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患者得了肺癌,究竟怎么回事?
2020/4/13 22:05:27杏林小草 杏林小草

     一位认识多年的老病号,请我帮忙看看他朋友母亲的检查资料。患者是疫情初期确诊的新冠肺炎,那时候医疗资源非常紧张,只得回家。到了“应收尽收”的时候,患者已经自愈一段时间,当地除了复查核酸之外并没有安排其他项目。他们想知道有没有必要复查胸部CT。

     防疫工作只需要考虑新冠肺炎,不主动安排复查CT并没有不妥——只要症状缓解很久,原来的新冠病灶要么彻底吸收,要么转为“伤疤”(纤维灶或者机化灶)。不管哪种情况,复查CT都没有特别价值。

     站在患者角度,我们就不能只考虑新冠肺炎,还要考虑其他疾病。这时候就要注意:新冠肺炎出现在CT上的“磨玻璃影”可不是新冠肺炎的专利,其他疾病也能见到这种形态的阴影,比如肺癌。

     现在是考眼力时间,请大家好好看看这两个病灶的CT图像,猜猜看哪个是肺炎哪个是肺癌:

    

     新冠肺炎的CT图片取自ACR、RSNA、STR三大学会发布的COVID-19 CT诊断标准配套教学图片。肺癌的CT图片则是《放射学》杂志发表的病理确诊肺癌病例的CT图像。

     对了,文字陈述的顺序跟图片展示顺序没有必然关系,大家还是别瞎猜哈?

     其实,仅仅分析病灶形态、质地,别说人眼很难区分,就连计算机图像分析程序也给出相似度80%~90%的评价?

     换句话说,万一肺癌病灶夹杂在新冠肺炎病灶里,医生很可能发现不了。只有等到肺炎明显好转,复查CT才有机会发现——那时候肺炎病灶吸收不见了,或者转为“伤疤”;肺癌病灶依旧如故,甚至稍有增长。

     明确有没有夹杂肺癌病灶,这是复查CT的好处。

     肺癌是一种凶险的恶性肿瘤,发现肺癌还不能让患者最终受益。要让患者真正获益,还需要积极抗癌治疗。因此,接下来还要分析患者的主、客观条件能不能接受积极抗癌治疗。

     如果不能接受,那么早一点知道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复查CT是白费劲、白花钱、白受辐射。

     那位患者还不到60岁,没有已知慢性疾病,原先CT看到的病灶里,有可能跟肺癌沾边的病灶最大也没有超过30mm。换句话说,万一真是肺癌病灶,那么很可能还在早期,这个阶段通过积极抗癌治疗还是有很大获益的。

     介绍过常见的肺癌治疗策略之后,家属商量了一阵觉得可以承受,于是,他们认可了复查CT。

     肺癌的倍增速度并不算快,再加上各地医院恢复日常门诊的时间也不一样,所以我划定一个最迟日期之后,就让家里人见机行事,自己决定具体的复查时间。

     月初我收到他们的消息:

    

     看完这个病例之后,相信有同学会问:是不是新冠病毒有了致癌性呢?

     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包括新冠病毒的亲戚SARS冠状病毒,都没有发现致癌性的明确证据。再加上人类冠状病毒在生活史当中并没有出现可能产生致癌作用的步骤,因此,目前没有理由怀疑新冠病毒存在致癌性。

     上面分享的新冠病人明明发生了肺癌,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它俩是凑巧碰在一起的——肺癌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后来遇上新冠疫情,患者因为疑似感染新冠病毒需要CT检查,正好发现了早期肺癌。新冠病毒并没有造成肺癌,只是提供了一个发现肺癌的机会。

     医学是概率科学,因为无关疾病碰巧发现的肿瘤,这种事情确实有一定概率发生。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术语,叫做偶发瘤——『偶』然『发』现的肿『瘤』。

     如果你还想深入了解病毒诱发肿瘤的道理,可以看看卡尔?齐默写的《病毒星球》。评论区排第1名的同学,我会送你一本。嗯,感谢当当网的支持!

    

     招生启事:报名参加精讲班,为全家健康保驾护航!感兴趣的同学请回复【Q】获取入群方法。

     加入小蜜群:深入交流、讨论,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