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淋病的系统医学分析
2022/3/5 23:03:58 张仲林
今日摧荐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来源/绿洲系统医学研究所 ( gh_ff26117870ec )
前言
淋病(gonorrhea)是一种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性病。我国解放前,淋病的流行十分严重。解放初期淋病占性病的第二位,到60年代中期,淋病在我国基本消灭。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80年代淋病又重新传入我国,从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蔓延。而且每年发病率增长很快。淋病在性病的发病中属首位。我们基因诊断中心性病专家门诊每年接诊性病患者2万多人,而淋病占60%左右。淋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在7-10月份发病率最高,12-3月份发病率最低。目前高收入阶层发病下降,普通收入阶层发病率增加,大城市人口感染逐渐下降,中小城市人口感染增加,这体现了淋病从城市走向农村,农村病人增多的特点。据WHO报告2016年全球有8700万淋病新发病例,西太平洋地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欧洲部分国家,例如美国淋病年发病率分别自2008和2014年出现两次大幅上升。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13-2016年我国淋病发病率增长幅度较为平稳,2017年开始出现明显上升趋势。淋病发病率在男性中最高,而在妇女中带菌率最高。性活跃者、青少年、贫民、黑人、受教育较少者、未婚者中发病率最高,这些人对淋病起着传播作用。有一些淋病的传播与妓女吸毒后性交易传播淋病有关。妓女淋球菌感染率在新加坡和台北市阳性培养率为8.5%。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阳性培养率为31%,非洲的Bata地区阳性培养率为51%。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趋严峻,严重影响对淋病的有效治疗及传播的控制,应对日益严重的淋球菌耐药问题,除了研究病原菌的遗传特征及基因变异之外,如何加强药物的科学应用,提高治疗效能是研究热点。在治疗淋病的药物越来越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深入了解淋球菌的病理机制,并从中去发现去探索未来治疗淋病的新思路、新方法。现今用系统医学对淋病进行全面,精准的分析和治疗,以期达到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董森林,王艳青.淋球菌的耐药研究及展望[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26(05):568-570.
[2] 杨韵青,朱慧兰,罗权,汤少开,何婉苹,梁容娇,钟雪莲,彭嘉俊,王建琴,陈祥生.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9(04):322-326.
[3] 雒玉辉,林昭春.淋病奈瑟菌耐药流行病学及机制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09,30(05):753-755.
第一部分
关于淋病的各种认识
一、古代医学对淋病的认识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性疾病。属中医的“膏淋”、“淋浊”、“精浊”、“毒淋”等范畴。中医文献中的淋证,是广义泌尿系疾病的总称,指排尿不畅,点滴而下,甚或茎中作痛。《杂病源流犀烛》描述的:“其茎中如刀割火灼,窍端有秽物,如米泔,如粉糊,如疮脓,如目眵。”汉代张仲景在《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中讲道:“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明确淋病病位在下焦,热邪可致病。至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淋候》中说:“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其状,小便5出少起数,小腹弦急,痛引于脐。”至此,对淋病病因的认识从外感逐渐转入肾虚为本。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淋闭》强调热在下焦致淋的重要性,金元时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悉述淋病的症状、机理和治疗用药原则,特别强调遗尿、冷淋非冷所导致,乃热客于中。明清以来医家继承发扬前代的学术观点,很多医家也注意到淋病和生殖系的密切关系,从而把性生活不当纳入淋病的病因。民国时期的张锡纯把性生活不洁导致的“花柳毒淋”归入传统淋病的范畴。纵观古今医论,淋病的发生可谓病因多端,外感、内伤、饮食、情志、房事等皆可致病。近代中医认为淋病由寻花问柳,婚外性乱交或误用秽浊湿热之邪污染的器具,湿热秽浊由下焦前阴窍口入侵,阻滞于膀胱及肝经,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湿热熏蒸,精败肉腐,气化失司或湿热秽浊久恋,伤津耗气,阻滞气血,久病及肾,导致肾虚阴亏,肾失温煦,瘀结内阻,日久则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演变成以下诸证。2.1湿热毒蕴(急性淋病)证见:前阴窍口红肿,溢出秽浊物混浊如脂或呈脓性。尿频,尿急,尿痛,淋沥不止。女性兼见宫颈充血或前庭大腺红肿疼痛,发热乏力。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2.2正虚毒恋(慢性淋病)证见:小便短涩,淋沥不畅,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食少纳差,酒后或疲劳易发。女性带下多。舌淡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治宜滋阴降火,利湿祛浊。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2.3毒邪流窜(伴合并症者)证见:前列腺肿痛拒按,小便溢浊或淋沥,腰酸坠胀。女性下腹隐痛,压痛,白带秽浊量多。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化浊。方选:自拟石苇散。2.4热毒入络(淋病性败血症)证见:小便不畅,灼热刺痛,下腹痛。高热头痛,表情淡漠,面目浮肿,四肢关节酸痛,心悸烦闷,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浊。方选:清营汤加减。 参考文献:[1] 邵奇.淋病的中医辨治[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276-276,277. [2] 颜平.中医淋病文献和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3] 范玉芹.淋病的辨证施治[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03):224.
