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绝对自私的人
2023/3/4 23:24:14 认知演化论


PS:一篇旧文,写给未来女儿的第三封信。原文首推于公号『莫小儒』,后『莫小儒』被封,遂于此处重发。
宝贝:
这封信我想和你聊一个遭人厌弃的词——自私。随着你接触到的人越来越多,你不可避免地会发现这样一件事: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是虚伪的,虚伪到讨厌“自私”这个词,然而谁不是呢?这封信依然是关于独立的,我不知道你什么时间看会比较好。我想不能太早,不然担心你会不太理解;当然也不能太晚,否则你恐怕已经接受了另一种观念,这对我们今天要谈到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不公平的,因为它表面看来,并不友好。随着岁月流逝,一个人总是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独和真实。一般来讲,人们会将其定义为成熟,但或许并非如此。在我看来,孤独和真实是一个人两三岁时的特质,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孤独吗?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真实吗?孤独和真实都是他们自然的状态,至于怎么评价,那是成年人的事。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不会在乎很多没必要在乎的事,他只要不受生理的干扰,总是能够恬静而专注,一个人玩很久,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独处。
这项能力会随着长大而渐渐消失,我们会越来越受不了自己一个人待着,总是想要伙伴陪着,想要热闹,甚至连吃饭这件简单的小事都希望有人陪。很多人因此而选择了一段并不恰当的爱情,还有人因此进入了一段并不满意的婚姻。
加入读书会▼穿透表象,洞见生活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我想,人之所以受不了孤独,本质是因为精神不独立。只有与他人发生交互才能感受到自己在活着;他们总是希望从别人那里获得认可,似乎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获得一点点自信。为此,很多人不知不觉就与真实告别了,小心翼翼地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给别人看,并总想把自认为是丑的一面遮掩。这是一件很消耗自己的事。我的经验是,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够丰盈,那他只能不断地去做“赔本的生意”——相比于他从“朋友”那里得到的快乐,他因此而产生的难过会更多。因为精神贫瘠,所以无法很好的接纳自己,于是就会依赖于“外求”——追求物质的满足和他人的情感慰藉。这样一来,人就开始变得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最终会走向“交换付出”。
“交换付出”是诸多不幸的根源,因为人生是不可计量的。
于是我要和你聊一下这个原则,它的名字是——绝对自私原则。
这个原则可以保证你始终不会陷入到任何不健康的关系中,能让你在最大程度上保持风淡云轻,从容坚定。
宝贝,如果你要问我,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以我目前的经验我会告诉你是“虚伪”。虚伪的人不会真正接纳自己,更不会真正接纳别人。他们习惯于幻想高尚,比如他们不会正视人性,更不会承认自己的自私。
但自私就是真相。
我们每个人在每一个时刻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出于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这与其他人无关。比如我们爱一个人,那是因为情不自禁,必须爱才可以,不得不爱,我们因为爱一个人而感到快乐和兴奋;比如我们对一个人好,那是因为我们忍不住想对Ta好,并因此而做一些我们想为Ta做的事,这个过程已经是快乐的。如果Ta因为我们的一些行为而感到快乐,那我们就会收获双倍的快乐;比如我们帮助一个陌生人,那是因为我们忍不住想要帮助他,不论帮助的内容是什么,都与Ta无关,只是因为我们这样做会感到快乐,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情;比如和朋友相处,我们首先是喜欢Ta的,和Ta待在一起我们不会觉得烦,而会觉得快乐,我们对Ta所做的任何事,比如问候和关照,都是因为这么做我们自己会感到开心,这个开心并不以Ta的回报为前提。甚至假如我们因为救一个孩子而不小心失去自己的双腿,那也与别人无关,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显然是个悲剧,但我们要为我们的选择负责。我们不应通过此事而自觉高尚,更不应期待别人的回报。诸如上述种种,皆出于我们的自私。

宝贝,因此你要知道,我和妈妈对你爱也是自私的。我们希望我们的爱谨慎而柔和,而非强加于你;我们希望对你的保护也尽量克制,而不至于令你失去经历风雨的体验。宝贝,所有这些我们爱你的内容,都是我们自愿的,在爱你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感受到幸福。我们并非出于责任而爱你,也没有受世俗既定的观念约束而爱你,爱就是爱,没有道理可言。我们对你的爱是支持而非干预,是给予而非索取。我们并不期待你的任何回报,只希望你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你没有责任照顾我们的老年生活,除非这样做能令你快乐;你没有义务在节日里赶回到我们身边,虽然我们期待如此,但除非你乐意,否则不要勉强自己。宝贝,我希望你也能明白这一点,能为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因为它们都来自我们自己的选择,和任何人无关。如果其他人会因此受益,那是值得欣慰的事,但我们不应居功;如果有人会因此受到损失,那是令人遗憾的事,但只要我们无愧,也不必在意什么,那并不是我们的错。绝对自私原则是独立的第一原则——为自己负责,不交换付出,不期许回报,不轻易允诺,不轻信许诺。据我所知,这是最佳的自我保护方式。有太多人,他们之所以会在情感上受伤,就是因为太把自己当回事,于是便在内心要求别人对他进行满足。这是一种对独立的僭越,这样的人永远不可能享受孤独。宝贝,我希望你能享受孤独,那样才有能力拥抱生活。最后读一首诗给你,诗的题目就叫《孤独》,作者有个好听的名字——蒂丝黛尔:
随着岁月的逝去,我的内心越来越富足
和青年时候不同,我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
同每个新认识的朋友,都一见如故
或者一定要用语言把思想塑成具体形状
他们来也好,去也好,在我看来是一回事
只要我能保有自我和坚强的意愿
只要我有力量能在夏日夜晚爬上山去
看星星成群涌过来,在山的那一边
让他们去相信我爱他们,爱得比实在还要多
让他们去相信我非常在乎,虽然我一个人走
假如能让他们得意,对我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我本身完整,像一朵花或一块石头
你的父亲,老莫
2021年12月11日
给未来女儿写信系列
《给未来女儿的第一封信》(点击可阅)
《第二封:趁着你还天真,我要和你聊聊钱》(点击可阅)
《第四信:一切理所当然,都是自以为是》(点击可阅)
《第五封:你当如花朵,在野外绽放》(点击可阅)
《第六封:孩子,我不希望你成为人才》(点击可阅)
欢迎关注▼老莫写日记的地方
/□
1、警世恒言50句2、给思考者的100条线索3、普通人要知晓的100个真相4、人间清醒100问5、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6、困住你的不是现状,而是观念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认知演化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