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课 吃完铁剂就吐,要不要补?
2020/6/22 22:09:26杏林小草 杏林小草

     上周我们集中回答了一批“刁钻”的问题,有同学在评论区里追问:吃完铁剂就吐还要不要补?如果要补,应该怎么补?

     呕吐是铁剂的常见副作用,这个副作用跟剂量有关系。过去,儿童缺铁性贫血特别高发,而且缺铁程度偏重,普遍采用较高的治疗剂量,服药后呕吐是家常便饭。

     现在已经普及了儿童缺铁筛查,严重缺铁性贫血并不多见,使用较低的治疗剂量(元素铁3mg/kg)就能达到满意效果,服药后呕吐的现象大多是偶发,程度也比较温和。假如遇到喂完铁剂之后激烈呕吐,或者频繁出现服药后呕吐,应当先检查一下剂量是否得当,尤其是看错喂错剂量。

     如果剂量得当,就要尝试更换铁剂品种。反复多次仍然不能解决,那就需要动用静脉补铁了。

     幸好,上面提到的极端情况并不多见,这节课我们来详细讨论最常见的情形——每天服用一次铁剂,偶尔出现服药后呕吐,要不要补?怎么补?

     这种情况至少有三种解决方案,各有各的合理性?

     方案1:吐就吐,不用补

     这个方案的依据是:

     1. 人体吸收铁的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2. 铁剂是空腹服药,药物在胃部的停留时间不长,很快进入十二指肠、空肠上段。

     3. 除非服药之后立刻出现剧烈呕吐,不然,还是有相当剂量顺利抵达吸收部位,不至于完全无效。

     现在采用元素铁3mg/kg这个剂量,很少造成即刻剧吐,为了避免家长混淆造成反复喂药,索性一刀切(不补)。

     4. 就算服药之后立刻出现剧烈呕吐,只要不是频繁出现,最终对治疗的影响很有限。

     这一点大家可以联系上节课讲过的知识:口服铁剂的疗效顺序是每天一次 > 隔天一次 > 隔两天一次 > 隔三天一次 > ... > 每周一次(隔七天一次) > 弃疗。

     方案2:吐就补,但是仅限一次

     这个方案的依据是:

     1. 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铁剂的剂量范围是元素铁3mg/kg~6mg/kg。绝大部分患儿取最低治疗剂量(3mg/kg)即可。

     2. 如果患儿采用最低治疗剂量,那么吐药后只补一次,肯定不会超过6mg/kg的剂量上限,仍然是安全的。

     方案3:以1小时为界,服药>1小时才呕吐的,不需要补喂;服药≤1小时就呕的,只要原有剂量为3mg/kg(元素铁),可以在当天补喂一次(也仅限一次)。

     聪明的同学应该看出来了,方案3其实是方案1和2的合体?以“1小时”为界,超过这条界线就按方案1处理;没有超过这条界线,就按方案2处理。

     “1小时”这条界线是怎么来的?主要是铁吸收试验确定的:科学家先请志愿者空腹服用铁剂,随后,不同组的志愿者在不同时间进食,实验用的食品含有干扰铁吸收的物质。

     研究表明,30分钟内进食明显干扰铁剂吸收;30分钟~45分钟再进食,干扰作用明显减弱。1小时后才进食,几乎没有干扰。

     既然这三种方案都是合理的,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习惯选择方便顺手的方法。2017年,我给常住美国的老病号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请他们帮我问问自己社区的儿科医生喜欢哪种方案。结果很有意思:

     亚裔为主的社区,那里的亚裔儿科医生更倾向于推荐方案3。

     白人为主的社区,那里的白人儿科医生几乎清一色推荐方案1。如果家长流露出担心剂量不够的意思(这是小调查中设计的戏码?),他们通常会告诉家长改用方案2。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医疗决策需要考虑风俗、生活习惯这些社会文化因素,这也是医疗复杂性的一个体现。

     好啦,还想深入了解补铁方面的知识,请用好微信的搜索功能:

     接下来是当当网的福利时间,这本《太空猫:人体大冒险》字少图美,特别适合家长带着小朋友一起阅读:

    

    赠书内页

     我将在本周日中午看看评论区,送一本给排名第一的同学:

    

     招生启事:想为全家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报读精讲班!戳这里查看精讲班介绍,感兴趣的话回复【Q】获取入群方法。

     报名精讲班:保持长期健康,免受大检查、大处方祸害,回复【Q】了解详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杏林小草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