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课 戒酒也要讲技巧
2019/7/2 18:38:41 杏林小草

     看了一下大家的笔记,有同学这样写:“戒酒要吃安定”。

     这个报道有偏差,我要澄清一下下:戒酒可不是开点药回家吃一吃那么简单,需要综合管理,要讲究技巧?

     就拿“戒酒”和“安定”来说吧,它俩中间还隔着“医生评估”、“高风险”、“戒断症状”等等一堆条件。

     就算吃药,按照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2018年版指南建议,大部分患者应该首选纳曲酮(naltrexone)、阿坎酸(acamprosate)等,通常轮不到“安定”出场:

    

     APA指南关于戒酒用药的建议

     上节课介绍“安定”的主要目的是提醒大家正确看待药物的成瘾风险,至于要不要用“安定”、怎么用、用多久,这些问题还是留给主诊医生判断。

     既然说到了戒酒,干脆再深入一下,谈一谈戒酒的另一个技巧——把握节奏?

     酒精的危害不仅限于饮酒者个人,还牵扯到家庭甚至社会。这样一来,家属往往对戒酒有一种急躁情绪,恨不得马上解决问题。

     昨天就有同学在“看一看”的评论区吐槽,ta希望用夸张的词语介绍喝酒的危害,这样的恫吓效果比较好。

     恐吓还真不是上策——把人吓跑了,还怎么治疗?就算没吓跑,也会招致对方的不信任,患者不遵医嘱还是一场空。

     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看起来“慢悠悠”,反而能把事情办好——大家要知道,从生理层面讲酒精的成瘾性并不高,喝酒能喝到上瘾的地步,背后往往还深藏了心理、社会层面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长治久安。

     心理、社会层面的因素可没法验血、拍片,需要医患双方建立信任关系,反复沟通发掘。

     APA指南甚至建议初始治疗目标要跟患者协商,通过共同讨论确定到底要“完全戒酒”还是“减少饮酒量”:

    

     APA指南建议医患双方共同协商

     有人担心“酒鬼”肯定选继续喝酒,容易耽误治疗。

     这种担心有点多余,确定初始治疗目标之前,医生会介绍酒精的危害,包括现在已经出现的危害,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危害。

     酒精对身体损害多种多样,不需要使用夸张手法,单单平铺直叙、实事求是地讲,都能聊上半天?

     那么,患者会不会听不进去呢?

     别怕,酒精的成瘾性并不高,喝酒成瘾者平时还是有基本的判断力。

     这就是酒类商品允许开架销售甚至网购的原因(开架销售就是摆在货架上自由挑选;贵重品种可能锁起来,那也是...防盗防损?)。

     相比之下,安定类药品必须锁在定点药房的专柜里,购买者要持有医生的特别处方,只能限量购买,还要登记身份证。

     最后,医患协商讨论的是初始治疗目标,“初始”就是第一步的意思。

     第一步的目标定低了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医生心里清楚“完全戒酒”才是最终目标。

     起始目标定得现实一些,有利于医患建立信任,随着双方信任加深,后续治疗再逐步往“完全戒酒”靠拢。

     招生启事:报名参加精讲班,为全家健康保驾护航。感兴趣的同学请点击这里了解报名方法。

     公众号回复:】就能看到相关资料以及本文的后续更新。

     加入小蜜群:深入交流、讨论,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