二、现代医学对淋病的认识淋病奈瑟菌是导致人类淋病的病原菌。人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人类的H因子才能和淋病奈瑟菌直接结合,其他灵长类动物则不能,研究者们推测这可能是人是其唯一天然宿主的原因之一。淋病患者是传播淋病的主要传染源,淋病主要通过不洁性交而传染。但也可以通过非性接触途径传播,性接触传播是淋病的主要传染形式,成人淋病几乎都是通过性交感染。非性接触传播通过污染的衣裤、床上用品、毛巾、浴盆、马桶等间接感染;新生儿淋菌性眼炎多通过淋病母体产道感染引起的。妊娠妇女患淋病,可以引起羊膜腔内感染及胎儿感染,此外还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和器具引起医源性感染,轻症或无症状的淋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淋病是指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泌尿系统生殖器黏膜的化脓性炎症,经性行为传播,多侵袭泌尿生殖道黏膜,主要引起男性的急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在女性主要以隐形感染为主,常因不能及时医治而最终导致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甚至导致不孕症。凡观察到形态典型的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无论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外均判断为涂片阳性。白带增多,外阴刺痒、阴道粘膜及前庭大腺红肿是淋菌性生殖器炎症的主要症状,但是部分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甚至无症状。一旦与淋病患者有性接触,女性的受染率可高达90%,而男性感染的机会,1次为20%,4次接触为60%~80%,性交次数增多感染机会增加。淋菌感染的特点是好侵犯泌尿生殖道粘膜的柱状上皮,并可沿粘膜上皮上行感染。该病也可侵犯眼、咽喉、直肠甚至全身各脏器,引起相应的损害。常见感染部位是子宫颈、尿道、输卵管、旁腺、前庭大腺等处。严重者经血行播散全身,引起播散性淋菌感染。40%-60%的妇女无明显症状,急性淋病常首先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急性尿道炎症状,并有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慢性发作时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酸、背痛或白带增多。有时出现发热、寒颤、头痛、恶心、呕吐等。 参考文献:[1] 岳永霞.妇产科淋病的诊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8):146-147. [2] 齐越,张雷.淋病奈瑟菌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01):13-15.
第二部分
关于淋病的系统医学分析
一、使用医学系统分析淋病的诊断图谱1、外来病原物质侵入人体(外邪)淋病奈瑟球菌(Ng)又称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菌,人类是该菌的唯一天然宿主和传染源。由于人类缺乏对淋球菌的先天免疫力,因此普遍易感,且感染后机体难以产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故可反复感染,危害极大。淋病奈瑟菌感染可导致不孕不育,还可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传播。淋球菌侵入并感染人体后,以机体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性表现。淋球菌一方面作用于中性粒细胞膜从而减弱其生理功能,另一方面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内吞噬炎症小体的发育。研究淋病组CMV-IgM阳性率为34.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67%,说明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较高,淋球菌感染后,可促使原来潜伏的CMV再活化,也可使泌尿道局部抵抗力降低,再次感染CMV。另有研究显示,淋病患者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为46.0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表明淋病患者易感染HBV。综上,淋病患者感染CMV和HBV的机率远远高于健康正常人,而性途径是CMV和HBV主要传播途径,这可能与我国性病结构中淋病比例最高,性活动最为频繁有关。
参考文献:[1] 衣美英,刘如思,刘晓梅,刘昌平,陈廷,山长武.淋病患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01):29-30.[2] 王学芳,张希兰.淋病患者HBV和HCV感染的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03):47-48.[3] 陆原,廉翠红.淋球菌重组腺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05):328-331.[4] 解如山.淋病奈瑟菌的侵入感染与免疫逃逸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1):3262-3264.
