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18人急性肝损伤进ICU,这么预防新冠,比阳了更危险……
2022/12/14 22:31:44 EMBA

     来源公众号:国馆(ID:guoguan5000)

    

     你敢信么,在全国已经陆续解封的今天,新冠病毒依然有很强的威力。

     这句话,绝非危言耸听。

     前两天,一家医院单一个早晨就接诊了18位患者,他们的病,都和新冠有关。

     难道是奥密克戎作祟?

     那势必是头晕发热,喉咙痛,喝个开水都难受。

    

     最近,对奥密克戎引起的这些症状,相信很多人都了然知晓了。

     然而事故的情节不是这样的,这18位病友入院的直接原因并非奥密克戎,而是缘于另一种症状——急性肝损伤。

    

     这种症状不在奥密克戎的“辖区”之内,但它的出现却跟奥密克戎有着极大的关系。

     因为这18位病友在入院之前,都有过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经历,正是这一行径引发了急性肝损伤。

    

     换句话说,吃太多药,身体经受不住了。

     “是药三分毒”,什么药吃多了,都不好。

     这本来是我们共通的常识。

     但这么多人,却不顾常识,把自己吃进了ICU,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疯狂?

     答案是——预防奥密克戎。

     随着全国的陆续“解封”,很多人身边的阳性病例越来越多。

    

    

    

     对不少人来说,新冠病毒在过去,跟我们是有距离感。

     绿码和行程码挡在前头,时不时的封控管理。

     虽然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也拉开了我们和病毒的距离。

     当时,对没感染的人而言,病毒只是不断上涨的数字和一条条相关报道的新闻。

     然而当它冲破了一切藩篱降临到身边的时候,难免会令人心里怵了一下。

     而一旦来了恐慌和焦虑,人就会开始寻求心理慰藉。

     于是乎,药店的生意,好了起来。

     外卖小哥日常光顾。

    

     架子上的药品总是一扫而光。

    

     有些药突然之间,就成了“明星药品”。

    

     它们当中最惹人注目的,无疑是连花清瘟。

     解封之后,连花清瘟在京东的搜索量增长了2000倍,有门店一天就卖出去40万盒。

    

     需求起来了,价格也便水涨船高。

     有市民反馈,连花清瘟药价暴涨240%,价钱多了2倍多。

     详细的我们可以看看央视财经披露的一组数据:

     某线上药房销售连花清瘟颗粒6g*10袋/盒,11月采购价格23.5—32元/盒,销售价格26.8—38元/盒;

     从12月初开始迅速上涨,至12月5日,已经涨到99元/盒。

     另一家药房销售连花清瘟胶囊0.35g*24粒/盒,11月采购价格11.5—12.5元/盒,销售价格18.9—33.1元/盒。

     12月初采购价格14.5—22.5元/盒,销售价格从41.9元/盒迅速上涨到88.1元/盒。

     看着这样的数据,你会理解下面这张图片之所以火起来,绝不是没有缘由的。

    

     更过分的是,你贵就算了,有时候还“捆绑出售”,没买其他药,就不给买连花清瘟。

    

     可即便这样乱象丛生,很多人却依然对它趋之若鹜。

     但它真有那么“神奇”么?

     对于这一点,九派评论的说法很是中肯。

     九派指出,新冠病毒到目前为止,是不存在什么特效药的。

     连花清瘟这款药物研发于SARS期间,主要用于治疗流感;2018年进入基药目录,在国家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中多次被列为推荐用药。

     连花清瘟并不是治疗或者预防新冠的特效药,反之,因为成分中含有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等“寒性”药材。

     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如果拿它来预防新冠,吃多了还有拉肚子的风险。

    

     同时,专家也指出,连花清瘟其实有上百种替代药。

    

     绝不是非此不可。

     但纵使如此,还是无法减少人们对它的追捧。

     除了连花清瘟,像布洛芬和一些其他的药品,热度是居高不下。

    

     一些人囤了药之后,便在朋友圈炫耀了起来。

    

    

    

     甚至说:“万事俱备,只差阳了”。

     预防病毒的心态可以理解,但这么猛地囤药有没有必要呢?

    

     这个问题,人民网12日发的一篇文章直接就在标题回应了——

    

     三个字——不可取。

     文章指出,OTC药物(非处方药)虽然较为安全,但也是相对而言。

     如果盲目地吃很多,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我们上头说过的那18位肝损伤病友的情况。

     上海仁济医院医师茅益民指出,很多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小剂量使用问题不大,超剂量服用有引发肝损伤的可能,严重者还会导致急性肝衰竭。

     总之,药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不要到时候没感染,却因为吃药进了ICU。

    

     其次,大部分人只是对着药品说明书,是很难做到精准用药的。

     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地吃吃吃,可能效果极其有限。

     最后,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药品也是有保质期的。

     “当药品超过有效时限后,其内在结构、组成成分和临床效价均会发生改变。如果盲目囤积大量药物,很可能在真正需要用药的时候,药物已经过期。”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没事,我用得完。

    

     但从这波囤药浪潮里很多人的表现来看,要他们把药用完的唯一途径,应该是当饭吃。

    

     其实说了这么多,过度囤药、用药的情况层出不穷,归根到底是为何?

     还是那个字——怕。

     一切都是恐慌的产物,在怕的情绪下,一见到有人说某某药品可以预防新冠,又见到很多人排着队去买,便毫不犹豫地跟了上去。

     一位参与囤药的广州居民,排了两个小时的队,一口气买了十几种药品,包括感冒药、发烧药和抗生素,买完了之后,他非常高兴,他说可以和家人安心过年了。

     但之后,“医药界”的记者问他各种药品的使用时机和禁忌时,他却一个也说不出来。

     只回答了一句:“觉得吃了总比没吃强。”

    

     这是很多人的写照。

     要破除这样的盲目,首先需要击溃恐惧,而击溃恐惧就得用事实来说话。

     现在的新冠奥密克戎跟刚刚爆发的时候,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拿最早“解封”的广州举例,16万例感染,只有4例危重症,无死亡病例。

    

     它早就不再是当初那只张牙舞爪的“蝙蝠”了。

     钟南山院士12日在答记者问中进一步说,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已低至0.1%。

    

     张文宏医生的团队则直接指出,新冠将会成为一种季节性流行病。

     也就是说,在将来,奥密克戎会跟感冒一样常见。

     很多阳过的人,也开始现身说法。

     大人物有刘强东、王石等等。

    

    

     普罗大众就更多了。

    

    

    

     有人说了这样一个段子,说问一位医生阳了都是什么症状,他说99%都是先发朋友圈。

    

     此番种种,很令人欣喜,它说明,我们终于可以坦然地面对新冠了。

    

     其实这就是击碎恐惧的路径,当我们不再畏惧它的时候,它也便不再可怕。

     最后想说,大疫三年,我们都承受了很多,神经敏感一点,也在情理之中。

     但一切都会过去,一切也必将过去。

     现在“解封”了的我们,除了攻克病毒,更要战胜“心魔”。

     随着张文宏医生等一批专家的预测,在未来一个月,我们极有可能会迎来奥密克戎感染的高峰期。

    

     在此建议各位,不用恐慌,不用畏惧,不必盲目跟风囤药,理性以对,科学防护。

     没那么吓人,一切都会好的。

     作者简介: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8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

    

     商务合作:15201337588(微信)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EMB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