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课 转铁蛋白受体2
2019/4/25 18:41:32 杏林小草
有同学问:到医院化验转铁蛋白受体,是不是开“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就行了?如果是这个项目,为什么叫“可溶性”呢?
上节课介绍了“转铁蛋白受体”,这节课就来补充一下“可溶性”的由来。
故事要从红细胞小时候说起,这是它从婴儿到成年的全过程:

红系造血
这幅图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大家先关注细胞颜色的变化(准确来讲是细胞质的颜色变化)。
我们看到,随着红细胞成熟,它逐渐变红。变红的原因在于血红蛋白逐渐增多,可见,血红蛋白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红细胞的幼稚阶段。
铁是生产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材料,因此,幼稚红细胞的转铁蛋白受体含量最高,对缺铁的反应也最强烈。
正常情况下,幼稚阶段的红细胞待在骨髓里,难道化验转铁蛋白受体又要骨穿吗?
不需要,我们可以化验血液里的“失足”转铁蛋白受体?
咱们来看看转铁蛋白受体是怎么失足的。这是计算机重建的细胞膜3D结构:

细胞膜
一个个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小分子是磷脂,它们构成了细胞膜的本体。
比较突兀的大块头是各种各样的蛋白质,上节课讲到的受体、离子通道都是蛋白质。
从体积上可以直观感受到:假如蛋白质想离开细胞膜,磷脂很难拦住它。没拦住,就成为失足…受体?
为什么蛋白质分子想要离开呢?
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是分子热运动。中学物理告诉我们,分子时时刻刻不停在做热运动,要是某个转铁蛋白受体震得太用力,它就失足了?
脱离细胞膜的转铁蛋白受体飘荡在血浆里,随着血液循环离开骨髓,只要抽静脉血就能化验到它。
“飘荡在血浆”跟溶解现象没有本质不同,这就是“可溶性”的来历。
结束本课之前,分享某位匿名女司机的笔记,看得我甘拜下风:

学员笔记
招生启事:报名参加精讲班,为全家健康保驾护航。感兴趣的同学请点击这里了解报名方法。
公众号回复:【铁】就能看到相关资料以及本文的后续更新。
加入小蜜群:深入交流、讨论,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