2、人体组织数量发生变化(阴虚)暂未找到相关文献。3、人体组织数量发生变化(阴盛)暂未找到相关文献。
4、人体功能发挥发生变化(阳虚)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产生的炎症小体是其应对淋病奈瑟菌入侵的一种重要手段。炎症信号识别受体识别刺激信号后,自身发生寡聚化,并募集抑癌基因(ASC)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特异水解酶炎症性1(caspase-1)切割促炎症因子前体pro-IL-1β和pro-IL-18产生成熟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18引发炎症反应,促进淋病奈瑟菌的清除。研究发现在淋病奈瑟菌感染过程中,其可促进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这会导致强烈的炎症反应。在淋病奈瑟菌生殖道感染鼠模型中发现,淋病奈瑟菌促进产生Th17细胞因子IL-17,以及Th17通路的其他几种关键细胞因子,包括IL-6、IL-1β和TNF-α,它们对于从天然CD4+T细胞前体诱导Th17谱系的发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对Th1细胞的分化至关重要的IL-12浓度较低。这揭示了淋病奈瑟菌感染促进初始T细胞向Th17细胞而不是Th1细胞分化,Th17细胞产生重要的细胞因子IL-17,其可通过趋化中性粒细胞等的作用来抵抗感染,而如上所述,淋病奈瑟菌有抵抗这种免疫机制的作用。在淋病奈瑟菌感染过程中会促进免疫抑制性炎症因子的产生,使得Th1/Th2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得到抑制。淋球菌感染机体后引起化脓性炎症,以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活化渗出为特征,同时,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又可以释放出多种炎症因子,使炎症反应逐步扩大加剧。TNF-α和IL-lβ为两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研究人员用淋球菌刺激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发现TNF-α和IL-lβmRNA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TNF-α和IL-lβ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可诱导黏附分子表达,促使炎症细胞聚集,并进一步激活中性粒细胞,增强其对细菌的杀伤作用。淋病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中TNF-α、IL-10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高于健康人员,而血清IL-2则明显低于健康人员,说明患者的炎性应激状态呈现异常的状态。iNOS系统为中性粒细胞发挥杀菌作用的重要途径,可被脂多糖和IFN叫诱导产生。iNOS将精氨酸水解为瓜氨酸而释放NO,NO与过氧化氢或过氧化物酶结合,在吞噬体的酸性环境中产生可杀伤细菌的过亚硝酸盐基。我们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对淋球菌刺激后中性粒细胞iNOS进行检测,其含量显著升高。NO对微生物的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低浓度状态下发挥抗炎作用,浓度较高时促进炎症反应。故推测孕激素通过对iNOS的抑制,调节NO浓度,从而影响炎症过程。 参考文献:[1] 李雪纯,苏晓红.淋病奈瑟菌致病的免疫学机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8,24(05):452-456.[2] 王晓梅,高维红.女性生殖系统急性炎症与淋病双球菌感染的关系[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03):52.[3] 帅俊,陈宏翔,吴志红,陈嵘祎,许莉,俞莺,涂亚庭.孕酮在淋球菌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中的调节作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05):324-327. 5、人体功能发挥发生变化(阳亢)暂未找到相关文献。 6、气体交换功能发生减弱(气滞)淋病奈瑟菌属于一种需氧菌,其表面的外膜蛋白Ⅰ可调节宿主体内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从而影响机体细胞内的氧自由基生成并使细胞内部氧化性新陈代谢下调,这些影响或许就是机体感染淋球菌后发生炎性反应时部分淋球菌能削弱体内吞噬细胞氧依赖性反应作用的原理。已获得共识的观点是,脂肪组织缺氧时将促进脂肪细胞(主要为白色脂肪细胞)分泌大量的炎症相关脂肪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使机体处于炎症状态,伴随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和巨噬细胞浸润的表达增加。人体内氧浓度各不相同且处于随时变化中。人体细胞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将氧气转化为人体所需的养分,且在此过程中,细胞和组织对氧的利用率不断变化。氧气调节机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所有的细胞都具有主动调节氧气含量的功能,细胞对含氧量的调节能使细胞适应低氧水平的新陈代谢。 参考文献:[1] 解如山.淋病奈瑟菌的侵入感染与免疫逃逸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1):3262-3264.[2] 李雪纯,苏晓红.淋病奈瑟菌致病的免疫学机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8,24(05):452-456. 7、肠物交换功能发生减弱(肠滞)肠道淋球菌感染在女性性病患者中大多是由于阴道分泌物向周围扩布所致,部分感染是源于肛交,女性直肠淋病常无症状。男性直肠淋病患者的感染绝大多数来源于肛交。无症状的肠道淋病患者是同性恋人群中的主要传染源。症状常轻微,可有便秘、肠道不适,里急后重和脓性分泌物。偶尔,患者仅注意到粪便中的粘液丝和少量血便误以为是痔疮。 参考文献:[1] 樊尚荣.发生在肠道的性病[J].婚育与健康,2000(05):33. 8、血液交换功能发生减弱(血瘀)目前暂未发现关于淋病患者血液交换功能出现改变的研究,但是在性病的研究中,有相关实验显示,患上性病的血液指标与健康人相比,红细胞数量下降,血小板数量升高。另外有研究结果在提示性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时血液可能有血栓形成风险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吴爱明研究表明,淋病患者的免疫粘附抑制因子(FEIR)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均高于健康人群,而免疫粘附促进因子(FEER)及直向肿瘤红细胞免疫花环率(DTER)则低于健康人群,说明此类患者红细胞免疫受损的情况也较为突出。相关研究表明,活血类植物药在降低血小板凝集、促进红细胞生成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故在治疗淋病时使用活血药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1] 王宵.当归补血汤促红细胞生成潜在药效成分及作用通路初步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2] 颜秉玲.复方中药对运动人体血细胞及EPO、T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8.[3] 吴爱明,邓雪琴,陈坚.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与淋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5,24(06):58-61.
