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课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5
2019/11/25 19:29:24杏林小草 杏林小草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讲危险因素。UpToDate的原文讲得有点凌乱,不过,大家抓住“年龄”这条主线再看课文就简单很多——实际上就是三大年龄段。
围生期
咱们先来看出生前后的危险因素,“出生前后”就是围生期,俗称“围产期”。围生期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两大类:
第1类是明确的高风险,需要进行干预,它们是早产、低出生体重。
剩下属于第2类,可能存在风险,但是风险多高、如何干预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这些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早产是指出生时胎龄不够(<37周)。早产直接动摇了铁营养的根基,包括:
错过母胎铁转移的黄金时间(孕晚期)
“血槽”不满(血容量小)
反复采血检查
因此,早产是明确的缺铁高危因素,早产儿需要口服铁剂预防缺铁。
早产儿口服铁剂预防缺铁的剂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元素铁2~4mg。这个预防剂量是临床试验摸索出来的,恰好跟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常用治疗剂量相当。
我们知道,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标准治疗剂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元素铁3~6mg,大部分小朋友用“3”这一档就足够了。
早产儿的预防剂量刚好落在“3”的前后,间接说明早产对铁营养的不良影响非常明显。
低出生体重是指出生体重低于正常(<2500g)。
早产跟低出生体重是不同概念,不过有一定重叠:早产儿往往是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大多数是早产儿。
即使没有早产,单纯低出生体重也是明确的缺铁高危因素,原因可以形象地概况为“先天不足、后天追赶”:
先天不足 - 出生体重低于正常往往说明宫内发育出现异常,这些异常通常也会妨碍母胎铁转移。
后天追赶 - 出生后为了追回生长曲线应有的位置,出现生长速度加快,推高了铁的需求量。
低出生体重也是明确的缺铁高危因素,需要口服铁剂预防缺铁。
除了早产、低出生体重之外的危险因素,它们的影响存在明显个体差异,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判断。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怀孕期间碰到的状况,可能在分娩之后持续产生影响。
妊娠期疾病产生长久影响的现象,不仅见于铁缺乏症,也见于很多疾病。 如果医生问起怀孕期间顺不顺利、有没有什么异常出现,要如实回答,不要想着“娃都生出来了,怎么还翻旧账”。
围生期之后、1岁之前
课文里讲了好几个危险因素,最值得大家重视的还是饮食,因为最容易犯错。
饮食相关的危险因素总结起来也是两条,第一条叫“喝错奶”,第二条叫“吃错菜”。
我们先看“喝错奶”,其实主要错误也是两个,第一个是非配方奶,第二个是错误配方奶。
非配方奶指的是天然的牛奶(羊奶、豆奶也算,只是迷信天然牛奶的人比较多)。
有人觉得天然牛奶应该又营养又健康,其实是大错特错——从营养的角度看,天然牛奶铁含量低;从健康的角度看,天然牛奶含有完整的牛奶蛋白,可以造成婴儿大肠发炎甚至消化道出血。
对于不满1岁的婴儿来说,天然牛奶既不营养,也不健康。天然羊奶、豆奶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天然牛奶不好,为什么牛奶做成的婴儿奶粉又可以喝呢?
因为牛奶生产婴儿奶粉,要经历加工改造。在营养方面,根据人类婴儿的需要调整了营养成分,人为添加铁元素克服了天然牛奶铁含量低的缺陷。在健康方面,因为消解了完整的牛奶蛋白,可以减少大肠发炎的风险。
不同版本的奶粉使用不同配方调整营养成分,所以,喝错奶的第二种情形就是买到了低铁含量的配方奶。
怎样避免“喝错奶”?最好的方法是喝妈妈的奶——母乳的“配方”可不得了啊,精细打磨30万年!可不要随便放弃啊!
关于母乳的铁营养,有两个常见误解:
误解1. 母乳铁含量不高,所以,母乳的铁营养价值有限。
“母乳铁含量低”是事实,但是母乳的铁元素利用率高,婴儿最终吸收到的铁元素并不少。可见,母乳的铁营养价值并不低。
误解2. 母乳的铁元素吸收利用率高是因为乳铁蛋白的帮助,所以,添加乳铁蛋白的配方奶粉更好。
“乳铁蛋白促进铁吸收”这个观点已经过时——当年人们看到肠上皮细胞存在乳铁蛋白受体,于是猜测乳铁蛋白促进铁吸收。
后来的研究发现乳铁蛋白这条路并不是铁吸收的主干道,配方奶粉添加乳铁蛋白并不能提高铁营养价值(广告价值倒不小,你懂的)。
两大饮食危险因素——“喝错奶”、“吃错菜”。“喝错奶”已经介绍了,现在来看“吃错菜”。
“菜”其实是指辅食,为了跟“奶”谐音才选了“菜”这个字。“吃错菜”想表达的就是辅食添加不当。
常见的辅食误区,以及正确添加辅食的方法,我们在知贝育儿班已经详细讲解了,课文里也有要点,这里就不展开了。
1岁以后的儿童期
满1岁以后的饮食问题总结起来还是两条——“喝错奶”、“吃错菜”,但是含义变了。
“喝错奶”是指牛奶喝得太多,应该控制在每天600mL以内。
“吃错菜”还是指辅食添加不当,但是具体内容跟1岁以前有些不同,大家可以参看课文,或者参加知贝育儿班学习。
招生启事:报名参加精讲班,为全家健康保驾护航。感兴趣的同学请点击这里了解报名方法。
公众号回复:【铁】就能看到相关资料以及本文的后续更新。
加入小蜜群:深入交流、讨论,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