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突传大消息!任正非署名表态,五年内不造车!刚刚发布,去年营收6423亿
2023/3/31 22:54:08 EMBA

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署名发出公告,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任正非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消息发布后,迅速冲上热搜。
来源:新财富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证券时报、36kr、NBD汽车、砺石汽车、柒财经

3月31日,据36kr报道称任正非签发公告重申“不造车” ,内部人士证实了此消息,稍后的年报会或将回应此事。
华为汽车的终局究竟走向何方,充满想象空间。
01任正非最新表态!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
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署名发出公告,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任正非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
“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消息人士称,而且重点指出,“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
消息发布后,迅速冲上热搜。同时,华为的重要合作伙伴——赛力斯(601127)股价盘中一度跳水超7%,随后跌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盘,跌幅为1.6%。
2019年9月,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定位是“提供增量部件”。但鉴于华为手机曾经在手机终端领域取得的成就,业界关于“华为要造车”的猜测也从未停息。
2021年中,余承东接棒华为汽车业务,主导了华为汽车业务事业部和消费者事业群的整合,余承东成为总负责人。关于华为造车的猜测再次涌起。
今年车市进入激烈的对抗后,问界车型为了冲击更多市场份额,与华为的绑定也在加深。尤其是3月8日,在社交渠道的宣传语中,原先“AITO问界”的字样更改为了“HUAWEI问界”。这被认为是华为进一步主导AITO汽车发展的信号。
不管外界如何猜测,任正非的此次署名公告无疑再次表明了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立场。
31日下午,华为在坂田基地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华为整体经营平稳,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人民币,净利润356亿人民币。面向未来,华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投入达到1615亿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25.1%,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人民币。
“雪后疏梅正压枝,春来朝日已晖晖。对我们来说,我们有压力,更有信心。”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现场表示,“我的个人案件(加拿大引渡案)已画上句号”。
孟晚舟表示:“2022年,经营依然面临较大压力,总体而言,经营业绩符合预期。2022年末,华为的资产负债率为58.9%,净现金余额1,763亿人民币,近万亿的总资产规模中,现金、短期投资、运营资产等高流动性资产构成了资产的主体部分,财务状况持续稳健,具有较强的韧性与弹性。2022年,研发费用总额为1,615亿人民币,研发费用率25.1%,处于历史高位。面向未来,我们有压力,更有信心!”
数据显示,2022年,华为在运营商业务领域实现销售收入2840亿人民币,华为企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332亿人民币,终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145亿人民币。
02借力华为“造车”
据砺石汽车,赛力斯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可以追溯至2019年。彼时,华为刚刚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而赛力斯则是一家在汽车行业打滚了近20年,刚刚从燃油面包车开始全力转向新能源车的车企。赛力斯旗下首款新能源车型SF5在上市首年仅售出800台,可谓非常惨淡。
一边是迫切想要扭转销售颓势的赛力斯,一边是刚涉足汽车业务的华为,于是两者一拍即合。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通常可以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HiCar模式,主要提供车机智慧互联解决方案。
第二种则是智选模式,在HiCar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加入了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系统,且产品可以入驻华为智选和华为旗舰店,这也是华为与赛力斯首创的合作模式。
第三种则是华为与北汽极狐合作的HI版模式,以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两大领域的技术合作为主。
三种模式由浅入深,但从“见效速度”来看,华为与赛力斯的“智选模式”是最快的,可以快速借用华为在产品设计、销售渠道、品牌形象方面的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华为与赛力斯联手打造的问界品牌,自2022年3月首款汽车M5开启交付,去年累计销量7.6万辆,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六。

