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课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7
2019/12/9 19:05:13杏林小草 杏林小草

     这节课咱们来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我讲的顺序跟课文有点不同,大家在听完课之后可以跟课文交叉对比、加深印象。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跟严重程度有关:

     轻~中度缺铁性贫血通常没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也不太起眼,很难成为疾病线索。

     重度缺铁性贫血有症状,比如皮肤苍白、嗜睡等等。

     我们在第169课给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打过分,我们给的评语是不够理想,还算满意。

     不够理想 - 没有完全杜绝缺铁。

     还算满意 - 发生缺铁的人数不多,而且病情比较轻。

     我们国家普及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起码有20年历史了(保守计算),有了这个背景知识,可以想象今时今日能碰到的缺铁性贫血患儿大部分是轻~中度。

     我们刚刚学过,轻~中度缺铁性贫血大多没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也很隐蔽,一句话概括就是看起来没病。

     看起来没病又该怎么发现它呢?这需要“筛查”了,这部分知识后面的课程会讲到,心急的同学可以打开课文先预习。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在临床表现这一节的后半段一口气罗列了六个小专题,分别是:

     神经发育

     热性惊厥

     免疫功能和感染

     运动能力

     异食癖和食冰癖

     血栓形成

     缺铁性贫血能够影响神经发育已经是共识了,课文里有一句话大家要特别注意:

     铁剂纠正贫血之后发育指标仍持续存在异常(至少部分存在)。

     刚才那段课文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神经发育受损有可能成为后遗症。

     正因为缺铁有可能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平时在预防上就不要过于松懈。上节课已经介绍了预防缺铁的方法,这些措施要取得成效需要家长持之以恒。

     如果你感觉疲惫,请默念一遍:“神经发育受损有可能成为后遗症”,我相信马上就能重新振作起来。

     缺铁性贫血造成的神经发育损害还有一个特点:

     更严重、更长期的缺铁性贫血导致更差的神经认知结局。

     前面讲过,目前的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并不完美,还有少数小朋友会缺铁。家长要不要担心后遗症的问题呢?

     不需要,因为只要照章办事、下足功夫,就算发生缺铁性贫血,也因为病情轻、发现早得以避免严重后遗症。

     讲到这里,我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短暂轻度缺铁性贫血造成的神经异常有可能在临床研究上反映出来,但是很可能没有实际意义。因为研究用的观测指标比较敏感,能够发现轻微的后遗症,并显示在统计报告上。

     但是,这种数字差异可能没有现实意义。打个比方,有点像手机跑分,A手机得分1200,B手机得分1000,感觉200分的差异非常大,但是两部手机实际用起来一样流畅。

     缺铁跟热性惊厥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课文对现状的总结非常到位:

     热性惊厥与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存在关联,然而,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得到证实。

     又说“存在关联”又说“因果关系尚未得到证实”,听起来好像有矛盾?

     不矛盾,“闹钟响、天就亮”就是有关联、无因果的典型例子。

     我们的理想当然是找到因果关系。不过,仅有关联关系有时也可以利用起来——虽然天亮可不是闹钟闹起来的,但是闹钟一响我们还得乖乖起床,要不然就迟到了?

     既然热性惊厥与缺铁存在关联,我们也可以把热性惊厥看成缺铁的线索,也就是课文里讲的:

     存在热性惊厥病史的幼儿或许有必要进行铁缺乏筛查。

     因为热性惊厥跟缺铁的因果关系还没有确定,所以,假如筛查结果阴性(没有缺铁),就不要执迷不悟(反复筛查)。

     缺铁以及补铁治疗对免疫功能和感染的影响比较复杂,就是课文里讲的:

     现有的研究数据未能得出一致结论。

     正因为没有一致结论,所以大家能够听到不同声音,有说“不利的”,有说“有利的”,还有说“不好不坏的”。总体来看,最近十多年的研究更支持补铁不会增加感染风险,课文最后一句就是对新证据的总结:

     补铁与腹泻风险增加相关,儿童疟疾或其他儿童感染性疾病则无明显不利影响。

     只要接受规范的现代医疗,儿童腹泻并不构成实质威胁,跟不可逆的神经发育损害相比,补铁造成的腹泻风险增加是可以接受的。

     思考题:服用铁剂期间出现腹泻,要不要停药?

     缺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也算研究得比较清楚,这里说的运动能力特指肌肉的做功能力。“做功”是物理学概念,大家在中学已经学过。

     肌肉做功能力下降是一种什么体验呢?就是没那么有劲儿。

     缺铁对运动能力的损害基本上是可逆的,而且至少要中度以上的缺铁性贫血才有比较明显的感觉。所以,这个知识点实际价值并不大,课文也就点到为止。

     异食癖就是特别想吃黏土、泥土、石头、肥皂、纸张这类不能吃的东西。

     异食癖有可能引发中毒,比方说油漆皮可能含铅,吞食就会带来铅中毒危险,有异食癖症状需要检查血铅就是这个原因。

     今时今日已经不常遇到缺铁有关的异食癖,可能是由于缺铁性贫血防治取得了不错效果。我们遇到的异食癖患儿大多数跟神经心理疾病有关,就是课文里讲的:

     异食癖也见于孤独症、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以及脑损伤影响到发育的儿童。

     食冰癖是指特别喜欢吃冰块。这种表现在国内没有太高的实用价值,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饮食文化比较抗拒冷饮。如果平时没有吃冰块的习惯,很难发现。

     缺铁性贫血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不过,总体来讲儿童期并不是血栓性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因为基线水平很低,所以提高十几倍听起来吓人,实际风险其实并不高,仍然属于“少见并发症”。缺铁造成的血栓风险不需要抗血小板或者抗凝治疗,补铁纠正缺铁就足够了。

     缺铁性贫血还可以造成反应性血小板增多,一般来讲有效补铁治疗1~2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就会恢复正常。如果无法恢复正常,下一步需要检查肠道寄生虫感染、慢性感染、炎症性肠病、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招生启事:报名参加精讲班,为全家健康保驾护航。感兴趣的同学请点击这里了解报名方法。

     公众号回复:】就能看到相关资料以及本文的后续更新。

     加入小蜜群:深入交流、讨论,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