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完,能否复工?
2020/2/11 22:24:47杏林小草 杏林小草

     这是复工系列讲座的第1课,先帮大家理清楚疫情还没有结束到底能不能复工?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病原体,在疫情早期我们对它认识几乎为零,当时面对的状况是病例数快速爬升,所以延长春节假期是合理的。

     现在,我们跟新冠病毒已经交手了一段时间,至少看清了它的主要招数。这时候决定复工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依据的。

     今天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决策依据,就是感染者排出新冠病毒的可能方式:

     1. 飞沫。

     2. 痰。

     3. 气溶胶。

     4. 呕吐物。

     5. 粪便。

     6. 尿液。

     7. 血液、破损的皮肤。

     这个列表应该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总结,既包括了比较明确的排出方式,也包括了推测可能存在的排出方式。

     上面7种方式最有可能给日常生活带来威胁的是飞沫。因为飞沫很容易产生,容易到什么程度呢?我常常开玩笑讲:有呼吸运动就有飞沫——平静呼吸产生微量飞沫;讲话产生较多飞沫;咳嗽、打喷嚏那就是海量的飞沫。

     呼吸运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完全不可避免(废话?),所以,飞沫是最重要的威胁。

     我们无法阻止飞沫产生,却能有效拦截——用纸巾、肘部或者口罩遮挡一下口鼻,就能有效拦截大量飞沫,避免新冠病毒污染环境。现在执行公共场所全民戴口罩的政策相当于有症状、无症状、潜伏期感染者全都强制做了飞沫拦截。

     我们知道,发生传染病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那就是病原体。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就是新冠病毒(2019-nCoV)。只要你碰不到新冠病毒,你一定不会得新冠肺炎。

    

    阻挡飞沫

     其它排出方式对复工期间的日常生活威胁很小,逐项解释一下。

     气溶胶:对医疗操作威胁较大,但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遇到,即使存在也因为含量达不到最低感染浓度,没有实质威胁。更多细节内容点击传送门查看。

     上海华山医院对武汉的早期疫情数据做过测算,当时在没有特别防疫措施的情况下R0大概是3.5左右。R0是一位感染者平均传染的易感者人数,R0为3.5就是说一位感染者平均传染3.5人。如果气溶胶传播是新冠病毒的普遍现象,那么R0不会这么低的,因为气溶胶传播的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一下真?气溶胶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水痘的R0是10,麻疹的R0更是变态,可以达到18。在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最不设防的阶段R0也就3.5,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传播要么不存在,要么就是个偶然现象。

    

    R0的含义

     粪便、尿液:正常的工作环境下,不可能遇到随地大小便的人(如果遇到了,应该赶紧送医院,行为异常是严重疾病的临床表现)。

     正常如厕的话,大小便污染应该集中在厕所里。这种污染很容易控制,平常进行的厕所保洁就能最大程度消除污物泼溅污染,再加上便后洗手基本上不用担心。

     SARS冠状病毒研究显示,日常使用的清洁剂(去污剂)也能有效消灭SARS冠状病毒。我们可以合理推测清洁剂对新冠病毒也有类似的杀灭效果。市面销售的洁厕产品往往添加“漂白水”提升白净效果,刚好,漂白水就是含氯消毒剂,它是明确有效的新冠病毒灭活剂。

    

    去污剂、含氯消毒剂杀灭SARS病毒效果

     大家甚至不用担心粪便、尿液排入化粪池之后继续污染。因为化粪池有大量微生物,它们在发酵过程产生的氨以及热量可以灭活大部分致病微生物。冠状病毒对环境因素敏感,进到化粪池肯定死翘翘。

     痰、呕吐物:只要复工期间做到“有病不上班”就能最大限度避免咳痰、呕吐带来的风险。

     血液、破损的皮肤:冠状病毒不会常驻血液,它只是一个过客,通过血液或者破损的皮肤传播病毒,得要刚好踩到点才行。

     而且,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出血、皮肤破损,使用的治疗手段也起到阻隔的作用。

     女同胞的月经也有姨妈巾兜底?不会到处乱跑、污染环境。

     上面讲的就是复工的医学逻辑:

     没有新冠病毒就没有新冠肺炎。

     排出病毒最重要的形态是飞沫。

     遮挡口鼻就能有效拦截大量飞沫,避免新冠病毒污染环境。

    

    新增确诊病例数

     当然,决定要不要复工不仅仅考虑医学方面的因素,也要衡量当地原有的疫情、医疗能力、工作人口组成等等。复工肯定会给疫情防控带来压力,出现波动也不奇怪。当地能否消化这些压力,能否承受疫情波动,这些问题是决策者需要衡量的,已经超出医学范畴。

     现在回答与本节课知识点有关的问题。

     Q1:用一次性普通口罩行不行?