据柒财经,赛力斯旗下的问界(AITO)品牌,在经历了2022年的短暂辉煌后,发展势能正在加速衰退。
2022年3月份,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问界,正式交付了第一款纯电车型M5,之后发展迅速,到8月份便实现月销过万的成绩,9、10月份也连续销量过万。这一成绩,也意味着问界品牌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与蔚来、小鹏与理想等几家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站到了同一起跑线。
但进入到11月,问界便第一次出现了月度环比下滑,月交付量只有8260辆,环比下滑31.3%。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月度环比是一个关键数据,是衡量该品牌成长势能的一个重要标准。
由于临近春节的热销,进入12月份,问界品牌的交付辆又重新过万,达到10143辆,但在埃安、理想与蔚来等多家新能源车企均创下历史新高的12月份,问界的这个销售数据并不突出。
也许是已经意识到品牌势能的衰退,在进入2023年后,问界品牌便率先跟随特斯拉进行降价,以谋求自救。其中,问界M5 EV的售价为25.98万-28.98万元,问界M7为28.98万-37.98万元。
此次调价,被认为是问界面向特斯拉Model Y和理想L8两款核心竞品的正面应战,特斯拉Model Y后轮驱动版的起售价为25.99万元,理想L8的售价为35.98万-39.98万元,问界M5 EV和M7的起售价均低于对手。
但此次激进的降价策略,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公开数据显示,问界品牌在2023年1月份的交付量只有4475辆,相较上个月环比大幅下降55.9%。
03近三年累计净亏损超75亿元
据NBD汽车,记者查阅赛力斯2016-2022年财报发现,从2018年归母扣非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至今,赛力斯连续五年来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累计最高达104.48亿元(2022年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以43亿元计算)。不仅如此,赛力斯净利润也从2020年出现亏损,至今持续了三年。
官方数据显示,赛力斯在2020年和2021年净亏损分别约17.29 亿元、18.24亿元。按照2022年净亏损39.5亿元计算,赛力斯近三年来累计净亏损最高达约75.03亿元。

图片来源:赛力斯公告
面对外界关心的赛力斯连续亏损三年是否会有退市风险问题,赛力斯方面给出了否定答复。“退市新规执行后,不再只强调净利润,而是更强调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赛力斯相关工作人员解释称。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年底,沪深交易所实施了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发布退市新规,引入“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组合类财务指标,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如,上市公司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就有可能退市。而一个公司连续亏损三年,但营收没有低于1亿元,则不会退市。而赛力斯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均超百亿元,并在2022年创历史新高,突破300亿元,并不符合退市新规要求。
对于业绩预亏原因,赛力斯方面解释称,2022年受芯片、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尽管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了销量的连续正增长,但疫情不仅影响了进店客流量和市场推广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影响了供应、物流、生产等诸多环节,产品产销量未达预期,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大,折旧及摊销费用较高。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称,赛力斯在2022年亏损主要系品牌开拓初期费用投入较高、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规模效应尚未完全释放,亏损幅度符合预期。
04广汽与华为合作生变,最新回应
近日,广汽埃安和华为合作项目变动一事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并非每一家车企都会欢迎华为,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了解到,广汽已停止与华为进行的HI合作模式,双方是零部件供应和采购关系。
3月27日,广汽集团公告称,广汽埃安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本次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公司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项目总投资由9.25亿元调整为12.33亿元,资金来源为自筹解决。

上市公司公告截图
这意味着AH8项目的合作模式由Huawei Inside模式“降级”成为零部件供应商模式。事实上,在官宣合作近两年的时间内,双方甚少披露合作进展,且合作中止传闻屡见报端——埃安官方公开吐槽“与华为合作基本没有议价能力”,华为方面则采取冷处理。
对于终止合作一事,广汽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有点复杂”,但并未否认这一消息。广汽集团一高层也曾对记者表示“不要认为跟华为合作了就能够高端化,华为没法给予品牌全部。自动驾驶方面可以跟华为合作,但不能依赖华为,还是要靠自己。”
针对与华为合作模式转化的情况,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告诉21记者,华为仍是广汽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项目仍在推进,此前广汽集团计划与华为联合开发并于2025年发布新品牌,但目前广汽已有埃安、昊铂两个新品牌,没必要再推新品牌,所以和华为友好协商后,决定通过优势互补的方法,将华为转型为战略级合作伙伴供应商。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透露,AH8项目之前,广汽集团与华为已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合作。从联合开发转为自主开发,并不意味着与华为合作生变,华为仍然是广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灵活性,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三年前意向的东西和三年后消费者的需求不完全一致,自己开发更容易掌控灵活性,联合开发可能需要满足几个合作伙伴的要求,满足速度不一定快;二是先进性,品牌不同、调性不同,对先进性追求的领域也不同,若一个东西大家都在用还有什么品牌特色呢?三是综合成本的考量,转变成供应商模式有利于双方把各自优势发挥到极致。”冯兴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而今年汽车行业掀起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一定挑战。
对此,冯兴亚直言,“搞企业经营就是打仗,不怕打仗,就怕没办法。但是不主动打这种消耗性的、有可能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价格战,但遇到了也不怕、也要打,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打赢的、善于作战的企业。”冯兴亚表示,广汽随时做好打价格战的准备,在预算上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广汽埃安今年的产销目标是50万辆挑战60万辆;到2030年产销努力突破150万辆,加速构建世界一流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继去年完成近183亿元的A轮融资后,目前广汽埃安正全力推进IPO,拟冲刺新能源汽车科创板第一股。
商务合作:15201337588(微信)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EMB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