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课 怎样化验病毒感染2
2019/2/21 19:01:46 杏林小草

     有一位要求匿名的同学留言,她注意到昨天推文的查询关键词是“血清学检查”,读完隐隐觉得不对,赶紧把乙肝抗体化验单翻出来。

     果然,报告单上写着“标本类型:血浆”,血浆跟血清是一回事儿吗?拿血浆去做血清学检查会不会失真呢?

     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值得表扬!

     早期主要用血清进行抗体以及抗体-抗原反应的研究,所以“血清学”差不多就是抗体、抗原研究的代名词。

     这种命名方法就是以前学过的习惯命名法。

     血清是什么东西呢?

     我们在第56课讲过,血清是血液凝固之后“逼”出来的液体,血清 ≈ 血液 – 各种血细胞 – 凝血因子。

     再次提醒同学们注意:伤口结痂不久出现的黄色液体其实是血清,不要误以为脓液!

     血浆又是什么东西呢?

     理论上讲,血浆 = 血液 – 各种血细胞。

     可是血液离开血管之后很快就会凝固,为了阻止这个过程必须人为添加抗凝剂。所以,医疗过程中接触到的血浆其实是 血液 + 抗凝剂 – 各种血细胞。

    

     血清与血浆

     血液凝固或者抗凝剂不会影响到抗体(一般也不会影响抗原),所以血清学检查既能用血清标本,也能用血浆标本。

     同样道理,血清和血浆都能拿来生产治疗用的抗体。最早人们用的是血清,传说中的“抗血清”指的就是富含某种抗体的血清。

     生产血清需要经过血液凝固,不仅浪费时间,还白白损耗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这些成分本也能拯救生命,要好好珍惜。

     抗凝剂的发展满足了这个愿望,捐献者的血液经过抗凝处理,分离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血浆还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凝血因子、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等成分,充分利用好珍贵的血液资源。

    

     常见血制品

     抗体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在化学结构上属于免疫球蛋白这个大家族,不同抗体之间只是在结合抗原的位置上存在细微差异。

     所以,不同的抗体既能识别不同的抗原,又能共享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

    

     IgG的抗原结合部位

     这段时间大家反复听到的低温乙醇法就是利用抗体的共同理化性质实现分离、提纯的一种生产工艺。

     低温乙醇法只解决提纯问题,解决不了来源问题。既然原料离不开其他人捐献血液,必然伴随传播疾病的风险,只有靠各个生产环节严防死守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不用血液也能得到抗体,那该多美好啊!

     这已经是现实了,我们在第56课讲过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就是解决方案,它是抗体制剂的发展趋势。

    

     单克隆抗体技术

     接受抗体(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患者体内就会出现外来抗体,目前我们化验抗体的手段区分不了是患者自造的,还是外来的。

     讲到这里,又留一道思考题:根据新华社报道,本次事件最早在江西发现,当时有一位患者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之后出现HIV抗体阳性,请问ta需要为此担心吗?为什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