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管你收入多少,一定要狠狠存钱!
2022/12/7 21:56:36 EMBA

     作者:竹西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听过一句扎心的话:

     曾经觉得谈钱伤感情,中年以后才知道,没钱更伤感情。

     曾经视金钱为粪土,没钱会被认为一无是处。

     越长大,对这句话体会越深刻。

     人到中年,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抚育,身体机能开始滑坡,经济压力陡然增大。

     有钱和没钱,真的是天壤之别。

     作家三毛说的好:“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对中年人来说,兜里有钱,卡里有数,实在是太重要了。

    

     最近看电视剧《没有工作的一年》,对主人公何雨的遭遇,印象深刻。

     她在上海工作了十几年,却因为不满公司调岗,一朝失业。

     何雨本以为,凭借这些年攒下的存款,可以顺利渡过待业期。

     不曾想,短短几个月内,她的理财项目就亏了一大笔,减掉借给朋友的钱,卡里的余额,只剩6万。

     何雨算了下,车贷2万,再减掉社保、房租、水电费,这些钱半年之内根本不够花。

     为了挣钱,何雨只能到处面试,甚至大半夜去摆地摊赚钱。

     等她好不容易还上了车贷,母亲又被查出患上恶性肿瘤。

     医院催促何雨,在2天之内,把16万手术费补齐。

     可何雨哪有这么多存款?她只能把车卖了,七拼八凑地借钱。

     得知母亲后续还要做化疗,费用还不是个小数目,何雨崩溃得在楼梯间大哭。

     有钱时,觉得什么都无所谓,遇到意外,才发现没钱真的举步维艰。

     生一场病,就能体会花钱如流水的无奈;

     负一次债,就能明白低头四处借钱的心酸。

     知乎上有个问题:

     如果突然失业,你的存款能维持多久?

     有人说,估计就2年吧,房贷+育儿+日常,这些年基本没存下钱;

     有人说,1年不到,家里老人有慢性病,每个月的开支都数以万计;

     有人说,顶多1个月,信用卡、车贷、花呗加起来,都能给人整崩溃。

     没钱的苦,吃一次就够了。

     尤其是中年人,日常开支、车贷房贷、家人健康、应对意外……处处都要花钱。

     没有人希望在意外发生时,连吃饭住房、家人健康都保不住;

     也没有人希望在困窘之时,被逼到绝路,没有翻身的机会。

     有句话说的好:

     人生中80%的困难,都可以用钱来解决,而剩下的20%,也可以用钱来缓解。

     年轻时信奉快乐至上,总觉得谈钱很土很庸俗。

     等长大后碰了钉子、摔了跟头,才知道银行卡上的余额,真的能治好成年人的一切矫情。

    

     网友@努力攒钱的二花 曾说过自己的经历。

     2020年,她和家人刚买完房,就遭遇了降薪,连续3个月,收入只有三四千。

     可她们家光房贷就有7500,这点收入,根本不够用。

     她一个在北京的朋友,因为停工停薪,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了。

     她看着手头的存款一天天减少,心里也怵得慌。

     有了这次经历后,大家都不敢乱花钱了。

     二花不止一次跟家人说,非刚需的开支,能少花就少花。

     所以这2年,大家存钱存得特别努力。

     最近,家里的收入再次受到影响。

     但大家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慌了,毕竟手里有了50万的存款,还能撑一段时间。

     二花说:

     “存钱当然不是为了不花钱,而是在遇到万一的情况时,有钱可花。

     遇到经济不好,或者没有收入了,我们才能有钱吃饭、有钱还贷,关键时候,还能保命。

     当听说这段时间,很多人因为失业,生活都变得困难时,我真的很感谢自己有努力存钱。”

     疫情期间,我们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有些人的生活被迫按下暂停键,但也有人很快恢复如常。

     差别在哪?

