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课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1
2019/10/28 18:22:11 杏林小草

     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UpToDate的文章《12岁以下儿童的铁缺乏症:筛查、预防、临床表现和诊断(2019)》,全文一共1万3千多字,我希望大家上课前要通读至少一遍。

     有了大概印象之后,我们一小段一小段细细品读,咱们先看第一段,准确来说是标题:

     12岁以下儿童的铁缺乏症:筛查、预防、临床表现和诊断(2019)

     有同学可能会纳闷:标题有啥好看的?

     嘿嘿,你可别偷笑——懂行的人看一眼标题也能发现很多门道,我就拿标题当中涂红的部分来举例吧。

     第一个标红的是年龄,为什么要限定年龄?

     这说明不同年龄段的铁缺乏症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按照年龄段区别对待——大人的铁缺乏症跟小朋友的铁缺乏症就不一样。

     我们在111课讲过,大人的铁缺乏症往往有深层次的“病根”,区别只是“小病”还是“大病”而已。

     哪些是导致成年人缺铁的小病呢?我最喜欢拿“月经过多”作为例子,因为太多人不把月经过多当回事儿。

     哪些是导致成年人缺铁的大病呢?比如: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等等。

     所以,成年人要是缺铁,必须认真检查、深挖原因。

     3岁以下的小朋友发生缺铁的原因比较单纯——大部分是“没吃饱”或者“没吃对”造成的,统称“营养性”。

     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地区/家庭,通常是“没吃饱”;经济发达的国家/地区/家庭,往往是“没吃对”。这一点在课文的第一段也提到了,我把精华摘抄出来:

     铁是儿童最常缺乏的营养素...欠发达国家,铁缺乏症仍然是严峻考验...发达国家仍属于常见病。

     世界卫生组织在我们学校搞过一次讲座,主题是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他们对儿童缺铁的总结非常到位——“跨阶层的疾病”,有钱没钱都有可能发生缺铁。

     3岁以上的小朋友发生缺铁的原因开始变得复杂起来,“营养性”的比例在下降,继发于其它疾病的比例在增加。所以课文里就有这么一段:

     营养性IDA的典型表现:

     - 6月龄~3岁

     - 并且总体健康状况良好

     - 并且存在≥1项营养性IDA危险因素

     营养性IDA的不典型表现:

     - 3~12岁

     - 或者不存在铁缺乏膳食危险因素

     - 或者存在失血或吸收不良等非营养性IDA的临床特征

     讲到相应段落的时候,我们还会补充细节,现在只要知道“年龄很重要”就可以了。

     不光缺铁跟年龄有关,大部分疾病都存在“年龄很重要”的特点——同一种健康状况,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诊治方案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

     缺铁又是一个典型——小朋友的缺铁以补铁为主、检查为辅;成年人的缺铁以检查为主,补铁有时还得给检查让路。

     认真学习同学一定要记得:不要轻易把育儿知识往成人身上套。

     第二个标红的是筛查,什么叫筛查?

     我们来看一下早期的“筛”字就知道了:

    

    筛(籭)的古字形

     最上边是竹字头,表示竹器。这种竹器长什么样子呢?从底下的字形我们可以猜到是一种竹网。

     所以,“筛”最早的意思就是把细小东西漏出去,把粗大东西留下来的竹网。

     当然,演化到后来,是不是竹子已经不重要了,留细小的还是留粗大的也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把东西区分开来”。

     “筛”的现代含义是区分,所以,医学上就把区分健康人和患者的检查统称为“筛查”。

     在发展到重度缺铁性贫血之前,儿童的铁缺乏症往往是没有症状的;少数有症状的宝宝又因为症状不够明显,家长和医生都不容易发现,比方说皮肤稍稍有点苍白,这时候很难分辨到底是天生丽质还是病态。

     这些不够鲜明的症状甚至得等到治疗好转了,有了对比才意识到原先的“白”不是正常肤色。

     儿童重度缺铁性贫血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症状,但是,随着生活和医疗条件改善,这种严重病例已经很少见了。中途拦截缺铁性贫血,不让它发展到重度阶段,有一部分功劳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筛查。

     讲到筛查,我还想扩展一下,介绍一下筛查成功的条件,主要有这么三条:

     1. 被筛查的疾病影响重大

     2. 有办法进行检查

     3. 人群常见

     这三个主要条件怎么理解呢?我们拿捕鱼(捞鱼)来打比方:

    

    捕鱼

     鱼价越贵,渔民越有动力去捞,捞上来也卖得出去。鱼对应的就是疾病,鱼价高就是指被筛查的疾病影响重大,发现之后积极治疗对患者、家庭、社会都有好处。

     想捞鱼是不是得有渔网啊?检查方法就是筛查疾病的渔网。

     鱼群密集再撒网才容易有收获,鱼群密集说的就是疾病很常见。

     把这个思维框架套在儿童缺铁上,你就发现:

     1. 疾病影响:★★★★☆

     儿童缺铁有可能产生后遗症,及时治疗造福久远。

     2. 检查方法:★★★☆☆

     现有的检查方法可以把缺铁性贫血拦截在轻度阶段,无贫血的铁缺乏症暂且没有可靠的检查方法。

     3. 人群常见:★★★★☆

     儿童缺铁是常见疾病。

     结论:儿童应该筛查缺铁。

     儿童缺铁先讲到这里。加深大家对思维框架的理解,我想补充肺癌筛查的例子:

     1. 疾病影响:★★★★★

     早期肺癌有望通过积极治疗治愈,中期及以后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

     2. 检查方法:★★☆☆☆

     已有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早期肺癌,但是成本较高、辐射风险而且经常出现假阳性结果,造成无谓的进一步检查。

     3. 人群常见:★★☆☆☆

     对于一般人群而言肺癌仍然属于少见疾病。

     新闻报道说“肺癌是患病率排名第一”,指的是恶性肿瘤里排第一。2017年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全国数据统计,把全部恶性肿瘤都算在一起,总发病率为190/10万。

     排第一的肺癌占了1/5,算下来就是38/10万。

     结论:一般人不应该筛查肺癌。

     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重度吸烟的人士患肺癌的风险至少增加了100倍,所以,重度吸烟而且健康状况尚可的人士可以考虑肺癌筛查。

     思考题:为什么还有“健康状况尚可”这条要求?

     比肺癌筛查更经济而且更有效的预防手段是戒!烟!

     肺癌的这个模式其实适用于绝大部分恶性肿瘤:

     1. 筛查仅限特定人群。

     2. 去除危险因素的价值往往高于筛查。

     招生启事:报名参加精讲班,为全家健康保驾护航。感兴趣的同学请点击这里了解报名方法。

     公众号回复:】就能看到相关资料以及本文的后续更新。

     加入小蜜群:深入交流、讨论,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