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肯定卷土重来,预先准备不慌乱
2019/11/22 18:24:19杏林小草 杏林小草

     鼠疫风波接近尾声,不过,鼠疫卷土重来只是早晚问题。咱们趁热把过去半个月学到的鼠疫防护知识复习一遍,下次遇到同样风波就能沉着应对。

     我把课堂群讲过的知识点重新梳理一下,总结成11个应该记住的知识点供大家收藏。

    

    

    

     1. 鼠疫一直都在,东西方都不例外,出现散发鼠疫病例仅仅是时间问题。

     将来再看到鼠疫病例报告不必惊慌失措,因为散发病例无法避免。

     2. 不要接触野生动物,不要食用野生动物,不仅保护大自然,更是保护我们自己。

     现在去野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见到野生动物都要敬而远之,别老想着摸一摸、尝一尝。

    

     3. 鼠疫可以治疗,可选药物也有好几种。

     可选的药物不算偏门,就算某种药物发生短缺也有备胎可选。

     不同指南推荐的用药方案可能有不同,其中就有可得性方面的考虑。举个例子,治疗鼠疫最经典的药物是链霉素,但是有些地区的链霉素库存量很少。这时候可以用庆大霉素代替链霉素,因为它们的药理作用非常接近。

     国内庆大霉素供应充足,连乡村医务室都有。

     4. 意外暴露之后,还可以服药紧急预防。

     我在群聊里介绍的是多西环素,因为它的普及程度比较高。

     有些指南也推荐磺胺类药物,但是磺胺类药物经常断货。多西环素有点小贵,胜在容易买到。

    

     5. 确诊首发病例之后,可能有一大批密切接触者需要接受隔离、监测和服药紧急预防。

     如果不学习,看到一大批人被“关起来”(其实是隔离),还有专人“监视”(其实是医学观察),并派药“治疗”(其实是紧急预防),容易心生恐惧,误以为疫情严重。

     学习之后就会明白这是扑灭疫情的标准操作,而且效果非常好——密切接触者不再发病,疫情也不会扩散。

    

    

    

    

     6. 不用囤药。

     以我们现在的防控水平,几乎不可能发生人间大流行,囤药纯粹浪费钱。

     防治鼠疫需要多管齐下,吃药打针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不要想着自己在家单打独斗,这样做没有胜算。

     跟疾控部门密切配合才是正道,更别说我们的举国体制在应对疫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7. 死亡率先高后低。

     我们现在有本事避免人间鼠疫大流行,但还做不到消除鼠疫的自然疫源地。

     因此,人类鼠疫主要是偶尔出现的散发病例。这样一来,首批病例很难得到早期诊断,错过早期治疗是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确诊首发病例之后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后续病例往往在疑似阶段就能得到早期治疗,治愈率相当高。

     廉价的快速初筛方法正在研发中,成功的话可以加速首发病例的诊断,降低死亡率。

     8. 鼠疫不太容易人传人。

     鼠疫有多种传播方式,跟现代人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肺鼠疫患者通过呼吸道途径传播病原体。

     但是,能走这条路 ≠ 擅长这条路。最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哪怕是相当原始的装备)也能化解肺鼠疫风险。

     就算没有防护装备,远离患者2米以上,感染的可能性就能趋近于零。

    

    

     9. 鼠传人,速度快。

     鼠疫擅长的传播路径是啮齿类动物(鼠类) → 人。

     以前科技落后、国家贫弱,无力控制城市的鼠间疫情,这就是历史上经常爆发鼠疫的原因。

     现在科技进步、国家富强,鼠间疫情局限在野外,鼠疫也就变成了偏远地区(自然疫源地)的散发传染病。

     鼠疫被我们压制在散发状态,这是几代人辛勤付出的成果,对散发病例执行高标准防控,就是为了防止鼠疫再次侵入城市,保住目前来之不易的成果。

    

     10. 不带鼠疫病原体的老鼠不会传播鼠疫。

     鼠疫的病原体已经查明,它叫鼠疫耶尔森菌,俗称鼠疫杆菌。

     鼠疫杆菌是发生鼠疫的必要条件,没有鼠疫杆菌肯定不会得鼠疫。

     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再举几个例子加深印象:

     只要伴侣没有HIV,那么嘿咻也不会得AIDS;

     只要狗狗没有狂犬病毒,那么狗咬之后也不会得狂犬病。

    

     11. 鼠疫有明显的早期症状。

     战胜鼠疫需要医患亲密合作,幸好鼠疫不搞暗中破坏,发病早期往往有明显症状。

     不舒服就去看医生,这样做?

     招生启事:报名参加精讲班,为全家健康保驾护航。感兴趣的同学请点击这里了解报名方法。

     公众号回复:鼠疫】就能看到相关资料以及本文的后续更新。

     加入小蜜群:深入交流、讨论,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