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张洪洲治慢性胃炎八法
2022/7/14 15:51:02 张仲林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来源/张仲林 ( e41121 )

    

     时间:2022-06-0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张晶晶 张俊燕 吴凤云

     河北省名中医张洪洲根据慢性胃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将慢性胃炎分成8种证型,并制定了相应治法。现总结整理如下。1.辛开苦降法寒热错杂证,寒指中焦虚寒,热指肠胃湿热,脾胃居于中央,中央者升降之枢,脾胃和则纳运正常,升降有序,如寒热互结中焦,则脾胃升降失司。临床表现为心下痞塞、不思饮食、嗳气、肠鸣腹胀,便溏或腹泻,时有口干口苦、心中烦热、吞酸嘈杂、头晕、呕吐,舌尖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相当于现代医学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张洪洲认为此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证,应治以辛开苦降法,首选《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等)加减治疗,吞酸加海螵蛸,噫气较多者加旋覆花。2.疏肝健胃法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机阻滞,不通则痛,痛无定处,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厚味,皆可滋生湿热,聚湿生痰,痰郁互结,郁而不化亦可损伤脾胃。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攻冲作痛,连及两胁,胸闷痞塞,善太息,食少纳呆,嗳气反酸,或见呕吐,口干口苦,大便不畅,舌苔薄白或黄,脉弦。相当于现代医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张洪洲认为此为肝郁犯胃证,治以疏肝健胃法,以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合越鞠丸(苍术、川芎、香附、神曲、栀子)加减,疏肝理气解郁。胃酸多者加海螵蛸、瓦楞子,有糜烂者加蒲公英、白及。3.抑酸和胃法七情内伤,肝气郁结,郁而化热,肝经火郁,肝火犯胃,胃失和降,气机郁滞,久郁不解,化火损伤胃阴,进一步伤及胃络。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或者牵及胁肋疼痛,灼热吞酸,呕吐酸水,口苦口酸,心烦易怒等,舌质红苔黄。相当于现代医学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张洪洲认为此为肝郁化火、肝火犯胃证,治以平肝抑酸和胃法。方用左金丸(黄连、吴茱萸)合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苍术、川芎、栀子、炙甘草、生麦芽等)加减,平肝泻火,和胃抑酸。吐酸重者加瓦楞子、海螵蛸。4.扶正温里法素体气虚或久病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中生,胃失温养,或寒从外侵,内犯脾胃,且有感受寒冷或恣食生冷的病史,胃痛发作病程较短,主要表现为脾胃虚寒疼痛,隐隐作痛,食少纳呆,泛吐清水,喜按喜温,饥饿时痛甚,得食则减,遇冷加剧,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白,其痛时轻时重,严重者可有呕血、便血,偏于气虚者,可见面色不华,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食少纳呆,甚则兼见少腹坠胀,久泄不禁,脱肛,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滑,脉沉迟或濡弱。相当于现代医学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张洪洲认为此乃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治宜健脾和胃、扶正温里,以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加减,痛甚者可加延胡索,食少者加生麦芽,中气下陷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兼有便血者可用黄土汤,如脾胃虚寒较甚的可用附子理中汤温胃散寒,寒邪犯胃可用良附丸加减。5.清热散郁法肝气郁滞,木盛克土,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郁久化热,痰热互结,结于心胸,运化失司。临床表现为口干,时有口苦,心下按之疼痛,时太息,有时胁肋疼痛,噫气,饮食欠佳,有时脘痛有灼热感,心烦,舌尖红、苔白腻微黄,脉弦。相当于现代医学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张洪洲认为此为痰热互结兼有肝郁之象,治宜清热散结、开郁和胃,方用自拟黄香汤(黄连、半夏、瓜蒌、苍术、川芎、香附、神曲、鸡内金、佛手、蒲公英、高良姜、炙甘草、栀子等)。此方主要是小陷胸汤与越鞠丸合方加减,可清热散结、和胃开郁。6.益气健脾法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损伤脾胃,或久病之后耗伤脾气,脾胃运化失司,症见胃脘不适,时而疼痛,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脘腹胀满,嗳气,纳差,便溏,苔薄白,脉濡弱。张洪洲认为此为脾胃虚弱证,治宜益气健脾、兼以和胃,方用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加减,纳少者可加焦麦芽、鸡内金。7.益气养阴法情志不遂,肝郁气结,郁久化火,肝火犯胃,或嗜食辛辣、肥甘厚味及温热药物,蕴成内热,或感受六淫之邪,化热内传胃腑,热壅脉络,气血失调而成病,或有胃病迁延日久,损及阴血,或热病耗伤胃阴所致。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痛,不思饮食,时腹饱胀,口干舌燥,干呕嗳气,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深黄,脉细数或弦细。张洪洲认为此为胃阴不足证,治宜益胃养阴,佐以理气,方用一贯煎(生地、沙参、当归、枸杞、麦冬、川楝子、玉竹等)加减,或用益胃汤(沙参、麦冬、冰糖、细生地、玉竹)。8.清解化瘀法浊毒内瘀、瘀血内阻是胃病发展的重要阶段,血瘀气滞,气郁中焦而化火生热,血瘀热毒内蕴,痰瘀互结造成胃络损伤,组织增生、肠化,造成疾病缠绵难愈,临床表现为胃脘痞闷疼痛,痛如针刺,痛位不移,胃疼日久不愈,有时嘈杂泛酸,或呕血、黑便,或脘痛连胁,舌质紫或有瘀点,舌下静脉紫。相当于现代医学慢性萎缩性胃炎。张洪洲认为此病为浊毒瘀血为患,治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以失笑散(五灵脂、蒲黄)或丹参饮(丹参、檀香、乳香、没药、白花蛇舌草、公英、三棱、生麦芽、内金等)加减,吐血加三七或云南白药冲服。(张晶晶 张俊燕 吴凤云 河北省馆陶县中医医院)

    

     原文标题:张洪洲治慢性胃炎八法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网址: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00509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张仲林微信公众号( ID:e41121 ) 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温馨提示:张仲林微信公众号( ID:e41121 ) 发布内容,不代表张仲林观点,不能作为处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试用,应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一切请遵医嘱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公众号名称:张仲林

     微信公众号:e41121

     管理员微信:e53013

     本期编辑:寒香医路

     往期摧荐

     1.【书法同题】八大名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墨宝

     2.【楹联同题】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3.【诗文同题】37位作者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撰写通讯、诗词、诗歌

     4.【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5.【媒体报道】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 林树源 来源: 潮州日报 时间: 1994年11月15日

     6.【诊疗信息】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

     7.三世中医代代红——记裕德堂张开宏先生

     8.《黄帝内经》之“饮食有节”探微

     9.39位作者致贺张仲林医生六十一岁生日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张仲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