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课 怎么吃,不缺铁6
2019/8/21 18:43:54 杏林小草

     上周讲完月经过多,有几位同学的提问非常有水平,分享给大家。

     上节课的月经量统计图并不是钟形曲线(正态分布),是不是有问题?

     这位同学看得很仔细,我们一起重温一下统计图:

    

     月经量研究(1966)

     的确不是钟形曲线(正态分布)。是不是数据有问题呢?并不是,因为后续的研究也画出类似的分布图:

    

     月经量研究(2005)

     大家熟悉正态分布,有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印象,毕竟正态分布是统计学的入门模型。

     要是离开课堂之后不再跟统计学打交道,很可能就形成思维定势——要么以为世界上只有正态分布,要么以为只有正态分布才是正常的,不是正态分布就不正常。

     真实的情况:正态分布并不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正态分布也不是独生子女,它有一堆兄弟姐妹:

    

     各种单变量数据分布

     正态分布也不是正常的代名词,正常现象也可以不按正态分布的套路来出牌,比如婴儿的出生数据属于泊松分布。

     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也可能是异常的,比如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令人生厌的随机误差。

     原来没有打算生娃,悠哉游哉的,刚刚发现怀上了,补铁还来得及嘛?

     来得及。我们讲过健康女性在性成熟~妊娠前这段时间可以按理想目标来做,也可以仅仅满足最低目标。

     最低目标并没有为妊娠做好额外铁储备,幸好,确认怀孕之后才开始预防性补铁也来得及。

     不是说早期胚胎发育很快吗?为什么还来得及?

     因为早期胚胎个头小,就算生长速度快,总需求其实并不高。

     怀孕之后母体会增加红细胞的产量以适应妊娠的需要,铁是生产红细胞的重要原材料,增加红细胞产量必然增加铁的需要量。幸好,这种改变在妊娠早期并不明显。

     另外,受孕之后月经停止了,排“出”量反而减少了。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们掐指一算就知道早孕对铁营养的要求跟平时差不多,设定最低目标也能满足早孕的需要,并没有亏欠宝宝。

     不过,确定怀孕以后就不能继续佛系下去,要开始口服铁剂预防性补铁,因为随着怀孕周数增加,铁需求会逐渐增多。

     中学生吃避孕药治月经过多合适吗?影响以后生育吗?

     治疗月经过多的“避孕药”其实是雌/孕激素制剂。雌/孕激素制剂最广为人知的用途是避孕,于是“口服避孕药”这个名号就一直保留着,中文英文都是这个习惯,连专业文献都不能免俗。

     大部分青春期月经过多患者适合雌/孕激素制剂治疗,这时候“避孕药”的名号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用药之前要及时跟患者和家长澄清,避免家庭内部矛盾。

     如果患者是住校生,我也会写个便条带话给班主任,便条的中心思想是“患者正在服用××药治疗月经过多,这个药物凑巧也有避孕功能,请班主任老师明鉴”。

     雌/孕激素制剂能避孕,会不会损伤生育能力呢?

     不会。雌/孕激素制剂并不是“打压”生育能力实现避孕的。

     雌/孕激素制剂的避孕原理涉及很多复杂的细节,这一次我仅仅介绍最核心的idea——月经初潮之后,女性的生殖系统要么处于“未孕”状态,要么处于“已孕”状态。

     这两种状态都是正常的,但是只能“二选一”,不能像薛定谔的猫那样模棱两可。不同的性激素组合决定了生殖系统处于不同的状态。

     受精卵就是把性激素转化为“已孕”组合,这样就能让生殖系统从“未孕”状态切换到“已孕”状态。

     “口服避孕药”则是模拟“未孕”状态的雌/孕激素组合,让生殖系统一直保持在“未孕”状态,拒绝切换。

     从刚才的介绍当中,我们知道了:

     1. “口服避孕药”模拟的“未孕”状态是生理性的,不是病态的。

     2. 维持这种“未孕”状态需要外援(药物),停止外援之后生殖系统又能灵活切换状态。

     可见,“口服避孕药”并不会伤害生育潜能。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发育的高峰,对缺铁比较敏感,不要轻视了月经过多的影响。表面上看“中学女生吃避孕药”有种怪怪的感觉,不过,弄明白背后的原理,我相信大家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招生启事:报名参加精讲班,为全家健康保驾护航。感兴趣的同学请点击这里了解报名方法。

     公众号回复:Keyword】就能看到相关资料以及本文的后续更新。

     加入小蜜群:深入交流、讨论,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