鼓励本文作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认知演化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