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滋阴润肺的5种经典中药
2022/8/26 10:58:29 张仲林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张仲林 来源: 张仲林工作室 2022-08-01

     来源/广东中医药 ( gds_zyyj )

     秋风起,燥邪作。秋天燥邪较盛,最易伤人阴津,使人出现咽干口渴、眼睛干涩、咽喉干痛、皮肤干痒等不适,而对于阴虚体质的人群来讲,更易如此。想解决这种情况,就要用到滋阴生津的中药。不过滋阴药物这么多,该如何选用?今天,就为大家介绍5种滋阴润肺、益胃生津的中药,来看看它们各自的专长都是什么。

     黄精玉竹有别

     黄精

     黄精,《名医别录》称之为“鹿竹”,《救荒本草》称之为“笔管菜”。古人盛赞黄精“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将其作为一味长寿药,用以延年益寿、抗衰老。

     中医认为,黄精甘味,平性,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功效。临床常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黄精一定要用制黄精,即九制黄精。生黄精具麻味刺人咽喉,需经炮制后方可用于临床。唐代有九蒸九曝法,现在主要有酒蒸和清蒸,蒸后增强补脾润肺益肾功能,酒制使其滋而不腻,更好发挥补益作用。

     黄精还是一味很好的降糖药和降脂药。但使用中药降血脂要有两个前提:第一,要限制饮食,限制糖、甜食,水果能吃,要限制脂肪的摄入;第二,适当运动,但不能过量。在这两个前提下,加上这些降脂药会有效。还有1个降脂的食疗方:海蜇头,不是海蜇皮;荸荠,把头和根去掉,不去皮。海蜇头2份,荸荠1份,放在砂锅里慢火炖烂,早晚各1碗,这个食疗方有利于降脂、减肥。

     玉竹

     玉竹最早以“女萎”之名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以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入药,在我国应用了几千年。2018年广东卫生健康委颁布的药食两用品种中,玉竹赫赫在列,是寻常百姓家的养阴平补之品。

     《中国药典》记载,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临床常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另外,玉竹能祛风退虚热,与其他药材配伍降血糖,使人容光焕发,气色红润。玉竹搭配人参,平日用于养生、滋补,能起到解忧除烦、补心气的效果,适合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敏感者。

     现代研究表明,玉竹中含有多种甙类和氨基酸、锌、锰等营养物质,具有保护心脏和血管的功效。玉竹中所含的维生素A能够改善皮肤粗糙状况,让皮肤变得柔软、嫩滑。

     在具有浓厚饮食文化的广东地区,玉竹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汤料”,味道甘甜,用它煮出来的汤也清润可口,颇受欢迎。

     其实,玉竹不仅是主妇们煲汤调味的好帮手,还是一款擅长为皮肤“补水”的润肤佳品。《神农本草经》记载玉竹有“久服去面黑斑,好顏色,润泽”的功效。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而玉竹入肺,善于润肺生津,同样也有滋润皮肤的作用。

     在烹调上,需要注意买回来的玉竹有可能是经过硫磺熏制的,下锅前最好先将玉竹用清水洗干净,再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洗去玉竹当中的硫磺。

     黄精玉竹功效异同

     两味药均可养阴生津,润肺止咳。但黄精对肺、脾、肾三阴均滋,且能补脾气,具有运脾功能,故补而不腻;而玉竹尚有养胃清热之力,肺胃燥热伤阴者最宜。虽然玉竹不恋热邪,然其滋腻碍胃,影响食欲,故临证多用黄精,少用玉竹。

     沙参南北有异

     沙参为养阴生津、清肺止咳,为肺胃阴虚、止咳止渴的要药。明代以前无南北之分,均为“南沙参”。直至清代《本经逢源》才以北沙参立条,加以南北区分。北者产于山东,南者产于四川。

     南沙参

     201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南沙参来源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南沙参质地轻,其最显著的形态特征是根特别松泡似肺。

     南沙参的主要功效是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常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等症。

     《神农本草经》记载:南沙参“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名医别录》记载:南沙参“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疼,皮间邪热”。《日华子本草》记载:其“补虚,止惊烦,益心肺,治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本草纲目》记载:“(南)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

     北沙参

     201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北沙参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干燥的根。北沙参的根特别沉重,因其产于北方沿海地区沙土,被称为北沙参。

     北沙参的主要功效是“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临床常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北沙参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可单用;复方中常与麦冬、天花粉等配伍,如沙参麦冬汤;用于热伤胃阴或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常与麦冬、玉竹等益胃生津药同用。

