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课 苯工厂爆炸后如何自救?
2019/3/21 19:27:41 杏林小草

     新京报转述央视客户端消息:江苏省盐城有化工厂爆炸,现场仍有2个苯罐在燃烧。

     目前已知的污染物是苯,本课将介绍急性苯中毒的防护知识。如果后续有更新消息,我们再另外安排(希望到此为止)。

    

     Q:我在现场应该怎么办?

     无关人员应该立即撤离,因为苯易燃易爆炸而且有毒

     苯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但是很容易挥发,化工厂爆炸时可以向空气中释放大量苯气体,20000ppm浓度下不到5分钟就能造成致命性肺水肿,较长接触时间(比如8小时)的致死浓度仅为990ppm!

     1ppm就是百万分之一。

     当空气中的苯浓度达到1.2%即可燃烧,如果苯浓度达到7.8%可以爆炸,燃烧过程还可以产生其它毒物。

     Q:现场应该如何逃生?

     爆炸现场附近的居民主要预防吸入气态苯。可以向爆炸现场的上风口疏散,并随时注意风向变化。

     佩戴防护有机气体的防毒口罩或面具当然最好,但是不要为了口罩耽误疏散时机,毕竟远离污染源才是最最重要的。

     逃离过程中应该避开低洼且通风不良的区域,例如下水道、地下室、水井等,因为气态苯的密度比空气重,可以沉降在地表并聚集在上述区域(这些地方聚集的气态苯浓度甚至可以达到爆炸的高浓度!)

     美国疾控中心建议重大泄漏时应疏散下风口至少300米以内的人群。

     另外,消防扑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污染水体,水体、空气中的苯还可以继续污染农作物,而消化道、皮肤也是苯进入人体的渠道。因此,疏散后还应留意本地河流、饮用水、农产品监测情况。

     液态苯密度比水低,会漂浮在水面上。苯微溶于水。

     Q:苯那么可怕,我能发现它吗?

     幸运的是苯有气味(类似汽油的味道),而且大部分人可以敏锐地闻到苯的气味(嗅觉阈值仅为1.5~4.7ppm),因此,逃离过程中可以信赖自己的嗅觉。

     长期接触苯可使嗅觉钝化,因此上述知识点不适用于慢性中毒。

     Q:我已经接触了苯,应该怎么急救?

     1. 立即远离受污染区域,转移到安全地带。

     2. 重点关注循环功能呼吸功能,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呕吐误吸。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吸氧。

     3. 脱下全部衣物,污染衣物应放入耐油的聚乙烯袋中,以免苯穿透(普通)塑料袋造成二次污染。

     4.肥皂水(温的或冷的皆可)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但是不要用力过猛弄破皮肤。

     5. 如果眼睛接触到苯,应立即用大量温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6. 如果经口摄入苯,不要催吐以免误吸。

     7. 用干净的衣物或者被子盖好保温,转运到医疗机构。

     特别提醒医护人员:

     A. 出现低血压休克时应予静脉扩容,不宜儿茶酚胺类药物升压以免诱发恶性心律失常。

     B. 抽搐(痫样发作)时可以使用苯二氮?类药物。

     C. 活性炭无法高效清除消化道里的苯,可以在气管插管保护气道之后用胃管吸取胃内容物。

     Q:急性苯中毒有什么症状?

     呼吸道吸入气态苯最快出现中毒症状(差不多是即刻反应)。如果空气中苯浓度在700~3000ppm,患者有咳嗽等呼吸道刺激症状,常常合并心动过速,神经系统表现也比较突出,有头晕、头痛、肌肉颤抖,并逐渐从嗜睡变为昏迷。

     苯浓度>3000ppm时,可有明显呼吸抑制(呼吸慢而浅),稍长时间暴露可导致抽搐(痫样发作)、严重心律失常和呼吸暂停。

     消化道摄取苯,大约30~60分钟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刺激反应,误吸含苯的呕吐物可以引发严重的化学性肺炎。

     皮肤接触苯之后可以出现皮肤红肿、烧灼感、水疱,经皮肤吸收的苯还可以导致全身中毒。

     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气态苯可以被化学烧伤,导致眼痛流泪、视物不清,如果接触液态苯可以导致角膜损伤甚至失明。

     慢性苯中毒不在本课讨论范围内。致畸、致癌、致突变属于慢性中毒范畴。

     温馨提示:在册的知贝包厢、精讲班学员如果有需要,请与驻群助教私信联系,我会尽量提供协助。

     戳阅读原文可以跳转到本课的重要参考资料(CDC. Emergency Response Safety and Health Database: benzene)。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