9、体液交换功能发生减弱(湿阻)成人外阴和阴道的鳞状上皮能抗拒淋球菌的侵入,但淋球菌可侵入前尿道粘膜和尿道的附属腺体。在受染的第2~7天,尿道和尿道附属腺体的急性卡他性化脓性炎使脓性渗出物自尿道口流出,尿道口充血、水肿。如不治疗则病变上行延及后尿道及其附属腺体、前列腺、附睾和精囊腺,或Batholin腺、Skene腺(女性的尿道旁腺)、子宫颈以至输卵管,引起上述组织的化脓性炎,然而难以解释的是睾丸炎却极少见。在前列腺可形成脓肿。之后,尿道炎性瘢痕导致尿道狭窄,排尿困难。输卵管炎可导致输卵管繖粘连,脓性渗出物积于输卵管腔内成为输卵管积脓,从而局部感染慢性化。输卵管病变如延及卵巢,两者粘连,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病变更可扩展至盆腔,引起盆腔器官粘连。淋菌侵入粘膜细胞,在细胞内镶殖,使上皮细胞崩解,淋菌可在细胞外,或粘膜下层,巨噬细胞可吞噬淋菌.刺激炎性细胞聚集,局部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粘膜溃破化脓,脓液覆盖在溃疡表面,创面由鳞状上皮,或肉芽组织修复。 参考文献:[1] 曹吉勋,赵自星.直肠淋病概述[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大肠肛门病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1:3.
二、使用系统医学制定淋病的治疗原则从上述分析淋病的病理变化,从系统医学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外邪(淋病奈瑟菌感染)+阳虚(强烈的炎症反应)+肠滞(便秘、肠道不适)+血瘀(血栓风险)+气滞(氧自由基缺乏)+湿阻(局部水肿)。从上面的淋病的病理变化分析及诊断图谱,按照其治疗的优先性顺序,我们制定出如下的治疗原则:1、祛除外来病原物质(祛邪)2、增强人体功能发挥(补阳)3、增强气体交换功能(行气)4、增强体液交换功能(祛湿)5、增强肠物交换功能(通肠)6、增强血液交换功能(活血) 下面我们来一一阐述。1、祛除外来病原物质(祛邪)【系统医学模式】推荐常用的祛邪类中药为:连翘、金银花、黄芩、大青叶、虎杖、黄柏、黄连、蒲公英、土茯苓等等。现代药理研究蒲公英、土茯苓对大肠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均有抑制作用。土茯苓对产β-内酰胺酶的淋病奈瑟菌耐药质粒具有一定消除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淋病奈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生物医学模式】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等。阿奇霉素对于支原体、淋球菌、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左氧氟沙星通过抑制细菌核糖、核酸以及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强力霉素为四环素类抗生素类药物,可发挥较强抗菌作用而达到抗菌消炎目的,以消退炎症。 参考文献:[1] 许多祥.左氧氟沙星对淋病合并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血清IL-6、IL-1β、IL-8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0,4(23):120-122.[2] 金翠萍,哈斯塔娜.清热通淋方治疗泌尿系感染80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01):74.[3] 蔡甄波.强力霉素联合补肾利湿法治疗男性慢性淋病临床对照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7,23(4):163-165.[4] 黄金珠,雍刚,廖菁,等.土茯苓加减方对淋病奈瑟菌耐药质粒的消除作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07(6):35-37.