     《本草从新》认为,北沙参 “甘苦微寒,味淡体轻。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金受火刑者宜之,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表明其善清肺火,治疗肺热咳嗽。

     南北沙参功效异同

     北沙参养阴润燥为长,南沙参祛痰止咳为主。其鲜者称鲜沙参,清热生津偏重。《本草便读》云:“清养之功,北逊于南;润降之功,南不及北。”

     北沙参贵,但养阴、生津润燥,肺、脾、肾阴都能养,以养肺阴为主,尤善治疗干咳,没有痰的干咳用北沙参有效。肺癌的病人有四大主症:发热,胸痛,咯血,咳嗽,肺癌的咳嗽一般都是干咳,用北沙参非常合适。南沙参重在清肺、祛痰、止咳,肺系的病咳嗽痰多就可用南沙参。

     麦冬可滋心阴

     麦冬,《名医别录》称之为“禹葭”,又名“寸冬”。其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效,常用于咽干口燥、肺燥干咳、虚劳烦热、热病津伤、肠燥便秘等症。

     养阴益胃

     《本草正义》记载:“麦冬,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本是甘药补益之上品。”麦冬入胃经,可以滋阴降火、益胃生津,适用于有饥饿感但是又不想吃东西、口干舌燥、心烦急躁、形体消瘦、舌红少苔等胃阴不足者,也适用于大便质干、秘结不通、舌红少苔的阴虚肠燥人群。

     如滋养胃阴的经典方剂“益胃汤”,出自《温病条辨》,其组成就包括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5味,具有滋阴养胃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属胃阴不足的人群。如果是有慢性胃炎属于胃阴虚的人群,平时用麦冬泡水或者煲汤也有一定的护胃功效。

     润肺止咳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麦冬:“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麦冬入肺经,又因为能滋阴,因此具有很好的润肺止咳功效,常用于口鼻干燥、咽喉干涩、干咳少痰等肺阴虚患者。像很多治疗肺阴虚咳嗽的常用经典方子,其主药就有麦冬,比如“沙参麦冬汤”。

     生津止渴

     《本草分经》称麦冬可以“泻热生津”,炎热多汗的夏天容易损津耗气伤阴,这时候不妨取适量麦冬来泡茶,偶尔服用可以预防被暑热所伤,每天多服几次,还可以补充丢失的津液并有效缓解口干渴的症状,对于津液丢失过多导致的食欲不振也有开胃作用。

     此外,在这里讲讲广为人知的生脉散,就由麦冬配伍人参、五味子三味药组成,是夏季调理要方,用于伤暑多汗,其生津益气的作用立竿见影。现在也做成了成药制剂,方便服用。

     其他功效

     有研究还发现麦冬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众多糖尿病病友处方中的常用药材。对于阴虚型的糖友,可用麦冬代茶饮,部分气阴两虚的糖友可用麦冬搭配一点党参或者黄芪一同泡茶,达到气阴双补的效果。麦冬还能美容养颜,这也得益于“滋润”的特点,对于阴虚、皱纹较多的女性有不错的帮助效果。

     药理研究证实麦冬可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强心利尿,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流量,防止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抗心律失常,因此要重视麦冬滋心阴之功。

     中医有个抢救的成药,治疗脱证的参麦饮,其中麦冬起了很大作用,能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抗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很难治,用中药治疗很有效果,快速型的用养阴的办法,主药就是麦冬;缓慢型的用温阳的办法,主要用桂枝和鹿角霜。另外,所有的心律失常,无论是快的还是慢的,都可以用黄连。■

     【来源: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悦读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穗平说脾胃、胡世云主任、药用植物图鉴等微信公众号】

    

     原文标题:滋阴润肺的5种经典中药

     内容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2-08-26 10:03 发表于广东

     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PKt29bHGrQlW176EbpCQhA

    

     ▲版权声明:张仲林微信公众号( ID:e41121 ) 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温馨提示:张仲林微信公众号( ID:e41121 ) 发布内容,不代表张仲林观点,不能作为处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试用,应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一切请遵医嘱。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期编辑:寒香医路(微信号:e53013 )

    

    

     ▲往期摧荐

     1.【书法同题】八大名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墨宝

     2.【楹联同题】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3.【诗文同题】37位作者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撰写通讯、诗词、诗歌

     4.【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5.【媒体报道】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 林树源 来源: 潮州日报 时间: 1994年11月15日

     6.【诊疗信息】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

     7.三世中医代代红——记裕德堂张开宏先生

     8.《黄帝内经》之“饮食有节”探微

     9.39位作者致贺张仲林医生六十一岁生日

     10.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全文、图解、解读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张仲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