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让人长见识的按时发病医案7则
2022/4/17 17:13:09 张仲林

    

     今日摧荐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来源/中医书友会 ( zhongyishuyou )

     I导读:寒暑变迁影响于人明显易识,而一日之变化,颇多忽视。本文所举7例,皆合于日生物钟的变化规律,按中医理论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时间医学实值得进一步探讨。

    

     按时发病

     作者/王与贤

     近年来,对于生物钟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日益深入,时间与疾病的发作、变化、转归及治疗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中医古籍及各家医案中有关记述甚多,不能备举。兹将笔者临证中遇到的发病与时间关系较明显的病例数则翔实记述于下。

     1. 上午目赤

     一米姓学生1976年6月求治,自述发病半年多,每日清晨开始,两目红赤,视物模糊,中午后,眼睛红赤全退,视物亦清,逐日如此,不稍变化。经眼科检查为慢性结膜炎,用药无效,延请中医治疗,亦未有验。诊脉略沉,舌淡苔白,无他症状可据,自诉以前每服一种药时,均出现胃纳不佳,心下胀满,头目晕眩。查阅以前服过之药,多是龙胆泻肝、荆芥、防风、桑菊、冬地、玄参之类。

     因思上午为阳气用事之时,病发于此时,非阳盛即阳虚,根据现在脉象及过去用药表现,乃阳虚之象,遂投以真武汤加细辛以辛温回阳,2剂后,上午目赤出乎意料霍然痊愈,随访4年未发。

     2. 上午头痛

     1964年遇一10岁男孩,2年多来,每日上午头痛,开始时作时止,渐至持续而痛,某院诊为“神经性头痛”,用过二丑,大黄及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等方剂,未愈。初诊脉象稍沉,舌淡苔润,虽然头痛,但不剧烈,只是隐隐作痛,过午则痛全止。

     分析证候舌脉,显皆阳虚,遂予附子理中丸6粒,每日1粒,并嘱忌食生冷,服2粒后,头痛倏然而止,余药以2日1粒分服,完全治愈。

     3. 上午热重

     1962年5月,一3岁男孩十余日来,连续高热,颈项强直,手足抽搐;经西医治疗,抽搐稍止,但高热不退,诊脉急数,舌红苔黄,热象虽重,神识尚清。细察病情,上午则躁扰不宁,过午却安静,体温上午40℃以上,午后下降为38℃左右,汗出身热,口渴能饮,颈项仍不柔和,诊为阳盛热极。以大剂白虎汤合羚角钩藤汤,日夜连服后,诸症明显减轻,续服6剂,热退身安。

     4. 胎动不安,午后症剧

     1973年10月,一霍姓妇女,妊娠4个月,胎动不安,曾多次服保胎诸方总不见效,诊脉沉紧,舌淡苔白,面?无华,胃纳甚差,每到午后即腹部饱闷胀满,难于忍受,胎动也随之增剧,虽少食或不食,亦不减轻。根据脉证分析,午后系阳气衰微,运化迟滞,胎元不得温养,致胎动不安,处方以附子理中加当归、川芎等,2剂后,下午胀缓,胎亦稍安,阳衰未复,仍稍有发作,遂继服10剂,下午满痛全消,元阳既振,胎气遂稳,至期安全而产。

     5. 夜间崩漏

     一樊姓妇女,连续3年经来淋漓不断,十多日始止,1971年10月25日突然大量出血,经用西药止血、输液,中药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方投之,27日夜间急诊,脉大弦急,舌红少苔,夜间大量出血,胃胀呕恶,自觉两足冰冷。

     分析症脉,为阴盛阳衰;病既属寒,夜间又值阴时,两阴肆虐,阳气孤微,故崩漏大作。遂以附子理中汤加当归、白芍、龙骨、牡蛎以收敛回阳。服药后约20分钟,流血即止,头晕亦减,连服15剂后,数年来之崩漏痊愈,10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6. 夜间发热

     一男青年赵某,患病1年,体倦神疲,日见瘦削,每到夜晚即骨蒸潮热,睡则汗出,尤其手足心热甚,竟至不能安睡,常以凉水沾濡以图清快,口燥咽干,头目眩晕,气短心悸,渴不欲饮,饥不能食,以致辍学。医院诊为神经衰弱,治而未效。诊脉细数,舌红苔薄,分析时证,夜间热甚为阴液亏耗,虚热内生,以四物汤加玄参、麦冬、牡丹皮、地骨皮,连服4剂,热不退,汗不减。

     细思此证,阴虚发热,何以滋润无效?恐未顾及中土运化,改服香砂六君子汤,发热反更增,因忆前人治虚之法,常须脾肾两顾,改用张锡纯之资生汤,重用玄参、生地黄,以治阴虚劳热,白术、山药、鸡内金以调理脾胃,既可扶持脾胃之虚,又可奏壮水制火之效,2剂后饮食显增,汗、热亦减。继服15剂,夜间烦热悉除,精神转健,将息月余,痊愈复学。

     7. 子夜失眠

     田某系中年男子,1979年3月间失眠二十余日,经用西药镇静安眠,中药健胃养心等法治疗未效。诊脉两关弦劲、舌淡苔薄,发病特点为白天心胸不舒,烦满呕逆,每到夜间子时以后,突然心下逆气上冲,翻搅难忍,不能安睡,必须起立活动行走,至4时左右,逐渐缓和,日日如此,不稍变异。动则病缓,静则病甚。

     谛思良久,两关脉盛,乃肝胃之病;动则病缓,静则病甚,乃气血流通行滞有异之故,夜间子丑之时,阴极阳生,子丑为肝胆主气之时,从脉象、症状、时间合斟,投以温胆汤合旋覆代赭汤,重加赭石、白芍以平镇敛降,少加附子以促经气流通,服1剂后,夜间发病,稍能忍耐,又服3剂,心下冲逆停止,能一夜安睡而愈。

     《内经》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上午为阳气用事之时,所发之病,非阳气之太过,即阳气之不及,太过者,如上午之热重,阳气盛而热也;不及者,如上午之眼红头痛、阳气虚而寒也。又云“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此时发病,非阴气之太过,即阴气之不及。太过者,如夜间崩漏、阴气盛而寒也,不及者,如夜间发热、阴气虚而热也。心下冲逆,按时病发,以致不能安睡,乃肝胆之不和。

     一年之中,寒暑变迁影响于人明显易识,而一日之变化,颇多忽视。祖国医典早有明训,人多习而不察,本文所举7例,皆合于日生物钟的变化规律,按中医理论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时间医学实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文摘自《黄河医话》,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王与贤。

    

    原文标题:让人长见识的按时发病医案7则

     作者来源:中医书友会 2022-04-13 06:35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张仲林微信公众号( ID:e41121 ) 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温馨提示:张仲林微信公众号( ID:e41121 ) 发布内容,不代表张仲林观点,不能作为处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试用,应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一切请遵医嘱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公众号名称:张仲林

     微信公众号:e41121

     管理员微信:e53013

     本期编辑:寒香医路

     往期摧荐

     1.【书法同题】八大名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墨宝

     2.【楹联同题】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3.【诗文同题】37位作者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撰写通讯、诗词、诗歌

     4.【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5.【媒体报道】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 林树源 来源: 潮州日报 时间: 1994年11月15日

     6.【诊疗信息】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

     7.三世中医代代红——记裕德堂张开宏先生

     8.《黄帝内经》之“饮食有节”探微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张仲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