2、增强人体功能发挥(补阳)【系统医学模式】推荐常用的补阳类中药为:仙灵脾、肉苁蓉、仙茅、巴戟天、甘草、党参、白术、山药、生姜、黄芪、羌活、防风、附子、桂枝、荆芥、肉桂、吴茱萸等等。 【生物医学模式】暂未找到相关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1] 王保和.补肾通淋汤治疗男性慢性淋病综合症25例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03):46.
3、增强气体交换功能(行气)【系统医学模式】推荐常用的行气类中药为:柴胡、桔梗、陈皮、薄荷、枳实、枳壳、藿香、紫菀、款冬花、厚朴、青皮、木香、苏叶、香附、砂仁、莱菔子、香橼、佛手、荔枝核等等。柴胡能改善脑细胞代谢和脑循环,延缓衰老引起的活性氧自由基的反应速度,使衰老引起的神经功能减退得到恢复。 【生物医学模式】暂未找到相关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1] 刘振敏,白宇乾.疏肝补肾汤治疗男性淋病后顽固性尿频症2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32-33.[2] 王万春,严张仁.加味四逆散治疗淋病后及非淋菌性尿道炎后综合征40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05):604. 4、增强体液交换功能(祛湿)【系统医学模式】推荐常用的祛湿类中药为:半夏、茯苓、苍术、泽泻、薏苡仁、葶苈子、佩兰、桑白皮、大腹皮、石菖蒲等等。茯苓水煎液中的乙酸乙酯组分和多糖组分能降低肾髓中水通道蛋白1的水平,有效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和水负荷后体重下降率,且增加尿量。药理研究表明,泽泻提取物中的钾离子对发挥利尿作用起到关键的作用,主要是拮抗RASS系统抑制远端肾小管对水钠等重吸收功能,进而产生利尿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泽泻有较强利尿作用,可增加尿素及氯化钠排泄; 【生物医学模式】暂未找到相关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1]陈庆.茯苓质量控制及药理学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08):154-157.[2]耿芳.泽泻的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大众科技,2020,22(11):86-88+66.
5、增强肠物交换功能(通肠)有研究提示,肠道菌群可能作为独立因素参与了淋病的发病,而许多与淋病发病相关的围生期因素也会影响早期肠道菌群的组成。 【系统医学模式】推荐常用的通肠类中药为:制大黄、火麻仁、番泻叶、芦荟、郁李仁等等。大黄具有泻下、减少肠道内毒素的聚集功能,对大黄“荡涤肠胃”的作用研究显示,确有“推陈致新”的作用,减少体内肠源性内毒素的集聚,对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制大黄中不含番泻贰类,泻下成分葱酿含量减少,且抑菌能力与生大黄相似,而对绿脓杆菌的活性优于生大黄。另外,大黄对淋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生物医学模式】暂未使用相关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1] 吴隆贵.八正散重用大黄治疗淋病68例[J].实用医学杂志,1995(11):769. 6、增强血液交换功能(活血)【系统医学模式】推荐常用的活血类中药为:例如赤芍、牡丹皮、当归、丹参、川芎、鸡血藤、桃仁、红花、王不留行、葛根、郁金、全蝎、蜈蚣等等。川芎易通过血脑屏障,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脑缺血,进而保护脑组织,保护骨髓,促进骨髓微环境修复,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等作用。王不留行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促进炎症吸收,疏通血管,消散分泌物,对消除炎性浸润有良好的作用。 【生物医学模式】暂未找到相关药物治疗。 三、使用系统医学制定淋病的组合方案经过上述的分析,最佳的组合方案,就是根据上述的具体诊断图谱,来制定相应的具有类似维度和数值的功效图谱的治疗方案。
下面,对照淋病的功效图谱,我们分别为大家展示3种示例类型,分别是生物医学方案、植物药方案和中西混合方案。 1、生物医学组合方案【祛邪】青霉素640万u,加入10%葡萄糖液300ml,静脉滴注,1次/d【补阳】-【行气】-【祛湿】-【通肠】-【活血】-【抑阳】-【消阴】-【滋阴】- 参考文献:[1] 李军.中西药结合治疗淋病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02):54. 对应的功效图谱为:
实验对象60例,采用西药治疗,有效率为60%,青霉素是有效地控制治疗淋球菌的药物,由于性传播疾病的严重,以及抗药性增强,一针治愈是不可能的,因此许多患者青霉素打了几个疗程,数月难治愈。但是在使用大量青霉素情况下,出现淋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为后期诊疗增加了大大的难度。而且从诊断图谱上来看的话,涉及到的病理坐标只是其中的病理之一,最终效果也可想而知。 2、植物药组合方案五味消毒饮合八正散加减【祛邪】二花10g、公英10g、野菊花15g、地丁15g、山栀12g【补阳】甘草6g【行气】-【祛湿】瞿麦12g、、萹蓄10g、车前子12g、白茅根10g、木通6g【通肠】大黄6g【活血】-【抑阳】-【消阴】-【滋阴】- 参考文献:[2] 王麦娣,唐瑞侠.中西医结合治疗淋病70例[J].现代中医药,2008(02):29-30. 对应的功效图谱为:
