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建议你读书?
2023/2/1 17:30:07 认知演化论


1/
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读书?此处,读书是指阅读书籍,非指上学。
第二个问题,通过读书你想获得什么?
通常,这两个问题会指向同一个答案——我为什么读书?因为我想通过读书获得某某事物。如此一来,人们便为读书赋予了某种价值,即,读书是获得目标事物的一种方式或者说途径。
然而也有例外,问题一和问题二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这个我们后面再谈。
2/
我从不认为读书是必须的。不读书不会死。
我也从不认为读书就一定能让人获得智慧,读书很多但越读越蠢的人有的是。
我不反对读书,但并不认为读书天然的比其他事情具有更高的价值。并且在我看来,凡是认为读书具有天然价值的,都是蠢货。蠢货读书,大概率会变得更蠢,小概率会发现自己的蠢,进而认识到价值的非天然属性,能踏踏实实在某个标准下实事求是的说话。
认知筑基▼《道德经》入门课程

3/
前年八月,我开始做读书会。花了一年时间摸索,直至去年八月才确立了一套可行的模式。这是一个试错的过程,目的是要确立真实价值。
我所谓的读书的真实价值是什么?在我看来是触发思考,并提供别样的视角。读书会在书单选定、打磨规则和实际运行中,都是以此为前提的。
以选书为例。读书会要选什么样的书来读?比较明晰的标准是,要兼顾可读性和思想性,简言之即是,既能读得下去,又能触发思考。
可读性强而思想性弱会不利于思考,可读性弱而思想性强又不利于读下去。在平衡此二者的过程中,我选择偏向思想性而牺牲一部分可读性。
所谓可读性,就是阅读乐趣。故事性强的书可读性就强。此外还有一种可读性是通过思考建立的,如是,阅读乐趣就成了思考乐趣。这便是我的读书会所追求的价值。
4/
其次还要平衡规则的张和驰。
如果没有规则,那么一件事是无法长久运行的。但是规则的目标绝非规则本身,不是为了创建一种向外的形式,而是为了构建一种向内的自主意识。
当规则过于严苛(张),那么在没有足够约束力的情况下,就会走向流产;而如果规则太过随意(驰),那将丧失全部的约束力。读书这件事,自己选择自己坚持,不是为了读给谁看。
但很多人由于缺乏读书的氛围,以及没有规则来帮助自己对抗惰性,于是就无法进入读书的状态,无法坚持读完,无法获得有所悟的喜悦。
自主意识便是如此构建的。
不强迫自己读懂,但要读完;不追求能记住多少知识,但要有所思考;为自己读书,自己确认过的规则,自己遵守,如有特别情况无法遵守,则需承担规则所规定的后果。
自始至终,这是一条清晰的路。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知道怎么读,知道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哪些事(规则所规定的线上共读和读书笔记撰写),知道需要在什么时间读完,最关键的是知道这样一个关键点——
于认知提升而言,读书所能带来的最大价值是思考,而非记忆。
5/
我是个做读书会的,但我为什么不建议你读书?
一半是因为这样的标题或许更容易让你点进来,另一半是因为我在第二部分所表达的,我不认为读书具有某种天然的价值。
并且我认为,如果一个人自觉读书就能让他高人一等,那我觉得像这样的蠢货是很难通过读书变得高人一等的。最有可能的状况是,他会比其他蠢货高一等。
所以假设你读书是为了高人一等,那我不建议你读书;如果你认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读书观,那我也是不建议你读书。前者更有可能让你由于愚蠢而显得可笑,愿望落空,丑而不自知;至于后者,我怕你会感到失落,通过读书来追求黄金屋和颜如玉,这件事不比买彩票的中奖概率高多少。
最好的读书状态是因为喜欢而读书,不为别的,没有目的。这样的阅读是最纯粹的,有所思是无声的,有所悟是无言的;
次一等的读书状态是有明确的读书方向,比如为了提升认知,比如为了改善精神状态等。这些算是读书的方向,因为不设目的地。这样的阅读状态也是不错的,长期主义,不急于求成,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缓步徐行;
最糟糕的读书状态便是功利性读书,为了显得自己比别人更牛逼,为了黄金屋,为了颜如玉,为了改善人际关系,为了掌握绝妙方法等。这样的阅读主要是为优越感和功利心服务的,浮躁,做作,形式主义,会变蠢。与其这样,还不如苦练装逼术,如何装得清新脱俗,如何装得了无痕迹,比读书更有效。
6/
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读书?
如果你想不到为什么,就是觉得读书让你快乐,那我不仅要恭喜你,而且表示羡慕。因为你比我要纯粹。
第二个问题,通过读书你想获得什么?
如果你不知道想要获得什么,那么你将越来越平静和自足。当你的精神愈加丰满,生活就会愈加清澈,你像一条鱼,在里头自在的游。
加入读书会▼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当前价:全年6本书,599元
/□ 相关阅读
1、普通人要知晓的100个真相2、给思考者的100条线索3、人间清醒100问4、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5、困住你的不是现状,而是观念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认知演化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