     就在于手头的存款数。

     有钱,意味着意外来临时,还能抵御风险,生活有保障;

     没钱,则意味着遭遇变故时,只能被生活风浪卷着走,没有一点选择权。

     在充满不确定的当下,手有余粮,心才不慌。

     正如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说的:

     人追求的当然不全是财富,但至少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使自己能不受阻挠地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朗,能够独立。

     那些一点一滴攒下的,何止是钱,更是生活的选择权。

     看到卡上的数字蹭蹭上涨,心里的安全感,才会增加。

    

     曾看过一位网友的留言,她把自己的管钱经历,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刚工作的2-3年,不做计划,没有存款,只知道四处旅游,胡吃海喝;

     第二个阶段,当了房奴,开始攒钱装修、买车位,最夸张的时候,每天一盘炒素菜配白米饭,日子过得紧巴巴;

     第三个阶段,生了孩子,有了忧患意识,每月定期存款,吃穿住行样样从简。

     这位网友说,习惯极简生活后,她早把珠宝豪车都看淡,觉得有房有车有家,已经非常幸福。

     很多人总以为省钱意味着节衣缩食,每天过得抠门且委屈,其实并不尽然。

     看过一个幸福公式:幸福=能力÷欲望。

     在赚钱能力不变的基础上,给消费欲“降级”,一样可以实现财务幸福。

     那么,怎样削减消费欲望,实现快乐存钱呢?

     给大家3点建议:

     1.强制储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尝试过“储蓄”,但因为没有采取“强制”的手段,所以往往都会坚持不下去。

     想做到强制储蓄,其实可以借助一些小工具来实现。

     比如设置支付宝的蚂蚁星愿,每个月自动扣2000-3000元存起来,简单快捷;

     或者设置“笔笔攒”的数额,每买一次东西,都会从卡上扣一笔钱到余额宝,久而久之,也会存下一笔不小的数目。

     2.不要冲动消费

     遇到一些促销活动,很多人都会忍不住疯狂剁手,以至于最后买了一堆不需要的东西。

     怎么办呢?

     可以给自己的购买行为设置一个“缓冲期”,延迟消费,不要冲动。

     喜欢什么东西,可以先放在购物车,隔段时间再来看看,你是否真的想买它;

     或者给自己定“淘宝预算”,每个月用1000元,用完即止,这样买东西之前,都会反复权衡。

     3.制定理财计划

     存不下钱的一大原因,就是不懂资金分配,以至于家庭收支混乱,打理时毫无头绪。

     其实网上很多有趣且科学的理财方法,可供选择。

     比如1234存钱法:

     10%的钱用于3到6个月内的生活开销;

     20%的钱用于购置保险,抵御意外和疾病;

     30%的钱可以买股票、基金等,这些高回报的投资,有助于财富的快速增值;

     40%的钱,用于储蓄、国债等稳健理财项目上,实现保本增值。

    

     还有333存钱法:

     把收入按照储蓄、生活开销、投资理财分成三等份,发工资时先存钱,再消费,避免最后存不下钱。

    

     网上有个问题:一个人最正确的生活观是什么?

     很赞同心理咨询师@唐若说的:

     放下面子好好赚钱,如果没有赚钱的能力,那就控制自己花钱的欲望。

     是啊,人生很贵,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别忘了精打细算,努力攒钱。

     别轻信什么消费至上,再光鲜的生活,都不如账上有钱,更让人安心;

     也别做嘴上说说的空想派,再多自我安慰,也不如卡里有数,来的更实在。

     对人生最大的负责,就是随时留好退路,能够抵御风险,保护自己和心爱的人。

     哪怕一天只省下几十块,但看着卡里的余额一点点变多,你心中的底气也会越来越足。

     2022年最后一个月,愿我们都能埋头苦干向钱看,努力赚钱往厚看。

     卡里不缺钱,晚上不失眠,心中有光,身边有人,兜里有钱,幸福快乐,回家过年。

     点亮“在看”,祝福每个人!

     作者:竹西,爱读书,爱生活。个人公众号:四五页(dreaminggirls3)。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

    

     商务合作:15201337588(微信)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EMB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