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这个超大城市,打响第一枪
2022/12/2 21:27:37 EMBA
作者: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
变化,悄然而至。
0111月30日,对于广州可谓跌宕起伏的一天。
先是多个街道、社区叫停全员核酸检测,引发种种猜测。
午后,多区突然发文,解除所有临时管控区,按低风险区管理,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
就连作为本轮疫情“震中”的海珠中部片区,也被纳入低风险区管理,只有出现高风险的楼栋、单元仍在封控之列。
随后,广州多区发文,恢复市场经营和餐饮堂食、恢复线下教学,无论是餐饮,还是电影院、健身房、KTV等密闭半密闭场所,都在恢复之列。
同时,广州市内地铁、有轨电车等逐步恢复正常运营。
一时之间,广州霸榜热搜榜。
……
要知道,就在前一天,还有不少区域被划定为临时管控区,某中心城区因管控传闻一度导致出城车辆拥堵。
与此同时,广州疫情数据,虽然有所缓解,但仍旧处在高位。
所以,这一次调整,来得可谓毫无征兆,一时之间,连广州人自己都无法相信。
02广州这次调整,释放了什么信号?
随后召开的广州疫情防控发布会进一步明确,全面、准确、完整贯彻第九版防控方案和 “二十条”要求,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划定范围。
这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以下几点:1、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2、不得随意扩大密接甄别范围,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接标准。3、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接实施居家隔离。4、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这意味着,过去一出现感染者,动辄封控整个小区或城中村的做法不复存在,而几乎每天一次的全民核酸,也有望成为过去。
这些政策,虽然基本都属于“二十条”的范畴,但任何政策只有落地才有意义,能否“全面、准确、完整”贯彻,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
事实上,在此之前,广州已经做出了表率。在“二十条”出台之后,广州第一个取消了次密接者判定,随后多区按照楼栋划定高风险区,更有地方仅将感染者所在楼层及上下层作为高风险区,其他楼层及小区其他楼栋不做封控限制。
这一次,广州更进一步,解除所有临时管控区,调整全民核酸检测节奏,进入常态化管控模式。
这无疑是积极信号。
0390%都是无症状感染者,这是这一轮疫情最为与众不同之处。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进行梳理,广州累计报告感染者近15万例,其中尚在治疗的重症病例仅4例。
在15万感染者中,无症状占比90%左右,未出现死亡病例。
几乎都是无症状感染者,重症率微乎其微,释放了什么信号?
前不久,有网络热文传播“40度高烧不退,还是无症状”的消息,一度引发恐慌。
显然,这是对“无症状”定义的曲解,纯属胡扯。对此,广州卫健委官方公众号曾发文解释称: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但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腹泻等,且CT无新冠影像学特征者。
换言之,无症状感染者,就是没有任何症状,除了核酸阳性,无论是感冒发烧,还是咳嗽,都不存在。如果出现发烧、干咳等症状,则被划定为轻症范畴;如果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肺炎症状,被划为普通型;如果肺炎加重或呼吸衰竭等症状,则被定为重症及危重症。
由此来看,90%的新冠感染者,都没有任何症状出现;即使有症状的,也绝大多数的都是轻症或普通症状。
正如中国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在前几天的发布会上所说的:
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
换言之,新的变异株,不仅与年初的奥密克戎初代有了明显区别,与去年的德尔塔悬殊可见,与2020年初的原始病毒更是不能同日而语。显然,防控政策与时俱进做出调整,无疑是务实之举。
04当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一个原因是,中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根据《哪些省市,疫情防控压力最大》一文梳理分析,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多达2.67亿人,而80岁以上高龄人口也有近4000万人,其中不乏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显然,再低的重症率及病死率,放在14亿的庞大人口规模面前,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事实上,无论是年初的香港、上海,还是这次的北京、重庆,出现的死亡病例,平均年龄都在80岁左右,且绝大多数都患有基础疾病。所以,做好这些高风险群体的加强针疫苗接种和重症防护,就成了当务之急。
这方面,前几天,有关部委已出台文件,加强60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另一个原因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从医疗资源储备来看,目前我国每千人口的医疗床位达到6.7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不到4张,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同时,医疗资源在区域之间也存在明显差距,东部沿海地区三甲医院、百强医院、执业医师人数更多,西部地区相对薄弱。
这种背景下,如何尽快补上医疗短板,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就成了关键。
无论如何,疫情到了第三年,动辄全城静默的管控模式早已不合时宜,财政承受不了,经济支撑不了,民生也无法长期忍耐。当防控方案不断科学化、精准化之后,挑战的无疑就是各地的医疗能力以及治理能力。新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商务合作:15201337588(微信)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EMB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