     杏林小草:可以。因为公共场所全民戴口罩的政策意图是拦截每个人喷出的飞沫,这里头自然包括了已知和未知的感染者。通过挡住传染性飞沫,避免新冠病毒污染环境,从而间接预防健康人感染。

     普通口罩、棉质口罩甚至自制口罩都能实现这个目标。

     Q2:普通口罩或者棉质口罩是不是不符合WHO指南?

     杏林小草:世界卫生组织的口罩指南确实提到棉质口罩无用。不过,这份指南的立足点是健康人佩戴口罩阻止吸入飞沫。

     然而,公共场所全民戴口罩的政策意图是阻止喷出飞沫,普通口罩、棉质口罩、自制口罩都能达到这个目的。

     如果能够成功阻止感染者喷出飞沫,就算健康人佩戴的口罩不符合WHO规范,同样不会感染。

     Q3:一次性口罩用多久需要丢弃更换?

     杏林小草:理想情况下当然是每4小时更换,遇湿、变脏提前换。现在口罩紧缺,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是迫于现实的无奈之举。另外,抗新冠应该是一场持久战,就算自己还有存货,恐怕也得省着点用。

     至于一次性口罩可以反复用多久,我没有找到高质量的研究数据,我自己的底线就是碰到已知污染事件一定换。

     Q4:什么叫已知污染事件?

     杏林小草:比如,1米以内有人没做任何遮拦就咳嗽,那么我的口罩就会沾上飞沫,这就是“已知污染事件”。

     再比如,我的手碰到了口罩的内侧面,这也是“已知污染事件”。

     Q5:一次性口罩反复用,怎么存放?

     杏林小草:中心思想是不要污染口罩,具体做法:

     1. 戴口罩前洗手。

     2. 脱口罩前洗手。

     3. 只摸挂耳绳操作口罩。

     4. 如果悬挂墙上,则内侧面悬空,外侧面对着墙。

     * 墙面常规保洁即可。因为彼此垂直的情况下,口罩跟墙面的接触并不紧密,只要彼此都干燥,很难互相污染。

     5. 如果平放桌面,则桌面上先放一张纸巾,口罩内侧面朝上放在纸巾上,然后再用另一张纸巾盖住口罩内侧面。

     * 再次戴口罩时,这两片纸巾要丢掉。

     6. 如果家里有小朋友,还要确保小朋友够不着。

     Q6:一次性口罩怎么消毒重复利用?

     杏林小草:我没有找到高质量的研究数据证明哪种消毒方法更好。从容易掌握的角度讲,酒精喷一喷、顺其自然阴干,这可能是最容易上手的方法。

     虽然酒精可能破坏过滤性能,但是现在戴口罩的意义不是直接保护自己,而是响应国家政策、执行全民强制咳嗽礼仪,通过全民咳嗽礼仪间接保护自己。

     如果你有其他的消毒工具,而且觉得自己能hold住,我也不反对。

     另一种容易掌握的方法是口罩内侧面垫上纱布块,通过干净的纱布块隔开口鼻与一次性口罩,避免彼此污染。纱布块可以单独洗涤,用煮沸法消毒,晾干后重复使用。

     Q7:能不能自制口罩?

     杏林小草:可以的。现在全民戴口罩为的是人人强制咳嗽礼仪,避免潜在传染源向公共环境喷射飞沫,最终保护每一位健康人。只要口鼻有物体遮挡,就能减少飞沫喷射,符合政策意图。

     我听说有些地方甚至允许围脖挡住口鼻,如果当地确实有这样的政令,也可以用这种办法。不过,一定要保证接触面部的地方干净。

     如果手上还有一次性口罩存货,还可以半自制口罩。方法是一次性口罩额外垫上纱布块,由一次性口罩提供机械支撑,由内面的纱布块保持面部清洁。

     Q8:能不能使用棉质口罩等多次性口罩?