本研究中,总共70例淋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但复发率较高,该组方涉及到疾病主要的两个坐标,但从整体看,缺乏行气和活血药物的使用。若补全疾病本身坐标的用药,效果更好。 3、中西医组合方案【祛邪】强力霉素200mg·d-1【补阳】山茱萸20g【行气】-【祛湿】萆薢20g、泽泻15g【通肠】-【活血】怀牛膝15g【抑阳】-【消阴】-【滋阴】熟地黄15g 参考文献:蔡甄波.强力霉素联合补肾利湿法治疗男性慢性淋病临床对照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7,23(4):163-165. 对应的功效图谱为:
观察组在口服强力霉素200mg·d-1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利湿法治疗,观察1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该组方疗效比较显著,如果加上行气、通肠、活血药,去除滋阴药,整体疗效会更加完美。 4、自拟方【祛邪】土茯苓35g【补阳】黄芪35g、补骨脂28g、海风藤28g、吴茱萸7g【行气】柴胡28g、枳实28g【祛湿】泽泻28g、半夏28g【通肠】制大黄14g【活血】王不留行28g【抑阳】-【消阴】-【滋阴】- 对应的功效图谱为:
该药方从疾病的病理病机出发,采用针对性的药物,并按照九坐标诊断图谱严重程度给出药物合适的剂量。将中药配方煎煮后服用,同时依据病情配合相配的生物医学方案,不管是植物药还是化学药,还是其他治疗方法,基于病理机制,选择在相关治疗原则上有最强效果的方案,这种组合才能真正的实现中西医统一的疗法。
第三部分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淋病发病率有日益增高的趋势,目前西医对于该病病因病机尚不明确,治疗药物以对症处理为主,且诸如胃肠道不适、情绪异常、停药反跳等副作用较大,患者依从性较差,规范、有效的治疗受到局限,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关于淋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是不规则用药;二是长期反复感染;三是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四是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以常规抗菌药为主,辅以中药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中医药治疗淋病疗效确切,其辨证论治、平调阴阳等作用优势突出,不良反应少,为广大患方接受,依从性较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有关淋病的中医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理论等各方面研究日渐深入,但针对淋病中医临床及实验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例如:①研究思路过于单一,缺乏全面的、多方位的研究目标,有些研究过于重视局部而忽略中医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的思路;②很多临床报道缺乏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存在着观察指标过于主观化、缺乏客观的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诊断标准不明确等诸多不足,其远期疗效亦待深入研究;③中医药治疗淋病实验研究较少,对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作用位点等不明确。④中医药治疗淋病可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但不应是多种方法的简单堆积,可以通过大样本研究制定出有效的、互补的综合疗法。
绿洲系统医学研究所 著
原文标题:关于淋病的系统医学分析
作者来源:绿洲系统医学 绿洲系统医学研究所 2022-03-02 00:00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张仲林微信公众号( ID:e41121 ) 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温馨提示:张仲林微信公众号( ID:e41121 ) 发布内容,不代表张仲林观点,不能作为处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试用,应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一切请遵医嘱。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期编辑:寒香医路
公众号名称:张仲林
微信公众号:e41121
管理员微信:e53013
欢迎指导
往期摧荐
1.【书法同题】八大名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墨宝
2.【楹联同题】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3.【诗文同题】37位作者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撰写通讯、诗词、诗歌
4.【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5.【媒体报道】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 林树源 来源: 潮州日报 时间: 1994年11月15日
6.【诊疗信息】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
7.【张仲林】祭年逢父日
8.《黄帝内经》之“饮食有节”探微
9.枸杞子疗病新用
10.壬寅虎年说虎药
虎
年
大
吉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张仲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