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课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3
2019/11/11 20:02:27 杏林小草

     今天讲患病率,它是指人群中某病患者的比例。比如,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就是人群中有多少比例的人患有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可以定量反映某种疾病的常见程度。

     咱们就拿课文的数据做一个示范:

     美国的1~3岁儿童中,7%~9%存在铁缺乏症,2%~3%存在IDA。

     知贝的儿保起码要做半小时,我们就按半小时来算吧:一位医生一天工作8小时,可以接待16位宝宝。

     幼童的铁缺乏症患病率是7%~9%,取个整就按10%来算吧(中国的情况更糟糕,取10%也是低估了)。

     在知贝这样高标准儿保情况下,平均算下来每天每位医生就能碰到1~2位铁缺乏症的宝宝。现在是不是对“常见”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了呢?

     课文还提供了不同年龄段的患病率统计图,不过,UpToDate的原图有点直男癌,我特地查了他们引用的原始数据(CDC的一次营养状况调查),重新画一条更婀娜的曲线。

    

    美国各年龄段人群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虽然有点艺术加工,不过,精神实质并没有变形,我们至少能看出五点:

     1. 不论男女老少,铁缺乏症的曲线都在缺铁性贫血的上方,这说明“铁缺乏症的患病率高于缺铁性贫血”。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按照我们在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缺铁性贫血就是缺铁 + 贫血,所以它俩的关系是:

    

    缺铁与贫血的关系

     从图片可以看出,缺铁性贫血一定是铁缺乏症,铁缺乏症不一定是缺铁性贫血。

     既然铁缺乏症包括了缺铁性贫血,那么铁缺乏症的曲线高于缺铁性贫血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

     刚刚是从概念定义的角度进行解释,我们还可以从发病过程进行解释。用心预习的同学应该看过铁缺乏症的三个阶段,在课文的后半段:

     铁储备耗尽 → 缺铁性红系造血 → 缺铁性贫血

     铁储备耗尽、缺铁性红系造血、缺铁性贫血都算铁缺乏症,从发病过程的角度讲,铁缺乏症也是包括了缺铁性贫血的。

     2. 儿童期的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都存在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减少的现象。

    

    儿童期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主要还是跟吃有关——(添加辅食后)幼童容易出现喂养问题,大娃相对好一些,因此,随着年岁增长也就没那么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

     我们还注意到,儿童期铁缺乏症的患病率曲线跟缺铁性贫血的曲线离得比较远:

    

    儿童期铁缺乏症(贫血前期)患病率

     这两条线“夹住”的阴影部分代表了没有贫血的铁缺乏症,也就是上面说的“铁储备耗尽”、“缺铁性红系造血”。这两个阶段还没有出现贫血,我喜欢把它们统称为“贫血前期”。总体来讲,贫血前期属于病情较轻的阶段。

     有了这些背景,我们可以根据统计数据给儿童铁缺乏症防治方案打打分。我个人觉得可以打80分,就是不够理想,还算满意。

     不够理想 - 没有完全杜绝铁缺乏症。

     还算满意 - 漏网之鱼并不多,而且病情比较轻。

     3. 进入青春期,我们看到铁缺乏症患病率再次增加,还出现了性别差异——男女的患病率曲线分道扬镳了:

    

    青春期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男孩子主要受青春期生长发育高峰的影响,并且没有月经←总感觉这句话哪里不对?于是,铁缺乏症患病率的增幅并不大,而且缺铁性贫血并没有明显增加。

     女孩的铁缺乏症患病率增幅更大,而且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也有增加。

     由于缺铁性贫血是铁缺乏症相对严重的阶段,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增加说明缺铁的程度更厉害。

     女孩的统计数据说明: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叠加月经来潮,对铁营养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青春期正好赶上了中考、高考两个人生重要拐点,不要因为缺铁影响到学业表现!如果自己的亲戚朋友正好读中学,就要提醒他们多加防范啦!

     严格来讲,图片引用的原始数据并没有统计青春期以后男性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不做统计是因为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健康男性在青春期以后很难发生缺铁性贫血。

     4. 过了青春期,迎来育龄期,女性又有一波铁需求高峰,这一次比青春期还厉害。

     我们在第130课讲过,怀孕期间妈妈体内的铁元素有1/5要转移给宝宝,真是现实版的身体被掏空。

     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女性进入育龄期之后,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又出现一次高峰,峰值比号称“容易缺铁”的儿童期还要高:

    

    不同时期女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比较

     怀孕期间妈妈转移了多少铁元素给宝宝,这属于底层机制研究。

     统计孕妇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属于面向整体的研究。

     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详见《第138课 上下求索》。不同方向的研究得出同样结论,意味着可信度比较高。

     5. 男生过了青春期,铁缺乏症患病率就明显下降。

    

    男性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说到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图片有个瑕疵:壮年期男性的铁缺乏症患病率要比图片上画的更低。

     主要是CDC在调研时把成年男性笼统分为16~69岁和≥70岁两段,造成了壮年期男性“被代表”,被中老年男性代表。后者因为慢性病逐渐增多的缘故,缺铁的情况更普遍。

     看完图片,我们再来讲解一段课文:

     在欠发达国家,贫血仍然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想专门帮大家辨析一下缺铁跟贫血的关系。我们知道贫血的原因很多,缺铁只是贫血的原因之一。同样,缺铁还分三个阶段,贫血只是最后一个阶段。

    

    缺铁和贫血的关系示意图

     既然贫血不一定都是缺铁,缺铁也不一定全是贫血,为什么它俩整天成双成对出没在各种文献当中呢?

     贫血跟缺铁厮混在一起,至少有四个原因:

     1. 大部分铁缺乏症患儿没有症状,线索往往来自血常规化验发现了贫血。

     2. 血常规化验贫血主要靠血红蛋白浓度这个指标,化验血红蛋白浓度的技术成熟得早(20世纪上半叶),积累的儿童数据非常丰富。

     3. 越穷越缺铁。化验血红蛋白浓度有成本优势(试剂便宜),用到的仪器设备也不挑剔(甚至不用电)。

     4. 缺铁占据了贫血病因的大头,课文里就有这么一句话:

     缺铁性贫血约占总贫血病例的1/3~1/2...

     以上就是缺铁研究常常用到贫血(血红蛋白浓度)的缘由。

     关于缺铁跟贫血之间的关系,我还想补充一点课外知识。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做了一个缺铁-贫血关系数学模型。

     方程式有点复杂我就不展示了,不过,方程式要表达的核心意思非常简单:如果某个地方的贫血患病率增加,那么超出平常的那部分病例几乎全是缺铁性贫血。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贫血患病率越高的地方,缺铁的情况越严重。

    

    贫血患病率与病因构成关系示意图

     了解这些背景,不仅能帮助大家理解专业文献,还能加强大家对缺铁诊断的信心。

     我们知道诊断缺铁有很多方法,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检查铁代谢指标。铁代谢指标有好几个,血清铁蛋白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然而,实际工作中最管用的路径却是曲线救国——病史分析 + 血常规 + 试验性补铁。

     不了解这些背景,容易困惑:

     不靠铁代谢检查就诊断缺铁性贫血,准不准啊?

     铁代谢检查结果跟病史分析 + 血常规 + 试验性补铁发生矛盾,我该相信谁?

     有了前面介绍的背景知识,大家应该知道怎么回答了吧?

     招生启事:报名参加精讲班,为全家健康保驾护航。感兴趣的同学请点击这里了解报名方法。

     公众号回复:】就能看到相关资料以及本文的后续更新。

     加入小蜜群:深入交流、讨论,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