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课 翻眼皮看贫血?
2019/1/7 17:45:27 杏林小草

     安宏涛@政法界问:去年公务员体检,医生翻我的眼皮说是看看有没有贫血,无语…

     医生做这个动作倒也没有大错?为什么这么说?来,咱们逐个细节进行解释。

     我们先从“翻眼皮”说起,这个手法也是观察睑结膜的浅表毛细血管。

     结膜是覆盖在眼球表面的超薄舒适透明保护…膜?,俗话说的“眼皮”对应的解剖学术语叫眼睑,眼皮的外表面是皮肤,贴着眼球的内表面是结膜的一部分,称为睑结膜。

    

     睑结膜

     看睑结膜跟看肤色有什么不一样吗?

     睑结膜既没有色素,也没有角质层,透光性能比皮肤好,可以更清楚地窥探到毛细血管的真容。

     毛细血管其实是“一根根”的,你自己看看皮肤,看不到“一根根”的模样吧?

     但是自己对着镜子,扒开下眼皮看看睑结膜,是不是看到一根根的“血丝”呢?那些血丝就是毛细血管啦。

    

     结膜无角质层

     本图仅仅示意没有角质层的效果,未能准确反映睑结膜的组织结构。

     看结膜颜色判断贫血是不是更准确呢?

     跟皮肤比,“结膜苍白”诊断贫血的准确度稍稍好于“皮肤苍白”;

     跟理想比,“结膜苍白”诊断贫血的准确度离满意还差十万八千里…

     诊断效果不满意,那还翻它干嘛?

     医疗决策的精髓在于权衡利弊,翻一下眼皮成本低、速度快、几乎零风险,提供的线索又不止贫血一种,还有黄疸、结膜炎等等,这么算下来翻翻眼皮还是挺划算的。

     这里要解释一下“线索”是什么意思。它是“提示”的意思——结膜苍白可以提示贫血,但不能诊断贫血。

     提示也很有价值,我们通过第60课的学习知道了诊断贫血需要化验,可是医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化验?靠的就是病史、皮肤苍白、黏膜苍白以及其他体格检查提供的线索。

     还没有看明白?没关系,我编两个案例帮助大家理解。

     模拟案例1

     医:皮肤好白啊,贫血!

     患:怎么办啊?

     医:吃点药补补血。

     点评:单凭皮肤、黏膜苍白不足以诊断贫血,连贫血都没确诊怎么知道选哪种方案进行治疗?

     也许有人会辩解说这是“试验性治疗”,可问题是试验性治疗也必须对比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啊?

     模拟案例2

     医:皮肤好白啊,可能是贫血!

     患:怎么办啊?

     医:化验一下血常规吧。

     点评:这样的流程并没有硬伤,而且医生还要综合皮肤黏膜苍白以外的线索,并且权衡抽血与不抽血的利弊。这个分析过程比较复杂,医学院给本科生上课起码要安排整整一个课时呢,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皮肤或黏膜苍白跟贫血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简单关系,需要进一步综合分析。普通人掌握不了这么复杂的知识,知道不要自我诊断、自我治疗,也不要因为药店店员说你脸色不好看就买了“补血药”,这就足够了。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