     杏林小草:可以的。棉质口罩遮挡口鼻也能阻止飞沫喷射,符合政策意图。而且棉质口罩的设计和材质就是为了重复使用,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棉质口罩可以在洗衣机里清洗,还可以在沸水里消毒。沸水消毒法人人能用、会用,无消毒剂残留问题,简直不要太好?

     Q9:武汉生产的口罩能用吗?

     杏林小草:印有“已灭菌”字样的正品口罩就是安全的,因为口罩的灭菌工艺足以杀死冠状病毒N次。

     口罩的塑料外套全在机器流水线上完成,生产车间也是无菌环境,工人进入必须穿“太空衣”那样的全隔离装备,很难有人为接触、污染的机会。

     Q10:粪便中发现新冠病毒,冲水需要担心吗?

     杏林小草:冲厕所时一定会产生气溶胶,但是数量达不到感染剂量。另外,为了防止卫生间有异味,设计时肯定安排了相应的通风措施,足够把微量气溶胶进一步稀释。因此,正常冲厕所风险不大。

     WHO的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指南对粪便污染的防护要求就两个:手卫生,以及卫生间、洁具的表面消毒。没有专门针对气溶胶。我通过互联网指导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用的也是WHO方案,至今未见家属大规模染病,说明WHO方案是有效的。

     PS,执行WHO方案要注意很多细节,这一点我已经总结成文了,详情点击传送门查看。

     Q11:复工之后使用公共厕所,还安全吗?

     杏林小草:判断厕所安全并不难:外观干净、无异味。

     如厕过程中如果出现破溅污染,不管是“粪发图墙”还是“没有瞄准”,肯定残留肉眼可见的污物。

     另外,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人性的了解),公共厕所保持外观干净肯定不是前一位用户自觉,而是清洁工的辛勤劳动。

     清洁工只用拖把这样的机械作用就能明显消除泼溅污染,更别说洁厕精含有的去污剂和漂白剂还能神补刀。

     无异味说明了即使前一位用户冲厕时产生了微量气溶胶,现在也随风而去了。

     Q12:公共厕所的门把手怎么防护?戴手套吗?

     杏林小草:正常洗手就可以了,戴手套的实际价值并不大。当然,如果确实心理上有这种需求,我不反对你戴手套,或者垫着纸巾去开门。免得因为心理压力大不敢如厕,造成功能性便秘。

     需要特别提醒:

     1. 即使戴手套或者垫纸巾,也不能省略便后洗手。

     2. 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要改一改,比如玩手机、在墙上乱涂乱画。我们要把可能的污染面缩到最小。

     Q13:病毒会从家里地漏里面出来吗?

     杏林小草:香港的淘大花园(住宅小区)曾经发生过(疑似)排粪管道产生气溶胶,经过地漏倒灌致使多名住户感染。

     但是我们相信淘大花园的悲剧很难重复——香港有不少楼宇存在淘大花园那样的问题,广州也是。而且南方潮湿,很多人搞清洁都用拖地的方法,不搞大水漫灌,U管没水的现象挺常见的。

     SARS期间我们并没有对粪便做特别防护,在香港和广州这两个重灾区也就淘大花园出了问题,可以想见淘大花园应该是个案。

     今天凌晨,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召开紧急记者会,向媒体说明青衣长康邨康美楼居民紧急疏散的理由:

     1. 该楼宇出现2例确诊病例,正好是同一房号不同楼层的住户。

     2. 房屋署工程师查验过患者居住的房间,发现粪便排污管存在泄露。

     3. 由于香港有淘大这个先例,港府决定在调查清楚之前疏散居民。

     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出席了记者会,特别指出:疏散的原因仅仅是出于谨慎安排,并不是发现了明确的粪渠气溶胶传播证据。这2例确诊病例也可能是因为飞沫、接触感染的。

     Q14:要不要把家里地漏都堵上?

     杏林小草:淘大花园的案例非常有名,全球医学界都知道,但是,WHO、CDC、ECDC、PHE等机构发布的指南都没有要求针对粪便气溶胶进行防护。

     当然,我是支持向地漏灌水的,因为正常情况下U型管就应该保持水封。我赞成的原因并不是预防新冠肺炎,而是让U型管恢复应该有的样子。

     招生启事:报名参加精讲班,为全家健康保驾护航。感兴趣的同学请点击这里了解报名方法。

     温馨提示:目前全力抗疫救人,完成报名之后请安静等待复课、拉群通知,感谢谅解!

     加入小蜜群:深入交流、讨论,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